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来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02章 蟒袍带,医神出狱,老虎来咯,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为任何轻微的触动,都有可能刺激到面部三叉神经的发病,其痛突如其来,又瞬间消逝无踪,着实叫人难以把握,实无先兆可循。
因此,所有面部三叉神经痛患者,素日平常都不拘言笑,甚至刷牙洗脸都是能免则免,这样的情景,真叫苦不堪言。
原本,三叉神经痛并不难治,现在西医一般都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或“ct靶向定位微创神经修复术”,来治疗三叉神经痛。
胖子也分别用了上述两种方法,先后给患者做了微创手术,可效果并不明显,这种顽固性的三叉神经痛,在临床上很少见,也非常难以治愈。
听魏冉把三叉神经痛说成什么“蟒袍疮”,胖子以为魏冉果然误诊了。
可魏冉却笑着补充道:
“‘蟒袍疮’是中医对带状疱疹的通俗说法,这位夫人半年多前患过带状疱疹,虽然疱疹已经痊愈,但却伤到了面部的三叉神经,造成了面部三叉神经痛。”
专家席上的其他专家听了,都连连点头。
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特征为簇集性水疱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显著的神经痛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尤其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带状疱疹确实能造成神经损伤,既然患者的面部曾患过疱疹,因此造成三叉神经痛,应该是没错了。
本病夏秋季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前阶段,常有低热、乏力症状,将发疹部位有疼痛、烧灼感,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可出现牙痛。
该病最常见为胸腹或腰部带状疱疹,约占整个病变的70,其次为三叉神经带状疱疹,约占20,损害沿三叉神经的三支分布,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三叉神经较脊神经更易罹患。
在农村,每到夏秋两季,常常遇到这种病,患者多发于胸腹之间,疱疹呈带状围绕人的躯干蔓延,故称“蟒袍疮”,俗称“串”。
疱疹初起时沿面部或胸腹皮肤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后在红斑上发生水疱,逐渐增多并能合为大疱,严重者可为血疱,有继发感染则为脓疱。
据说,一旦疱疹绕体一周,连到一起,就必死无疑。
而医院往往束手无策,可一些老年妇人却有一种诡异的手法,俗称“掐串”,可以治愈此病。
一般她们会取一根稻草,一边在患者的患处比划,口中念念有词,一边不停地掐断稻草,直到把稻草掐成碎屑,不出数日,患处就会好转并逐步结痂痊愈。
直到今天,农村依然有这样的妇人,不过都是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了,至于她们治愈此病,到底是什么原理,无人得知。
魏冉稍稍停顿了一下,接着说:
“中医上,带状疱疹最早记载于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论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
至隋时,《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侯对本病的病因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书中曰:‘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气血、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伤冲任之脉。’
明朝《景岳全书妇人规经期腹痛指出‘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实者多痛于未行之前,经通而痛自减;虚者多痛于既行之后,血去而痛未止,或血去而痛益甚,大都可揉可按为虚,拒按拒揉为实。’
所以,带状疱疹更多发于女性,是因为女性的气血,因月事而变得更弱,更易受到风寒入侵。
这位患者的带状疱疹,损伤了她的任脉,极难治愈,不过,用中医之气,结合针灸,修复其任脉,便可痊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