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24章 别有洞天,津门女记者,不画,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两股人群一汇集,就显得自东兴楼出发的队伍相当之零散了。
厉凤竹保持了沉默,悄悄地挤在人堆中心,留心去观察其他人。
队伍里有个人看起来是最为老练的,正对了旁边的人低声说道:“听说今儿不是去旭街了。”
对方听见了,不由以可惜的口吻回答道:“哎,我盼了一晚上,偏是不去。我觉着旭街的货最好,柜上的钱也最多。”
老练些的那个就说:“刚闹完一出,那条街上除了巡警,毛都不剩了。”
厉凤竹手握了拳头抵在口鼻处,一时声高一时声低地咳嗽了几下,找到了一个自己认为比较低沉浑厚的发声位置,方才敢开口搭讪:“几位老哥,是从宏济里过来的吗?”
“是啊。”那二人答应时,脸上很有得意的颜色。
瞧他们的样子,似乎还有什么话是要以前辈的身份好好交代一番的。
可巧这时,带队的人清了清嗓子,以便大家都能注意到他的发言:“新来的几个,都听好了。派给你们的事情简单极了,你们跟着队伍走,人家喊什么你们也跟着喊。喊的时候心里多想想,你们怎么就沦落得这么穷呢?譬如有些人是逃难来的,你们穷就穷在东洋人打到了你们村上,好好的庄稼地成了战场。家乡没有田可以耕作,只好入关来讨饭。还有扛大包的,你们自然都知道,那码头上停满了东洋人的商船,就连卸货也是要排起长队的。他们是来做正经买卖的吗?不是啊!他们载着整船整船的阿片、吗啡、红丸,要来引逗咱们兜里的钱。咱卖苦力的,挣的可都是血汗钱!家里要有人好上了这口,只烧那么一丁点儿,咱起早贪黑的就算是白干了一场。你们说,气人不气人呐?”
众人齐声高呼“气人”,握了拳只管往头顶一通猛挥。
厉凤竹受了那气势的感染,心里扑通乱跳着。她不便摆出理智的姿态,也就跟着吼了两嗓子。
因为天气炎热的缘故,几乎所有人都穿的是背心,或者干脆光膀子。也只有厉凤竹为了掩饰性别,必须要穿上长袖的秋衣。留心看去,那些露在外头的胳膊,十人中总有四五个带伤疤的。有长长短短的各式刀疤,也有凹陷进去的枪伤,还有烫伤的、断指的。
这些分明是有过械斗,才会留下来的痕迹。
如此浓重的帮派气息,让厉凤竹很自然地去联系到了,矮豆子曾经帮唐书白调查过一些投靠了东洋的帮会人物。按唐书白当时的行动来看,其实特务集团的魔爪早已伸向了帮会。
再凭经验来讲,群体的失控总是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是要有一个情绪的大累积,这个前提倒是长期存在的。但尽管来说,国人对于东洋的侵略行径早已是忍无可忍了,然后爆发是还需要一个导火索,一个能引起普遍公愤的事件。
她回忆了这一两个月的情形,觉得有一个奇怪的地方,就是缺少强烈的导火索。然而,游行人群的情绪总是轻易就被推到了极点。
那么,几个线索一串联,她就有足够的理由来坚定自己此前的猜测。恐怕,日租界的几场人祸,其祸根未必真是由内部生长出来的。
只是,她把问题分析得再深入也是枉然了。一天救不出小如甫,她就必须要去迁就铁拳团的眼界,止步于深度报道的最后一道门。最终写成的文章,不过是隔靴搔痒罢了。
又走了一会儿,路牌显示前方是寿街。自那街上传来了震天响的口号声,先喊的是“还我河山”。声音尽管大到了冲破天际的程度,却是整齐划一,没有很大的哭闹杂乱声。这不难判断出,今天的游行到此时为之,是理智地在表达人民保卫国土的意志。
带队的听见口号声,示意大家先在原地站一站。当寿街那边喊到了“振兴国货”时,他就又开始鼓噪起来了:“一会儿上了街,咱就找鬼子出气去!看见东洋货就打烂,看见东洋人,不管披的什么皮,都给我往死里打。还有那些不争气的二狗子,这样的年月,还帮着东洋鬼子销货。对于奸商二鬼子,咱不光要狠狠地骂、狠狠地打,还得缴了他们挣的黑心钱,闹他们一个倾家荡产。让那些汉奸都看个清楚明白,国难当头还敢卖日货,迟早是会有现世报的,是要下十八层地狱的!往后市面上没人再敢进日货了,咱国货的腰杆子自然就能挺起来了。咱这是爱国啊,咱是英雄啊!兄弟们,你们回去务必要告诉自己的亲戚朋友,让大家都知道知道,爱国不单不危险,还能分到热包子,还能把咱兜里烧完的钱全给抢回家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