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寒宫宫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番外之青田先生刘伯温,绍宋之后,广寒宫宫人,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伯温是大正十六年落到湖北人陈友谅手里的,那个时候他已经名动天下了,许多汉王的手下都劝他将这为青田先生收归己用。但是陈友谅这个人刚愎自用,没有太把刘基这人放在心上。</p>

刘基一是自诩为大宋忠臣,二是也看这位不像是得天下的料,故意装出一副无所事事只会清谈的书生样子,果然没多久就成功让陈友谅对他不重视到心烦,派去“服侍”他的人越来越少。成功让他趁机跑路了。</p>

不过陈友谅说的一句话,让刘基觉得他还有点水平,“孤若遇到的是宋世祖,自然当倒戈卸甲,以求韩、岳之功;如天幸逢宋太祖,当谋全据大江,进图中原,退则两分天下。”</p>

世祖陛下当然是独一无二不可战胜的,即使是对宋朝当局已经失望的刘基也这么想。</p>

不过当时朝廷已经无力掌握南方,陈友谅、张士诚和朱元璋打的热火朝天,他绕了好久的路才到了浙西,连家都没敢回没回,直接去了好朋友宋濂家里,正巧的是,他俩的老师,前任翰林院学生兼任太常寺卿黄溍。</p>

老师出身不凡,乃是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亲叔黄昉的九世孙,双井黄氏十五世孙。更是著名的原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p>

刘基天资聪慧,好学习,由父亲启蒙识字。阅读速度极快,据说七行俱下。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至二十三岁时,刘基赴大宋京城燕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那时的主考正是黄溍,所以他虽然和宋濂、高则诚不一样是拜在黄溍门下,但依旧可以说是文潜先生的弟子。当时黄溍就对这个青年人极为看重,再三向当时的皇帝宋宪宗和宰相张养浩推荐,称此人是“学贯天人,资兼文武;其气刚正,其才宏博。”认为这是一位不世出的大才,必须好好用。</p>

但刘基的不幸在于一代宰辅张养浩因为年老当年就去世,随之被称为“小世祖”的宪宗皇帝也龙驭宾天,老师黄溍受到排挤,不就就辞官归乡。</p>

十年的“泰定之治”如同浮云一般与明君贤臣一起消失,本就已经出了大问题的天下越发混乱起来,土地兼并、流民满地,海商汇集财富甚至超过国库。但刘基那时候还年轻,远没有对那个生他养他的大宋朝失望,一年后他被授官江西高安县县令。在任职期间,他勤于职守,执法严明,很快就做出了政绩。</p>

他因为早年学习原学,深信“实践出真知”,经常微服出入乡间,发现高安县一些豪绅地主勾结贪官污吏,无法无天,骗人钱财,夺人妻女,杀人害命无恶不作。一县之内都这样无法无天,这天下要是能好就怪了。刘基义愤填膺,决心为民除害。经过明察暗访,掌握了真凭实据后,对几个劣迹昭著的豪强恶霸上奏朝廷请求严惩,并对县衙内贪赃枉法的官吏也进行了整治,高安县的社会风气很快就有了好转。刘基刚正不阿,一身正气赢得了百姓的赞誉。</p>

但所谓腐烂肯定不止是只在地方上,当今的朝廷再也没有了张浚胡寅那样的御史中丞,哪怕是李光那样的御史。前来调差的人一开始听说刘基是名门子弟还想拉他下水,可刘基岂会同流合污,最后居然变成了他“欺压良民”,要不是老师替他奔走,说不得还要罢官流放。</p>

年轻的刘基哪里受得了这样的气,当即辞职回家读书去了。不过后来因为生计问题刘基接受好友欧阳苏的邀请,与欧阳苏一同来到丹徒,在距欧阳苏家附近的蛟溪书屋住下,过了一段半隐居的生活。以教授村里中的子弟读书来维持生活,偶尔和月忽难、陶凯等好友时相往还。</p>

大正十二年,宋帝和都省副相张起岩起用他为两浙路制置使,主要任务是帮助当地政府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特别以方国珍为对象。蒙古出身的枢密副使铁脱脱欲招安方国珍,刘基认为方氏兄弟为首犯,不诛无以惩后。但是这个世道金钱比见识更加重要,最终方国珍重赂官府,顺利被招安,并授以官职,反而谴责刘基擅威福。刘基一怒之下第二次辞官还里,以表对朝廷腐败昏聩之不满。</p>

为此,他还和好友宋濂通信中写道:“圣君出、名臣现,靖康、建炎一线之隔,两朝君臣相距何止千里?”就差骂燕京城一群昏君佞臣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这真是写轮眼

山下竹狸

亮剑:不装了,是我在辅佐李云龙

抗战天马

皇兄,我来助你复辟

夏冬风

带着游戏面板穿越四合院

无助的张阿四

香火成神:开局一座土地庙

东篱秋

西游:我的龙族是神魔

腰间盘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