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饮美人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七章周贵妃出手,红楼天骄,醉饮美人膝,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山东、河南等地,粮价已经到了三四两银子一石,陕西那边最高,已经到了五六两银子一石,即便是如此,也是有钱没处买,卖儿卖女的遍地都是。
好多黑心粮商,有粮食也不卖,一味地哄抬粮价,粮价还在一路的上涨,穷苦百姓根本就吃不起粮食,只能变卖家中家产、田地,甚至是卖儿卖女,换一口救命粮食。”
隆庆帝狠狠地拍了桌子一下,怒声道:“这些黑心商人,当真该杀,如此国难当头,不思为国分忧,却借此吞并田地,借此发国难财。”
戴权低头站在一边,没有说话。
根据绣衣卫的情报,陕西那边情况非常的不妙,赈灾粮并没有全部的到灾民手中,大部分都落到了,那些黑心商人,和那些贪官污吏手里了。
不然,灾情也不会愈演愈烈,如果不能改善的话,说不定会激起民变。
这是这些事情,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却也拿不到桌面上来。
······
朔日大朝,文武百官齐聚大殿。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隆庆地坐在上方龙椅之上,挥了挥手道:“众位爱卿,平身吧。”
“谢陛下。”
看到文武百官起身,隆庆帝道:“诸位爱卿,陕西又送来奏折,那边灾情依旧严重,请求朝廷赈灾,不知众位有什么意见?”
户部尚书宋岩出班奏道:“陛下,去年光陕西那边,就送去了超过三百万石赈灾粮,按说能够大大缓解灾情,怎么还如此严重呢?
现在,粮价飞涨,虽然国库里还有点银子,却也有点捉足见肘了,继续赈灾,对国家也是一种负担了,还请陛下三思。”
胡庸道:“宋大人,人命关天,就算是国库再紧张,其他地方可以放放,赈灾却是刻不容缓的,若是不管不问,很有可能会生出大祸,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隆庆帝道:“胡爱卿言之有理,陕西灾情严重,朝廷绝对不能放任不管,这赈灾之事,刻不容缓,宋爱卿,这筹粮一事,还得有劳你了。”
宋岩苦笑道:“陛下,现在粮价已经翻了一倍,国库里那点银子,也买不了多少粮食了,臣也是非常的为难,总不能让臣变出银子来吧,臣可没有宁国公那样的本事。”
贾琮闻言,皱了皱眉头,这老小子把自己扯进来,估计没按什么好心。
平常说话和和气气的,一有了事情,就到处拉人顶缸,这也忒不是东西了。
不管想让自己出钱,还是出粮,这般算计就不让人喜欢,更不会让他得逞,真当自己年轻好忽悠吗?也太想当然了。
贾琮开口道:“宋大人,你这么说可就没意思了,你们户部掌管着整个天下的钱粮,你却说没有办法,那我就有点纳闷了。
你们身为国家重臣,又掌管着帝国的钱粮命脉,国家有难,你们不思为陛下分忧,不为国家去解决困难,却一味的推脱,这可不是为臣之道。”
次辅杨怀,看向宋岩,一脸的幸灾乐祸。
这老小子惹谁不好,招惹这小子干嘛?上次他可是见识到了,贾琮甩锅的本事。
这下好了,大帽子给扣上了。
宋岩没想到贾琮反应会那么大,自己还没说什么呢。
这小子,不会是猜到自己的意图了吧?
宋岩道:“宁国公,我也没说什么啊,你至于这么大反应吗?
不错,我是掌管着户部钱粮,可是国家用钱、用粮的地方多了,缺了谁的,谁也不干,你们是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哪里知道我的难处。”
贾琮道:“宋大人,有难处,就解决难处,有问题就想办法解决,你没事扯我干吗?我是武将,是带兵打仗的,又不是管钱粮的,找我你可找错人了。”
隆庆帝道:“行了,你们俩别掰扯了,有这闲工夫,想想办法不好吗?宋爱卿,国库中还有多少钱粮,匀出一部分来,先购买赈灾粮吧。”
宋岩道:“陛下,国库中还有五百万两银子,其他地方可以缓缓,但是辽东前线的军饷、粮草,却是不能有误,现在粮价翻了一倍还多,再购买粮食,确实有点捉足见肘。”
隆庆帝道:“先准备二百万石粮食,运往灾区,后续的再想办法。诸位爱卿,你们可有好的办法,有的话不妨说出来,胡爱卿,你说说。”
胡庸道:“陛下,臣也没有好办法,去年也试过移民的办法,一听说去辽东,宁肯去逃荒,都没人愿意去辽东。”
隆庆帝也是有些头疼,看了下面的贾琮一眼,开口问道:“宁国公,你可有什么好的办法?不妨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贾琮想了想道:“陛下,其实这种赈灾方式,效果并不好,弊端很多,真正到了灾民手里的粮食,估计连三成都不到。
大多数都通过各种渠道,进了那些黑心商人的手里,与其说是国家赈灾,不如说国家拿出钱来,肥了那些黑心商人,和一部分贪官污吏。”
这话一出口,好多人就有些坐不住了,纷纷开口斥责贾琮。
“宁国公,你可别胡说八道,没有证据的事情最好不要乱说。”
“是啊,你这小小年纪,也没见过多少世面,可不要被人骗了,给人当枪使。”
宋岩道:“宁国公,你又没去过陕西,怎么可能知道这些,你可不要信口胡说。”
隆庆帝皱了皱眉头,贾琮说的这些,有点太让人难以相信了,那些人真的有那么大的胆子吗?
转头看向了一边的戴权问道:“陕西的绣衣卫,可有这方面奏报?”
戴权低声道:“回禀主子,宁国公说的可能是真的,不过没有真凭实据,奴才也不知真假,没敢和主子说。”
听戴权如此说,隆庆帝已经信了个七八成,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怒火。
“宁国公,你既然这么说,那你说说又该如何做?难道就不赈灾了吗?”
贾琮笑了笑道:“陛下,灾民是不能不管的,我们可以换一种方式。运往灾区的粮食,不再无偿发放,改成公开售卖。
那边的粮价若是六两银子一石,我们就卖五两银子一石,甚至四两银子一石,谁想买都可以,就算那些商人想买,也卖给他们。
等这些粮食卖光了,我们也有钱了,在运第二批粮食,第三批粮食,源源不断的把粮食运过去,粮食多了,价格也就降下来了,普通人也就吃得起粮了。
照这个方法操作的话,国家不但不亏欠,反而还赚钱,即赈了灾,又赚了钱,何乐而不为呢?”
胡庸道:“宁国公,这个方法倒是不错,但是,还有一部分灾民,即无钱也无财,什么都没有,岂不是要活活饿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