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九章 处置,全面战争之伐清,泪曲.,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而在朝鲜,消息传至汉城后,还控制着景福宫的第一标也开始行动起来,他们将朝鲜国王送上马车,一众涉事的南人党大臣们就没这么好的待遇了,他们身穿囚服,被关进牢笼内,跟在国王车驾后面被押送前行。
第一标将直接从汉城出发,走陆路进入东北地区,再进入关内,最终抵达北平,这也是为了稳妥起见,毕竟大海上气候复杂多变,要是遇到海难,朝鲜国王有了个三长两短,那可就不好了。
而苏辅也几乎在同一时间启程,从筑紫渡海前往汉城坐镇,防止朝鲜国王不在的这一期间内朝鲜国内发生什么异变。
在朝鲜国王被押走后,朝鲜内部其实并没有出现太大的波澜的,除了那些两班贵族对此并不甘心外,大部分平民都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相比之下,他们其实更关心夏朝在朝鲜境内设立的征兵点,一个步兵旅的人数在朝鲜国王的故意干扰下一直没能招满,现在最大的干扰源被抓走了,百姓纷纷前去报名,不到十天,一个步兵旅近万人的名额便终于招满了。
在招满后,朝鲜籍士兵没有留在朝鲜境内接受训练,而是在经过半个多月的短暂的队列训练后,便乘坐前往山东的船只,准备到山东境内再接受训练。
对于这些外族士兵组成的步兵旅,他们的武器装备与现役的夏军旅完相同,不过也不完就是一模一样的,各旅内也掺杂着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装备。
朝鲜旅受汉化最深,所以他们和汉人士兵的装备几乎相同,而日本旅除了自带刺刀的二式步枪外,他们还额外装备了一把武士刀,头盔甲胄也是日本足轻的制式装备。
安南旅和缅甸旅的武器倒是没有多,但他们的盔甲反而变少了——因为他们所处的环境,身上的盔甲也变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短甲,只保护住了要害部位,这让他们能够在热带森林内自由活动,而不会走几步就汗如雨下,寸步难行。
对于新招募的朝鲜旅、日本旅、安南旅和缅甸旅,朝廷准备在他们完成训练后,部送往濛
池都护府,朝廷在过几年将会继续在西部用兵,届时战争打响,这些外族步兵旅也就有机会向朝廷表现证明自己了。
……
夏军将朝鲜国王押送北平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印度洋,在后世被称为印度洋上的一颗明珠的斯里兰卡,五艘挂着夏朝旗帜的船只缓缓驶入充满异域风情的港口科伦坡。
赖志豪和船队中的其他人一样,怀着好奇打量着这座繁华的港口,科伦坡作为荷属锡兰的首府,这里人口繁密,又接收了大部分从东亚战败逃难过来的欧洲人,因此城内不仅能够看见皮肤黝黑的本地人,也能看见金发碧眼的洋人。
五艘夏朝旗帜的到来很快引起了城的注意——虽然还算不上轰动,但也引起了众多人的注意。
不论是统治这座城市的荷兰人,还是逃难至此的欧洲人,亦或者是土著僧伽罗人,都打量着从五艘夏朝船只走下来的汉人。
因为夏朝的日益强盛,以及逼迫荷兰人签订战败条约的行为,让荷兰人对夏朝充满了忌惮,他们虽然对这些远道而来的汉人充满了敌视,但也不敢光明正大的做些小动作,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无事发生。
船队首领陈永安带着水手们离开船只,站在了炎热的港口上,他们看着那些赤裸着上身,靠卖体力为生的苦力,不禁感慨这样的人不论是在哪里都有。
赖志豪也跟着下了船,他算是船队中有学问的人之一了,在无聊的航行途中也阅览过记载明初郑和下西洋时的古籍,他因此知道在数百年前,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驾临过这里。
彼时,这里还是被叫做锡兰山国的国家统治,其君主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谋害舟师」,被郑和觉察,离开锡兰山前往他国,回程时再次访问锡兰山国,亚烈苦奈儿诱骗郑和到国中,发兵五万围攻郑和船队,又伐木阻断郑和归路,郑和随即攻灭锡兰山国,俘虏其国君,带回国内献给永乐皇帝。
永乐皇帝并没有因此而斩杀亚烈苦奈儿,而是将其释放,并在其国内挑选贤者继承王位,诰封为锡兰山国王。
昔日的郑和船队是如此的强大,让赖志豪不由得浮想联翩,若是让郑和与他的船队在武安年间下西洋,多少也可以凭借发现无主之地的功绩封个伯爵侯爵。
前文说过,科伦坡接收了许多从南洋逃难过来的欧洲人,这些欧洲人里面也有不少人懂得汉语,因此在船队来到这语言不通的地界后,这些懂得汉语的欧洲人就成了他们与当地人沟通的媒介了。
在白花花的银两的诱惑下,很快就有欧洲人摒弃前嫌,主动为汉人船队服务起来,在这个时代,洋人们在面对汉人的时候可没有一副高高在上的嘴脸,他们不会认为自己为汉人服务是耻辱,只要有钱,一切都好说。
当然了,对那帮黑鬼是例外,黑鬼在这个时候就和动物没什么两样,没什么人会把他们当做人来看待——除了没有直接参与到三角贸易的东亚人外。
有了懂得汉语的欧洲人作为媒介,船队很快就从当地买到了新的海图和补给,并在那洋人的帮助下为海图进行了翻译,而为了防止以后找不到会汉语的洋鬼子,那个接受他们聘用的欧洲人也在陈永安的劝说下正式接受了船队的聘请,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获得淡水与食物补给后,船队便离开了科伦坡,贴着印度半岛的海岸线继续向西航行,他们的目的地是在后世被称为非洲之角的索马里,此时的索马里还没有被广大的欧洲殖民者光顾,只有几个松散的城邦,这些城邦之间相互并不连接,他们便准备去那里碰碰运气,看能不能找到一块宜居的土地。
当然了,这些都是从那个加入船队的欧洲人口中得知的,欧洲人对贫瘠的索马里并不感兴趣——那里一直到几百年后才会
被发现拥有丰富的矿藏和石油资源,并引来各国的争夺,现在在欧洲殖民者看来,只不过是一块资源贫瘠的烂地罢了。
不过这也怪不得他们,毕竟在这个时代,石油等后世非常重要的资源完没有用武之地,最多用来当做战争中使用的猛火油罢了,除此之外,便没有其他值得一提的用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