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五章禅在茶中,扬锋汉起,宇十六,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三月,庐山风景如画,山披锦绣、云蒸雾绕,恍如仙境。
映山红向阳灿烂,鲜红似火、粉色如霞、淡紫如梦,镶嵌在遍山的新翠中,美不胜收。
太元十一年(386年)江州刺史桓伊于庐山西北麓为高僧慧远修建东林寺,与北麓的西林寺相辅相成,成为南方佛门的圣地。
东林寺的主殿不似其他寺庙称为“大雄宝殿”,而称“神运殿”,大匾上三个金字出自桓伊之手。
相传慧远大师兴建东林寺时,缺少木材、沙灰等物,慧远大师深为忧虑。
晚间坐禅,风雨大作,雷电交加,等第二天风停雨歇,众人发现工地空地堆满了木材和沙灰等人,众人皆说是神佛相助。
桓伊得知,题“神运殿”大匾挂在寺内的主殿。
殿前有数株大樟树,亭亭如盖,慧远大师喜欢在树下坐禅会友,谈经论玄。
慧远大师带着徒弟在堰口荒地开垦了数亩茶园,今年的春茶已收。
今日风和景丽,慧远大师邀请方外好友刘程之(刘遗民,遗民二字是后来刘裕所赐)、张诠前来品新茶,谈佛理。
几张案几置于树荫之下,有轻风徐来,慧远等人席地而坐,悠然自得。
弟子慧观将沸水冲入碾碎的茶沫之中,用茶匙打起汤花,然后倒入杯中,清香立时弥散开来。
刘程之笑道“大师制茶的手艺越发精湛了,这茶香透鼻,清新醒脑,有如谒语。”
慧远手端茶杯放于鼻下,轻嗅着茶香,道“此茶得南方水土灵秀,更为清淡,不似白岩寺的茶水味浓,更适禅性。”
一盏茶尚未喝完,法净和尚拿着封拜帖走来,对着大师合十为礼,禀道“师傅,寺外有位杨檀越想求见您,带着雍州刺史郗檀越的信。”
慧远接过拜帖放在一边,先打开信阅看。
刘程之不耐地道“大师方外之人,理那些俗人做甚。今日风和景明,正宜品茗,俗物不见也罢。”
慧远看完信对着法净道“你去请杨檀越过来叙话。”
张诠好奇地问道“大师平日少见外客,往来多是禅、玄中人,今日访客不知是谁?”
慧远笑道“刘檀越月前来寺中找贫僧论经,还曾提起过此人,说来有缘。”
刘程之有些摸不到头脑,道“何人?”
“便是写《小窗幽句》的杨安玄杨檀越。”
刘程之喜道“若是此人,倒是不妨一见。《小窗幽句》中多有禅理在其中,刘某渴见其人久矣。”
杨安玄带着胡原、张锋沿石阶而上,饱览山中美景。
山石洁净,松涛阵阵,飞流直下,白云缭绕,鸟鸣清脆,山寺幽静。
来到山寺外,便连一路大呼小叫的张锋也收敛起来,静立等候。
寺外有莲池,相传是慧远大师与众弟子亲手挖掘,池中莲叶随风摇摆,说不出的清净。
有泉喷涌汇入池中,应该是后世所说的聪明泉了。
杨安玄暗自感叹,若干年后,慧远大师会邀集“息心贞信之士”一百二十三人,创建白莲社,所以后世称净土宗亦为“莲宗”。
法净步出寺,近前施礼,道“师傅请檀越前去叙话。”
樟树之下,慧远含笑而立。
刘程之看着走近的杨安玄,讶声道“杨小窗尚未及冠吗?如此年少?”
杨安玄快走几步上前揖礼道“弘农杨安玄见过大师。”
慧远微笑合十,让杨安玄等人在席上坐下,示意弟子慧观斟茶,便连张锋也得了一杯。
张锋走得口渴,见到茶水吹了吹,一口灌下,看得慧观直皱眉。
刘程之笑道“口渴思饮,方是饮茶真趣,直指本心,妙哉妙哉。”
慧远道“此茶是贫僧亲手所制,生津解渴,几位檀越远道而来,不妨多饮几杯。”
杨安玄嗅着茶香,轻呷了一口,茶水微甜,涩中回甘,算是茶中珍品。
一盏饮尽,放下茶杯,杨安玄道“小子亦好茶,研制了一种新茶,得郗刺史赐名‘碧春’。得知大师喜茶,冒昧前来请大师品鉴。”
慧远喜道“郗檀越的信中已经提及,说新茶品质极佳,贫僧正想一试。”
杨安玄拿过竹篮,掀开覆在上面的布幔,将茶具一件件取出。
刘程之看到青瓷茶盏,略带讥讽地嘲道“小友真是富贵中人,这套青瓷茶具素雅可喜,倒让人忘了饮茶。”
杨安玄只作不闻,煮水、涤器、分茶,从容施为。
张诠见杨安玄从竹盒中取出粒粒茶叶,讶声道“散茶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