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95章 烧酒狂卖,奄遗在明,墨香榭,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龟山早把米烧酒分了三个等次,后面两等酒,相对应的顾客都能消费得起,而一等酒却被方菱华提高到四十两银子一瓶,实在是骇人听闻了!
明朝官员的俸禄经过了几次调整,但是大概的收入是按品级来的,如下
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从一品至正三品,递减十三石至三十五石,从三品二十六石,正四品二十四石,从四品二十一石,正五品十六石,从五品十四石,正六品十石,从六品八石,正七品至从九品递减五斗,至五石为至。
永乐时期,开始全面推行米折钞的制度,规定“一二品四分支米,六分支钞;三四品米钞各半;五六品米六钞四;七八品米八钞二。”
官员俸禄低是明代的一大特点,与唐宋相比,明代的俸禄标准低得离谱。唐代时一品月俸八千,另有职田,一品为六十顷。又有世俸钱,一品为二百万(二千贯)。宋代的俸禄比唐代则更高,数据就不单独罗列了。
而明代的正一品月俸仅有八十七石,与唐宋相比较,简直连零头都不及。因此当官都开始发牢骚说“自古官俸制薄,未有若此者。”
把官员的俸禄换算成银子也不难,一石米在不同时期折合银两数额也不同,丰年两银可买石,欠年、石不等,以每两银折石算,那么以正一品为例,月俸是石,年俸则为石。折合银则为两。
也就是说,方菱华把米烧酒的价格定到了什么地步?当朝正一品的年收入,不够买两瓶烧酒的!
方菱华跟着秦邦后面这些年,自然耳濡目睹,学会了他那一套卖货的方法,她把这一等酒取了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叫大明风华。
从景德镇定了一批青花瓷的酒瓶子,瓶身上定做了两种图案,一种是京城的皇宫图案,一种是江宁的城墙的图案。
不过方菱华了解了一下,虽然烧酒已经在市上有不错的销量了,但是官场上所饮的主要还是黄酒,饮用时加热,再滤去其中的杂质。
必须要改变这饮酒的习惯,她这大明风华,才能打败黄酒,取代官场上的用酒。
方菱华让酒坊里先生产了两千瓶,运送了一千瓶到了京城,接收人是余闽鸿,余闽鸿收到了酒以后,就拿了八百瓶送去了严嵩的府邸。
严嵩和余闽鸿这一段时间走的比较近,因为博举书苑早早地就来了一批学子,参加他的科举培训,这些学子是准备明年的科举的,来的这么早的学子,基本上都是家里有矿的,严嵩肯定得提前和他们打好关系,即使不为自己着想,也为后代的子子孙孙铺路。
严嵩不仅给博举书苑提供免费的教学场所,还为这些没有婚配的人找媳妇儿,京城的那些小官们家里有女儿的,也指望将来有个靠山,他们相信严嵩的眼光,提前锁定未来的佳婿!
余闽鸿感恩严嵩如此的照顾,将大明风华送到了府中,正好严嵩在家里宴请宾客,便将这酒拿出来招待客人,以往大家都是喝黄酒的,第一次喝这高度的米烧酒,大大地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
“此酒晶莹剔透,入口绵爽,实乃佳品也!”
“严大人果真是识货,此等好物,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闻?”
“想不到江南也能出此澎湃热烈的好酒,一口便能将人热血沸腾起来!”
“蓬山仙客下烟霄,对酒唯吟独酌谣。不怕道狂挥玉爵,亦曾乘兴解金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