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二章成事,三国:汉中祖,周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divid="tet_c">北都,邺都。
敞亮的宫殿内,曹爽、司马懿等几人在殿中端坐,商讨大魏接下来的国政安排。
由于邺城与洛阳相距不远,花了一个月左右,曹魏高层便大体上完成了迁移的事务,唯有细枝末节需要处理。
当然能如此迅速地完成迁都,与邺都本身设施的齐全,府衙的完备有莫大的关系。
与当今衰弱的临漳县不同。自春秋起,邺城因其出众的地理位置被齐国看重,齐桓公时期修筑城池以为拒敌,邺城就开始兴盛。发展至战国时,邺城北遏韩国,东据赵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魏文侯又以邺城作为陪都,成为魏国北部重镇。
历经两汉,因河北北面毗邻鲜卑、乌桓、匈奴等游牧民族,百姓善武,有赵国胡服骑射之风,且产出的弓弩的锋利,即所谓刘秀口中的“河北之地,界接边塞,人习兵战,号为精勇”。
后汉末年,因邺城乃是冀州南大门,又是太行山的东西枢纽,亦是扼守黄河平原,进而西进河洛、南下中原的战略要地,故袁绍以邺城为核心统治河北。
在曹操击败袁绍后,占据河北,受封为魏公。曹操将实际的根据地从许昌迁至邺城,并试图以都城规格打造邺城,以彰显曹魏势力的正统地位,并为取代汉室而做准备。
首先,曹操割河内郡、东郡、钜鹿郡、广平郡、赵国所属的部分县归属魏郡(邺城所在),加上魏郡原有的十五县,共二十九县,乃冀州最大的郡。
其次,由于中原纷乱多年,人口大量减少。曹操鼓励曹氏子弟、大族向邺城移民,甚至在攻克汉中、武都后,还从汉中、武都迁部分百姓至邺城。经历了几次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至如今邺城所辖人口二三十万之众。
最后,曹操营造邺城宫殿,其宫殿的代表之一便是铜雀三台(注一)。作为建安文学的发源地,大量的曹魏高层的子弟,或多或少都在邺城呆过,众臣并不陌生。
因此实际来看,曹魏迁都邺城,不看政治影响,不过就是换一个地方办公,其中差别对于个人而言并非很大。
夏侯玄看着各地州郡上长官的名单,不由面露担忧。
曹爽见状,出声问道:“不知中领军所忧何事?”
夏侯玄没有作答,脸色微有凝重。曹爽再次追问道:“中领军可畅所直言,此殿内非有外人,皆是可信之人。”
夏侯玄瞄了眼一脸亲和的司马懿,认真说道:“今天下各州郡,其刺史、郡守,如古之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土,兼军政之任,或比国数人,或兄弟并据。而如今宗室子弟,无一人能居其中,能可以任职。”
“我大魏承汉命二十余年,治下臣民尚有未归一者。然天下三分,西贼猖狂,难以遏制,刺史、郡守若献城而降将无人可制也。今若能委任宗室子弟贤者,或为一郡之主,或为偏师之帅,当能强干弱枝,以备万一之虞也!”
夏侯玄作了揖礼,沉声说道。
“今古之治事者,必建同姓以明亲近,必树异姓以明尊贤。专用亲族之道,前汉七国之事,书于青史之间。偏任尊贤之法,前汉王莽之例,明于天地之内。”
“故亲疏而并用之;近则有宗室藩卫之固,远则有仁贤辅弼之助;盛则有与共其治,衰则有与守其土;安则有与享其福,危则有与同其祸。故大将军,或可深思玄之言也。”
自夏侯玄上任中护军后,再深入了解大魏,才发现如今的大魏不仅有他之前说的冗官、选官等问题,还有最重要的问题地方上州刺史、郡太守权利过大,而在地方上宗室子弟居然只有夏侯霸一人,这让他感到十分危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