墨香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章 归乡行义,奄遗在明,墨香榭,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关于洋教堂的事情告一段落,全国各地洋教堂所剩无几,只允许正经地传教,不得参与商业经营,亦不得侵占农户田地,更不得主动出去招募信众。
一切按照佛道之庙宇给予管理。
金知府仍然在江宁坐监,未能得到上头的旨意,刘总督已事,似乎庙堂之上都忘记了还有金知府这个人。
江宁府尹也不想摊上如此的烂事,但现如今又不知向谁汇报!只能差方推官如实写书贴一封入京,看圣上是如何解决!
方推官一听,心里紧张的弦就放松了下来,觉得事情大有转机!金知府受此委屈,确实不太应该,遂将所发生之事如实描述。
“金知府,任职于镇江府兢兢业业多年,对洋教堂和柳善人所行之恶并未知晓,长期受此蒙蔽,然百具儿童之尸弃置于荒林,百姓告发,金知府立奔现场,嚎恸不已,情深意切,众人皆为之感动。刘总督协助洋人捕获纵火者三十余,为首者两人被悄然处死,死之惨象,不可名状。金知府怜悯之,放其余二十余人脱监,保全其性命,实乃发自肺腑!后柳善人及刘总督构陷之,下狱监牢之中,然金知府拒不承认其错,声言必竭尽其能,向上告发,宁可丢官,也绝不与害民之巨蠹为伍,其言伏求俯念愚蒙,将激愤情形,专疏入告,为民请命,据理力争!其高风亮节,实为我朝清流,今其人在监,未有定论,望圣上明鉴,指其出路一二为感!”
书贴送入京城,久未有回音,皇上这些日子,靠锦衣卫之雷霆行动,彻底灭掉了这些贼臣逆子,不由心中大爽,只是还有上百洋人关押于京城,不知道如何处理。
那些西洋公使,照会京城有司,要求立马放掉其国传教士,若是一直囚禁,必然会引起两国战端,难免使两国关系出现裂痕。
其实所谓的那些西洋公使,并不是洋人政府之人,彼时被称之为“夷人”的哪有国家,只不过是些城邦罢了,这些人之前就是“移动的劫匪而已”,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便找个平坦的地方,筑个城,称之为城堡,有了十几万人,就敢自称为“国”
后来人口增加,入不敷出,他们就鼓励子民出海,说,你们尽管出去,有我“邦主”罩着你们!他们并未学习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道理,反正你关了我的人,就得给我个说法,没有说法,我就要找你们开干!
满朝大臣有海外见识的几乎没有,听闻洋人要和我朝开干,甚是惊恐,几日以来,集众人在商议此事,皇上看他们商议不出一个所以然来,早有倦怠,便说,等诸臣有了结果再告诉我一声,不迟!
待皇上闲暇下来,才看到方推官的一封书贴,方知金知府尚在监中,皇上对金知府也并无好感,好的臣子,应该是在地方上化危险于无形,而不是捅了篓子之后就甩锅给皇上,若是今后什么事情都捅到我这里,大动干戈,让锦衣卫出去办事,闹得满城风雨,我大明的威严何在?
况且你自认清高,为何斗不过那些贪官污吏?说明你能力根本就不如他们嘛!别人不但不花钱,还让老百姓倒贴钱帮他们干活,而你这些清流,每每都是要朝廷拨款,却干不成一件像样的事情!
况且那些纵火百姓也并非善民,定是刁民纠集,至少得处理一些人,以儆效尤!而你金知府却给全放跑了,不是让百姓认为,暴力即可解决一切问题!那还要大明律干什么呢?
嘉靖皇帝可谓是天下第一诡辩的高手,他这样一想,那金知府坐监实属咎由自取!但念及此人任上算是清廉,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赏银五百两,撤其职务,勒令其归乡养老罢了!
当得知圣上对金知府的处分,朝廷上还有些正义之士为他鸣冤,有三四人联合上书给朝廷上奏折,曰“祸由教堂和柳善人自取,乡民激于义愤所行暴虐之事,情有可原,金知府认定,事起仓促,犯无主名,无从着追,亦乃是对教堂和柳善人多年所行不端之回应!”
秦邦得知了此事后,也通过方菱华托人到处为金知府说情,竭力争取撤销对金知府的处分,秦邦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如果我们今天在这个案子上面,让揭发洋人的官员受屈,无奖反罚,此后洋人只会得寸进尺,再有教案发生,恐怕更加难以结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