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百零一章重用杨嗣昌(二合一),从驿卒开始当皇帝,秋来2,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对于吴国俊的询问,贺今朝也没有什么好交代的。
如果能帮忙提前杀死高迎祥,免得他被片成北京烤鸭,就算他帮自己做了件好事。
就诏狱那地界,别看吴国俊是崇祯面前的当红炸子鸡,可依旧有大批人不会卖他的面子。
吴国俊自知有本事把高迎祥送进诏狱,没本事把他搞出来。
对于贺今朝的交代,顿时就让吴国俊陷入了两难的抉择。
这件事风险太大!
大明皇帝要求千刀万剐杀了高迎祥,就是在向天下宣扬,当朝廷的反贼是没有好下场的。
倒是祖大乐看着锤匪出了居庸关后,顿时松了口气。
只要贺今朝没有折身回来打一架的意思就行。
至于锤匪掳掠京师百姓就掳掠了,总比落入清军手里要好上许多。
吴国俊与贺今朝之间有什么交易,不关他的事。
锤匪与清军分别撤军之后,崇祯顿感轻松。
待到召见最大功臣吴国俊后,大笔一挥,直接晋升为侯爵位。
靖辽伯擢升为靖辽侯。
吴国俊答谢,周遭言官也挑不出理来。
自从曹文诏战死后,大明将士很少再有奋勇杀敌的,如今擢升吴国俊势不可挡,没有人去怵崇祯的霉头。
在给吴国俊升爵位后,他直接下令把高迎祥行剐刑。
高迎祥被推到西市菜市口,像杀猪一样被悬挂在架子上。
一旁的行刑的老手可谓经验丰富,死在他手里的多是袁崇焕、熊廷弼之类的。
闻名天下的大贼头,他还是第一次剐。
高迎祥冷眼看着周遭百姓,对于自己身死并不遗憾。
遗憾的是没有再一次跟贺老弟天街踏尽公卿骨,杀进皇宫去宰了狗皇帝。
底下京师闲散百姓自是对高迎祥扔泥巴,大叫着千刀万剐不得好死。
对于这些,高迎祥完不在乎。
就看热闹的人,有几个是真正的百姓?
把他们都扔到陕西去,瞧瞧有几个人还会簇拥大明的政策?
吴国俊作为执行者,手里捏着令牌,身着大红莽袍,头戴忠静冠,走到高迎祥面前。
他拿着令牌拍了拍高迎祥的脸:「一会把脖子抬起来,我会让人射准一些。」
不等高迎祥发问又听到:「贺大帅说救不了你,就让我痛快的送你一程。」
高迎祥哈哈大笑。
待到吴国俊离开后,回到监刑台上的时候,瞧着远方看了一眼。
噗噗噗。
三支箭射在高迎祥的脖子、左胸右胸,确保把闯王高迎祥给射死。
「有刺客!」
吴国俊捏着令牌大吼一声。
菜市口顿时就慌乱一片。
众多兵丁皆是护着监斩官吴国俊。
一代闻名天下的闯王高迎祥,被人射杀于京师菜市口。
兵部尚书张凤翼畏罪自杀之后,崇祯环顾周遭廷臣,发现竟然无一人通晓军事可堪中枢任用。
崇祯正在头疼的时候,又听闻高迎祥被人一箭毙命,更是气得暴跳如雷。
这是在挑战大明朝廷的底线!
朕要他千刀万剐,可竟然有人想要给他解脱。
崇祯下令锦衣卫出动,非得把这些个埋伏在京师内,与反贼勾结的人给翻出来。
可那天实在太乱了,根本就抓不住凶手。
因清军与锤匪分别进犯京畿,卢象升奉诏率军北上「勤王」
。
没了卢象升这个压力,这便给李自成、张献忠提供了发展的良机。
他们聚兵二十万在湖广地区,势力相当强大。
洪承畴接替卢象升继续围剿这些起义军,但他手里的兵力不足,且先前精锐不是损失殆尽就是被调走。
因为洪承畴的名头,众多反贼倒是停止了向朝廷投降的心思。
可以说崇祯的人事任命,直接把起义军潜在的臣服者给逼得重新支棱起来和朝廷作对。
高迎祥被抓直到被杀后,这些起义军并没有完的消沉下去,投降的始终是少数。
尤其是锤匪贺今朝竟然也敢领兵来京畿附近劫掠,此事让崇祯暴躁的很。
可此时明廷已经焦头烂额了。
首先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在东南部加上锤匪贺今朝的起义。
他们从西北到中原,更远的到了长江的中下游,使得明廷防不胜防。
北边的蒙古,除了归降清朝的以外,大多都称贺今朝为天可汗。
明廷想要利用战斗力最垫底的蒙古人做牵制,也没有什么好策略接待引诱他们。
最让崇祯感到棘手的便是新建立王朝的大清,是战是和,举棋不定。
战又打不过。
和又丢不起堂堂上国的脸面。
放在朱棣那个时候,这群野人算个屁啊,还得遣使觐见呢,可现在清军根本就不往大明朝廷遣使。
在找不到一个合适人手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崇祯把杨嗣昌想起来了。
此人是原三边总督杨鹤的儿子,虽然杨鹤被锤匪贺今朝所拦截,关在山西的监狱当中。
但崇祯对杨嗣昌的感官很好,尤其是发现他有军事才能之后,比他老子强上不知多少倍。
可惜杨嗣昌的继母死的不是时候,现在夺情也把杨嗣昌给叫来了京师。
杨嗣昌上了三次请辞,被崇祯拒绝,这才在战事结束后到达京师。
杨嗣昌在居丧期间自是没闲着,努力的学习充实自己,就是避免有朝一日走上他爹的旧路。
因为身居高位,结果没整好,反倒还落入了贼寇的手中。
崇祯召见杨嗣昌的时候,因他侃侃而谈,才思阔达,且工于笔札,富有辩才,又颇能揣摩崇祯的心思。
杨嗣昌与历任兵部尚书那种木讷卑微的样子截然不同,且言谈当中充满了自信,被崇祯视为能臣。
杨嗣昌受到皇帝的数次召见,而且都超过了规定的时间,几乎是言听计从,激动的拍案叫绝,大呼恨用卿晚。
皇帝并没有因为他爹的缘故都疏远他,反而极为赏识,让杨嗣昌感恩戴德。
杨嗣昌为了报效大明,接连不断的向皇帝陈述他关于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他提出深思熟虑,可以摆脱大明内忧外患的三大方针。
第一便是攘外必先安内。
匪是必须要剿的!
第二必先足食然后才能足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