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九十八章 新的阴谋,全面战争之伐清,泪曲.,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长子费尔多·阿列克谢耶维奇诞生之前,他一直将这个聪慧强势的长女作为继承人培养,即便是在长子降生以后,他也仍然对她宠爱有加,经常将她放在身边,让她能够旁听政务,即便对方眼下只不过12岁。
索菲娅点了点头,她说道:「父亲,我认为波斯人并不靠谱,完没有必要花费如此多的武器装备去扶持他们。」
「他们的确不靠谱,但已经是我们唯一能够鼓动起来对抗夏朝的外援了。」阿列克谢沙皇说道。
他顿了顿,继续道:「印度的莫卧儿王朝和我们的交集并不深,我们甚至不清楚莫卧儿人的军事实力到底是怎么样的,而且我听说他们畏惧夏朝,这样的国家,如何能够成为我们的外援?
还有奥斯曼人,那帮该死的异教徒的精力部放在威尼斯人身上,而且他们和波斯人还有血海深仇,就算成功说服了他们,他们也对此无能为力。」
索菲娅虽然聪慧,但她终究还是12岁的少女,对国外的事情了解没那么深刻。
她摸了摸下巴,说道:「父亲,或许我们应该加强自身的实力,您赢得了俄波战争,在国内的威望空前高涨,借此机会进行改革,遭到的阻力肯定会大大降低。」
「我如何不知道你说的道理。」阿列克谢沙皇有些无奈地打断了她的话,他还想继续说什么,但话到了嘴边还是又被咽了回去。
「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他最后只能这样说道。
……
波斯萨非王朝,伊斯法罕。
当沙皇的使者再次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已经是三个多月以后了。
这座屹立在扎格罗斯山和库赫鲁山之间的谷底中的城市繁华无比,商贾云集,八方宾客汇聚,是整个帝国的核心。
伊斯法罕的繁华,以至于其国内流传着一句谚语——伊斯法罕半天下。这句谚语足以反映伊斯法罕的繁荣景象和深远影响。
沙俄使者的到来没有在这座城市内掀起什么波澜,城市中种族复杂,各国商队时有造访,因此当地人对这些信仰着异教的外地人早已见怪不怪了。
阿拔斯二世沙阿的驾崩并没有在这座城市内产生什么太大的负面影响,相反,在政务落入首相和宦官组成的理事会之手后,他们出台了许多有利于商业发展的政策,一时间让伊斯法罕的商业更加发达。
不过,财政收入却没有因此而增加太多,因为理事会的那帮宦官想方设法的捞钱,中饱私囊,让自己的荷包迅速扩充起来。
理事会的执政自然也有遭到其他人的反对——波斯国内的贵族们如何能够坐看国家大权被一帮没有根的阉人掌握,他们对此明确表现出反对。
也正是因为贵族们的反对,理事会才会迫不及待想要用对外扩张的功绩来堵住他们的嘴巴,向那些贵族证明,帝国在他们的治理之下将会蒸蒸日上,以此来打那帮反对的贵族的脸。
而沙俄使者的到来真是时候,在别林斯基上次来的时候,理事会的宦官们就对他们的提议充满了兴趣——能够击败强大的夏军,那丰功伟绩足以让任何人闭嘴。
不过,这帮阉人也都不是傻子,他们也知道夏军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因此他们希望得到沙俄的援助,再不济,也要从沙俄身上狠狠刮下一块肉。
虽然沙俄的科技水平和西欧还有点差距,但还是比中亚这一疙瘩的各国好过太多了,就算沙俄不出兵,能够得到沙俄先进的武器装备的援助,也能拉近敌我之间的实力差距。
这一次到来,别林斯基迅速开始与理事会之间的谈判,他面对理事会的各种条件,先是据理力争,努力压低了沙俄援助的武器数目,随后才做出一副无可奈何只能让步的姿态,勉强答应了波斯人的条件。
双方随即签订了一份秘密条约,即波斯在与夏朝开战后,沙俄将援助一万三千把火枪、八十五门火炮、三千套盔甲、四万五千套刀剑和两万俄磅的火药,并在战后承认波斯吞并希瓦汗国,将中玉兹哈萨克部落作为藩属。
不过,为了能够在开战初期就取得优势,波斯人还是坚决要求沙俄提前为他们提供一批武器装备,用以增强波斯军队的战斗力。
别林斯基也知道不能一直画大饼,要先给他们一点甜头尝尝,便答应了下来。
对于该如何与夏朝开战,双方也有一番说法在里面,波斯人假意要吞并希瓦汗国,让希瓦汗国向夏朝求援,以向夏朝称臣纳贡的条件请求夏军干涉。
若是夏朝同意派兵援助,那么等夏军进入希瓦汗国境内以后,希瓦军队临阵倒戈,与波斯军队联合夹攻夏军。
这个计划乍一听是很完美的,而且别林斯基和波斯人都认为以夏朝那热衷于对外扩张的特性,要是希瓦汗国主动求援给了他们干涉的机会,那他们十有八九会真的出兵。
至于希瓦汗国的态度?
大国之间的博弈,小国哪有资格反对,而且他们只准备让希瓦汗国高层知道这个计划,尽量避免消息泄露,让夏军提前做出了防备。
双方一拍即合,一场针对夏朝的阴谋随即缓缓拉开。
……
对于沙俄再次制定出的阴谋,夏朝这边还一无所知。
夏朝西
部边陲,濛池都护府,这里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理,当地的居民已然归心,并且在从中原来的士子的教导下,学习汉语汉字,以及汉人传统的四书五经和儒家思想。
不仅如此,他们中的大部分部落也在官府的组织下定居下来,开垦荒地过上了农耕生活。
作为夏朝最偏远的省份,这里的汉人除了军营内的夏军将士外,就只有被朝廷组织过来支教的士子了,这些士子在当地饱受尊敬和欢迎。
汉人作为夏朝的统治民族,在这多民族地区自然是有着超然地位,因此他们受到了很多当地的未婚女性的追捧,希望能够搭上他们来过上更好的生活。
因此,这些士子之中部分未婚人士也和军中未成亲的将士相同,在当地女子的疯狂追求下与她们联姻通婚,显然是准备在当地长期定居下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