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父子
南城二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十三 父子,大明:我爷爷是洪武大帝!,南城二爷,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sript><sript>
饭桌上,朱元璋粗糙的大手,随意的一捏,一枚鸡蛋外壳脱落。随后把晶莹的鸡蛋,放在朱雄英的碗里,笑道,“吃!”
接着,又转头对朱标道,“这孩子,了不得。小小年纪就知道不能乱杀人,要依法查案,比咱强,也比你强!”
说到此处,喝了一大口浓稠的稀饭,吃了几口咸菜,继续对朱标道,“你呀,就是心太软,太迁就那些读书人!”
朱标苦笑,“儿臣不是迁就他们”
“不是迁就是啥?”朱元璋不悦,“该杀就要杀,不杀他不怕!”说着,又给朱雄英夹菜道,“大孙,多吃,吃得多长得壮!”
朱雄英看看一脸苦笑的朱标,笑道,“皇爷爷,父亲是以德服人!”
历史上对于朱标这个太子评价非常高,按照传统儒家的理念,这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他不是那种对老头子唯唯诺诺的太子,而是很有自己的主见。在一些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很是喜欢和他老子唱反调。
“啥德?”朱元璋不屑道,“刀把子就是德,当皇帝要恩威并施!”
此时,朱标看向朱雄英,开口转移话题,“父皇,英哥儿早就到了读书的年纪。这几年因为身子不好一直耽搁,现在他身子大好了,儿臣想,是不是给他选几个师傅!”
“完了!”朱雄英心里咯噔一声,他最讨厌的就是上学。
再说,这时代学的都是什么呀,四书五经琴棋书画,这些玩意他根本就是两眼一抹黑。除了零星懂得一点皮毛之外,什么都不知道。
“读书是正事!”朱元璋想想,脸上的表情很是郑重。
他虽然出身不高,但却格外重视文化教育。和所有贫苦出身的人一样,认为好好读书是唯一能改变后代命运的途径。当了皇帝之后,也是如此。不但请大儒教导太子,连其他皇子也是请名师教导。
至于后世有些带着眼镜摇着破扇子的公知口出狂言,说什么朱元璋臭丝出身,仇视读书人,那更不是存在的事。
朱元璋出身微寒,深知文化的作用和力量。建国之后,不但在各州府县大力推行官学,还格外重视科举。而且,因为他知道民间疾苦,知道小门小户出一个读书人多么不容易,特旨给了读书人许多特权。
譬如,国家奉养。读书人从童声一旦考上了秀才,其中成绩杰出者,每年可以获得国家补贴的粮食。而且从秀才开始,就可以见官不跪,可以使用奴婢,可以免除赋税劳役,还能免除刑罚,即便是犯错官府也不能随意打骂。
一个秀才名下可以有八十亩地免除赋税,举人则是四百亩,到了进士则是两千亩。
这还不算优待,什么是优待?这都不算重视,什么是重视?
倒是后世一些公知念念不忘的大清,给读书人什么了?只给了一条几百年都剪不掉的辫子罢了!
朱元璋厌恶的,是那些整日夸夸其谈大言不惭的假读书人。欣赏的是勤于王事,心怀天下的读书人。他钟意的,是那些学以致用的君子。而不是只知道结党营私,排除异己的假道学。
他只不过用超高的标准要求天下的官员学子,到了后世怎么就成了看不起读书人?怎么就成了苛责读书人?
严格说来,他定制的八股取士,给予了天下读书人,明清两朝近乎六百年的富贵。
“不读书不成器!”朱元璋又道,“你看看,朝中谁行?”
朱标沉思片刻,“儿臣以为,华盖殿大学士刘仲质,文华殿大学士鲍恂,全思诚,张长年等人都是品学兼优之士!”
朱元璋点点头,“那你就传旨,让他们教导东宫!”
朱标又想想,“是单独教导,还是同诸皇弟们一起?”
此时宫中,有皇子们读书的地方,称作大学堂。尚未就藩的皇子们,都在大学堂中读书,由大学士和翰林院侍讲学士教授。
“还是单独教导吧!”朱元璋想想,“毕竟,身份不一样!”
这话没错,朱雄英虽然年纪小,辈分也小。但确实东宫的嫡长子,大明帝国未来的继承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