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神狂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坟头蹦迪之战,我的系统不正经,疯神狂想,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可以说,当时蜀地的三星堆文明,根本不在周人认知的“天下”之内,自然也不可能成为周人的盟友。
通过客观冷静的思考,只能遗憾地宣布,周武王联合三星堆大战商纣王,只是一个美丽的想象而已。
但是,如果三星堆文明没有和周人联合,那伐商联军中的那个“蜀”又是什么呢?
这一点,在之前就有人通过考古,已经确定了期间的联系。
在这里,当然不是通过陈文哲手中的这件蜀戈,但是那件兵器也是戈。
这是一件年代相当于商代晚期的青铜戈,根据其独特的等腰三角形造型,将之定名为“三角援戈”。
这种戈,就是“蜀戈”。
因为此类“三角援戈”的分布,具有非常鲜明的地域特色,所以叫蜀戈。
这完是因为其多分布于蜀地,在中原极为罕见。
近年来,很多学者发现,这种“三角援戈”不仅集中分布于蜀地,在汉中地区也有相当密集的分布。
如之前提到过的,位于汉中的城固地区,就发现了数量巨大的“三角援戈”。
而且相当于殷墟时期的时段内,此类戈是此地出土青铜戈的绝对主流。
应当说,这是当地人群的“主战兵器”。
根据三角援青铜戈,这一独特且鲜明的文化因素,很多学者判断,早期蜀文化不仅分布于成都平原,还在西陕汉中地区有所分布。
在上古时期,地名往往伴随着文化的传播而扩散,所以经常出现多地同名的情况。
“蜀”这个地名,或许就伴随着早期蜀文化的传播,而由蜀地传至汉中。
《牧誓》中的“蜀”,更可能是指汉中地区早期蜀文化的国族。
汉中与关中,虽然也有秦岭阻隔,但终究距离很近,且尚有道路相通。
即使在三千年前,两地生活的人群彼此沟通、相互影响应当也是较为便利的。
周族在商代末年迅速壮大,将汉中地区的早期蜀文化人群,纳入自己的影响范围。
之后他们联合他们一起征伐殷商,这都是完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而且,这批人群因为在革命中立下的汗马功劳,在进入西周以后享受了很优厚的待遇。
譬如着名的宝鸡竹园国墓地,就出土了很多与蜀文化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器物。
这充分显示,可能就是由蜀文化发展而来的一个邦国,或许正是《牧誓》中记载的蜀人的一个分支。
汉中地区的早期蜀文化人群,是由蜀地迁移而来,这个陈文哲已经很确定。
只不过别人不清楚,他们还在怀疑,这部分人是不是原本就分布于此处。
他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可陈文哲很确定,川省内部跟汉中有联系,而汉中蜀人则被周人征服、统治。
其实能够确定这一点,还是比较容易的。
一个是因为蜀戈,这一点能够证明,川蜀跟周人的文化是互相有影响的,甚至是互通的。
还有一点,在西陕那边,陈文哲看到了三星堆标志的东西。
那是在三星堆出土过的两种金面具,出自圆顶金面青铜人像,及平顶金面青铜人像。
圆顶人像通高42.5厘米、宽19.6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