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文庙之事 华夷认识
紫月蓝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3章 文庙之事 华夷认识,穿越成顾横波后的传奇人生,紫月蓝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
顾横正在想该如何回怼眼前又开始放肆大胆的龚鼎孳时,龚鼎孳却又低下了头,挑起眉,妖冶的笑,婉转着华光的眼眸,宛如琥珀一般。
然后在顾横耳边低声说道:“横波,我若认定了,就绝不会放手!”
声音说不出的风流魅惑,却又令人不容拒绝!
龚鼎孳这突如其来的话语传到顾横耳中,顾横眼中闪过轻微的诧色,随即恢复平静,道:“继续说正事吧!”
见顾横不为所动,一脸平静,龚鼎孳立即收敛,恭敬答道:“如果当初所有士绅都散了回家去了,也许就没事了。”
“但数十个年轻的秀才就是不肯散去,仍待在明伦堂里议论纷纷。见数十个秀才没有走,在场的十几位耆老也没有走。”
“他们要看看这些年轻的秀才们接下来会怎么干。”
“这时,一位秀才情绪激动地说,自周朝以来的两千多年间,只有“用夏变夷”,怎么允许“以夷变夏”呢这不是反天了吗天底下哪有低贱的夷狄之人压迫高贵的汉人之道理”
“当时在场的人都脱口而出地附和,说这秀才说得好!说得有道理!而且都表示大家决不剃发,决不做低贱野蛮的满人的顺民,就算是死,亦断然不剃发。”
顾横听到这里,陷入了沉思,从秀才们的激烈的言语中可以看出,纠结于他们心中难解的一个结,就是千余年来深深地植根于儒家民族思想之中的“华夷之辨”。
“华夷之辨”是儒家民族观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汉人基于华夏(汉族)和夷狄(少数民族)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而产生的一种认识。
这种认识是偏颇的,是错误的,但有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千百年来,由于汉族一直处于世界文明的先进行列,因而汉族士人中产生“华贵夷贱”的偏见,是可以理解的。
顾横记得上辈子在现代时,查阅各种历史资料时,发现“华夷之辨”源自于北魏,首次强烈敌对于元朝。
元朝建立后,蒙古族统治者实行了民族歧视政策,按民族把人分为“四等人”:
一等人为“国人”,即蒙古族人;
二等人为从西北地区随同蒙古统治者一起进占中原的各少数民族,为“色目人”;
三等人为原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人,主要包括汉人、契丹人和女真人,为“汉人”;
四等人为居住在江南地区的人,为“南人”。
每一代人都有其历史的时代的局限性,但这样的读书人,若结合目前的情况,或许可以帮助自己坚定地守住江阴。
毕竟蒙古人为什么会如此敌视“汉人”特别是“南人”
是因为自辽、金以来的数百年间,朝廷为少数民族首领把持,所以北方地区民族矛盾要相对缓和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