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二百七十三章 热爱删改先贤著作的儒家,满级考古大师,顾屈,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divid="tet_c">《论语》《易经》《礼记》以及医术、五色食胜、悼亡赋、签牌和奏牍……

如此多的文献出土,无疑是十分让人激动的。

如果能将这些竹简全部复原出来,无疑是研究汉史的重要史料!

这些是汉代人所留的当代纪录,显然要比后人传承有所不同。

甚至,可能同样的书,都会有不同的文字记载。

诗、书在传播的过程中,难免是会被后人改动的。

最知名的,就是老子的道德经。

现存的道德经,那句「道可道,非常道。」十分的出名。

但是在马王堆考古发行的帛书和竹书,却直接颠覆了长期流传的通行本。

首先,马王堆《老子》帛书有甲乙两本,甲本有无篇名已不可知,乙本的文章末尾有「道」的篇名。

「德」是根据「道」而补充,「经」是后世整理者所加,所以「道经」、「德经」的篇名是后人所为,老子着书之初并无《道德经》的书名。

然后,其中,帛书《老子》与通行本《老子》有差异。

通行本第一句话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而帛书版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通行本《道德经》第十九章中的有一句家喻户晓的话:「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这也被人们视为老子否定儒家仁义的典型结论,但在郭店《道德经》中,这句却是「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通行本《老子》七十八章,是这样写的: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但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中却是: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以其无以易之也。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也。故圣人之言云曰:「受邦之诟,是谓社稷之主;受邦之不祥,是谓天下之王。」正言若反。

这一段是借水的特性来激励统治者。

不难看出,老子心中的「柔弱」是充满了力量且极具生机的。

不过通行本《道德经》中却让人觉得「柔弱」只不过是「无为」、「不争」的另一名称罢了。

原文中「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更是直言水虽然看似「柔弱」,但却具有「攻坚强」而无往不胜的本质,水的「柔弱」在这里是具有相对能动性和攻击性的。

通行本中把「水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改为「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使得水的攻击性荡然无存,摇身一变使得主客异位。

具有主动攻击性的「弱」水只剩下被动挨打的「柔」性,认识论的成分替代了方法论,使得「无为」、「不争」的好处得以更好地宣扬,这种悄无声息偷换主题的情形还有很多。

显然,这是老子的学说,在后世的传播中,被人修改了,弱化了老子学说中的刚强之意,强化了老子的「无为」「不争」的论调。

这无疑是一种削弱老子学说的做法,显然是在一些道统之争后的结果。

甚至有可能就是儒家的一些学者,故意如此改的,让儒学的传播能更加坚固。

毕竟老子自己都「不争」「无为」了,那你学老子学说的人,还好意思和儒家争吗?

其中,改的最为过分的,是《道德经》通行本第十四章的: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在马王堆汉墓帛书本中,这句却是: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协议离婚后,前夫天天追着求名分

岁莳

斗罗:剑宗小师妹在武魂殿当圣女

咸鱼揍仙师

权游:我有一个系统

洗头不用水

山野猎户的小娇娇

盼君折枝

三国从获得第一亩田开始

鹿鸣9

1990我在香江开出租

床前亮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