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三章:求风洞破解法众将下江南,黄义明定南边,聊斋公,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黄义明又带众将沿着陡径,由东钓台朝西走下,前面又有一巨岩称“棋盘陀”,亦为高出富春江面数十丈的平顶徒崖,其位置在东西钓台之间,崖边的缝隙上立有古木,攀古木下望,直临富春江水,也是令人头晕目眩,如突起江风吹拂,对游人来说,是件十分危险的事。而据当地人的说法,此巨岩为当年严子陵下棋的地方。离“棋盘陀”数步之遥,尚有一根直插富春江中、高数十丈的圆形石柱,亦可称之为“石笋”,按当地人的说法,这是“严子陵钓鱼杆”。

顺着棋盘陀再前行数步,便是“西钓鱼台”了。西台的布局基本与东台相似,黄义明告之众将:此台是宋亡后,宋代遗臣谢翱哭祭文天祥的地方,因此也称称“谢翱台”。据史记记载:文天祥死难,谢翱曾登此台痛哭,后泛舟富春江,以竹如意击石,歌《楚辞》为文天祥招魂,并撰《西台恸哭记》以记其事。此为成语“西台痛哭”的出处。

另据史书记载:谢翱死后,后人感其义,将其葬于钓鱼台之南。在西台临富春江的对岸,有地名叫“庐茨”,为当年谢皋垂钓处。谢翱(1249—1295年),字皋羽,福建福安人。宋危,破家支持文天祥抗元,任参军。文天祥败死,流落江湖,郁郁终于杭州,年仅47岁,有著《晞发集》、《浦阳先民传》等传世。谢翱在西台痛哭文天祥的时间当为元至元二十六年(1290年),此事见《谢氏宗谱》。

由西台走下后,黄义明带众将走入紧邻富春江岸严子陵庙。该庙亦称“严先生祠堂”,祠堂中立有多块后人纪念严子陵的石碑,祠堂中住有严家后人,负责祠堂的管理工作。黄义明仔细看了一下碑文,其中有两块是最为有名的,其中一块为北宋名臣范仲淹(989-1052年)所写的《严先生祠堂记》,碑文的末四句为:“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由于此文的华丽,后被收入吴楚材、吴调侯所编的《古文观止》一书中,作为当时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另一块碑文则为弘治十年(1498年)由明学者薛敬之(1435—1508年)所镌刻的《重修严先生祠堂记》。由此亦见当时人对严子陵的尊重。

严子陵祠堂中设有茶饭供应,黄义明与众将边吃,边与严家后人聊起严子陵事迹。据严家后人相告:严子陵,名光,字子陵,浙江会稽余姚(今宁波余姚市)人。东汉隐士,年八十而卒。其事迹见《后汉书?严光传》,大意谓:少时曾与光武帝刘秀游学,刘秀登基后,顾念旧谊,三次征召入其、京为谏议大臣,被婉拒,终生隐居在富春江一带,老于林泉,因此被后人当作不慕权贵、甘于过淡泊、艰辛生活的榜样来崇仰。另据传严子陵入京时,与光武帝同榻而睡,夜间以足压刘秀腹,刘秀不以为然。次日太史奏:“客星犯帝座,甚急。”刘秀笑道:“朕与故人严子陵共卧耳。”光武帝善待严子陵的事,也说明刘秀为人的肚量。

黄义明听罢严子陵的事迹,不由感慨道:子陵高风,真应千载颂扬。而众将亦感到他们的元帅虽属武侠出身,却颇有历史上士大夫的风范,无怪对下属的要求,往往是教诲多于惩诫。黄义明与众将茶足饭饱后准备付钱,严氏后人说什么也不肯收。黄义明心知肚明地方随从一定已事先付过了钱,只得作罢。

黄义明带众人走出严家祠堂,欲寻坐骑上路,不意富春江面泊来一只大船,艄公招呼黄义明上船道:客官如欲赴杭州,坐船比骑马快,次日可抵。因为由七里泷下杭州,坐船是顺流,风急船快。

黄义明道:我们每人都有坐骑,如何上得船来?艄公道:不妨事的,此船大,把马牵至船底舱即可。黄义明感到自出镇南关以来,一路骑马急行,颇为劳顿,能坐船歇两天也好,便带众人上了船。船共两层,黄义明一见若大的船舱中,只坐着寥寥十来个散客,心中暗道:此船一定是地方官早已特意按排的,也不再说什么,便与众人找了个临窗的座位坐下,向船外观赏。

而七里泷这一段江面,是富春江最美的一段,全长约二十余里,两岸青山相对,古木参天,碧波见底,猿啼蝉吟,素有“小三峡”之称。古人曾评价:“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梁代文学家吴均曾描绘富春江风景是:“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而尤为奇特的是:两岸矶崖端生长着许多千年古木,根须一直扎在水中。有一位元代画家黄公望曾画了一幅《富春山居图》长卷,描述的也是七里泷处景色。

黄义明一行在船上共渡过了两天光阴。船顺富春江下行,不久就是钱塘江了。而船沿钱塘江再下行,抵达六和塔码头上岸,便是杭州地界了。到了第二天黄昏,艄公召呼黄义明可以下船了,船已抵六和塔码头,可找一个干净旅舍住下,并可稍事游览一下六和塔,明晨即可去西湖游览。黄义明谢过船家,准备付船钱与茶饭钱时,艄公又是死活不收,讲是顺路搭载的。黄义明心知前面已有人代付了钱,只得作罢。

黄义民与众将牵马下船,但见眼前一高塔直插青天,塔前立有鲁智深与武松墓碑。时近黄昏,落日残阳把把钱塘江面照得如血一般红。黄义明指着塔笑对众人说道: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杭州六和塔,也就是《水浒传》中所写的鲁智深“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的地方。此塔位于钱塘江下游北岸,濒临东海杭州湾,是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吴越王钱弘为镇压钱塘江潮,命智元禅师所建,距今已六百年。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天地四方”之意。

黄文明带众将登塔,稍事游览,远眺钱塘江景。由于六和塔下面有僧舍,黄义明与众将协商:今日天色已晚,不妨在僧舍中寄居一晚,以免惊动地方,明日再赴岳坟祭灵。众将一齐称好。黄义明便带众人下塔,与僧人要了斋饭,并借了僧舍,言明暂住一晚,明晨即走。而大家正在进食之间,不意一位僧人突来传言:讲有一位叫陈铁头的晚辈要来晋见黄义明前辈。黄义明吃了一惊,叫道:快快请进。

众人但见一身着蓝布长衫、眼露精光的中年汉子来到席前,向黄义明双手作拱道:晚辈陈铁头前晋见黄义明前辈。黄义明连忙起身回礼道:铁头兄弟,自南明军中别后,你现在何处?原来这陈铁头本名陈世凯(1629—1690年),字赞伯,湖广恩施人,曾任南明忠州副总兵,骁勇善战,一身横练的铁布衫功夫尤为了得,不惧铁锤击头,因此军中均呼为“陈铁头”,不知其真名。其在南明军中时,与黄义明相熟。

这陈铁头颇带惭色地回答道:南明亡后,我已投清将李国英部,历任杭州副将、浙江提督,现已复本名陈世凯。请僧人用旧名通报,是怕前辈见责拒见。

黄义明道:此是何话,大明气数已尽倾亡,又岂是你的责任!你在明亡后无奈投清,有何可见责的?只是你身为浙江提督,为何这身打扮来见我?

陈世凯回答道:六和塔僧人并不认识我,我若着官服前来,僧人见我必是三跪九磕,繁礼缛节,岂不打扰前辈清修的雅兴?

黄义明笑道:说得也是。只是今日陈提督来见我,竟为何事?

陈世凯道:皇上密旨已下,讲前辈要来杭州祭灵,叫吾等好生接待。明日白天,前辈与众将可至湖滨一游,中餐、晚餐可上楼外楼酒家食用,届时有名厨掌勺。祭灵只能放于晚间,因为要入武穆地宫。屇时我会与杭州知府张印立在岳王庙门口恭候,杭州知府会持钥开启武穆地宫门。

黄义明道:如此惊动地方,又打扰杭城百姓,黄某心中不安。陈世凯道:三藩未平,地方多事,前辈只带了五人赴杭,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吾等地方官担当不起社稷栋梁损折之责,务请前辈接受陈某善意。黄文明无奈,只得向陈世凯的厚意致谢。

2022年4月3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修真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青天武帝

龙城老仙

老婆忌日,我重生了

馨馨子主上

我以科学证仙道

疯狂炸弹

重生:火热1990

我会女装

东京房东

八鸽子

神医小村民

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