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者即正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八章 调虎离山,伐清1652,胜者即正义,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没错,真正的诱饵,是由城西突围的部队,反而是由城东突围的所谓两千老弱病残,早就被关宁军的老兵们替代了,加上吴国贵带走的一千决死队,这才是吴三桂控制军队所依仗的核心力量。
而所谓的开路部队,又是由吴三桂的亲兵和李国翰的汉八旗兵所组成的,到时只要趁乱汇合吴国贵所率的主力精锐,想要突围出去,并不是难事。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刚刚吴三桂和李国翰如此大张旗鼓的原因,为的就是稳住军心,而那两千老弱病残,此时都对救他们一命的吴三桂感恩戴德,听话的很,同时恨不得生吞活剥了想要让他们去送死的郝浴。
至于郝浴所谓的“丢失保宁,于朝廷法理所不能容。”那就真的是书生意气了。清廷要不是无人可用了,哪里会再次起用自己?
就凭这一点,吴三桂便可以笃定,只要自己能够突围出去,清廷非但不会怪罪,还会主动给自己加官进爵,扩充军队!
说到底,吴三桂,洪承畴,尚可喜这些大汉奸的价值,就是各地风起云涌,让清廷头疼不已的反清英雄们提高的。
如果没有他们的拼死抵抗,这些清廷的走狗,也就一文不值了,更加不会有顺治停止跑马圈地,放宽逃人法的政策。
回到眼前,城东吴国贵已经领军驱逐百姓作为挡箭牌出城,三千多百姓居前,身后是三千精锐战兵。
除了十几个主要的将官之外,其他人都以为城西的才是真正的突围部队。但在场的哪一个不是身经百战的老兵,纪律和士气在这个时代,都属于一流,再加上十几个主要的将官竭力维持,这支军队依旧令行禁止!
而不出吴三桂所料,就在这支部队刚刚出城不过几百米,便被大西军的哨骑给发现了。不到两刻钟,距离他们不过三四里,已经借着黑夜提前潜出城,埋伏在城外羊角墙隐蔽处的吴三桂,也隐隐听到了城东大西军集结调度,从西面隘口行军的声音。
城东的大西军哨骑发现了大批百姓之后,很快就汇报了上去,然后驻守在城东的大西军总兵王继业则是立即做出了判断——城西才是清军突围的真正路线。
随后,除了马上派出哨骑前往汇报之外,一心立功的王继业当即率领全军往城西支援去了,不仅连那些奔涌出城的百姓也不管了,就是大军的营盘,都不要了。
不用说也知道,王继业以为吴三桂,李国翰,李国英,郝浴等人都将从城西突围而出,这时候满脑子都是建功立业和机不可失。
话说,此时的吴三桂所率的开路军虽然全都隐蔽在了城外的羊角墙内侧,更是有壕沟和夜色掩护,但所有人都不免提心吊胆,屏声闭气,静静地缩在墙内,等待着大西军过去。
而这其中,其实最紧张,最不忿的,还是主将——平西王吴三桂。
一身盔甲,腰间挂着箭袋,背上背着一张硬弓的吴三桂此时正倚靠在羊角墙边上,眼睛直直盯着城北的黑暗处,心中一时感慨万千。
一想到自己一路走来,仕明,仕顺,仕清,起起落落,九死一生,如今才好不容易再次被重用了。可入川以来,威风还没多久,便是兵败如山倒,如今更是身陷绝境,除置死地而后生,别无他法。
有时候,吴三桂都在想,自己是不是选错了,从山海关那一次背叛开始,就错了,难道荣华富贵还没享,就要死在这小小的保宁城了?
可是一想到,自己八年前,在关键时候背顺投清,以至于李自成最终败亡,这几年的陕西反清叛乱也被自己一一剿灭,虽然是剃了头,死了一家三十多口,但吴家的荣华富贵,终究是保住了!
其实,吴三桂之所以后悔,并不是因为什么道德,良知,而是因为对失去荣华富贵的恐惧。这些年来,每每遇到困境,他便会为自己当初的背叛行为感到痛苦,可是每一次痛苦纠结之后,他都会选择“大利灭亲”,再次说服自己为清廷效力。
毕竟,对于一个没有任何道德底线的人来说,天大地大,哪里有荣华富贵大?
再一次想明白的吴三桂耳朵微微抖动,随后比了个手势,身后的士兵立即开始集结,准备利用羊角墙和夜色的掩护,往东汇合吴国贵大军。
而与此同时,城内的李国翰,李国英,郝浴等人,也接到了信号——出城突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