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二章 济宁州,大明求生记,拉拉袖,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连日的船上生活,憋屈的很,既然船行至此,难得来到繁华的济宁,不光是章子俊想好好放松,连长年生活在船上的船老大一家,也憋不住想在济宁多停留几日调节一下心情了。
商船自有商埠,客船也有专门的码头,更多的是一些商家、官宦人家的私人码头,比如粮船专门有米市码头,茶叶、草药有医馆一条街,丝绸缎面有布市坊码头,章子俊的船属于客船,可以通过小府河,进入内城停泊。
哎呀呀果然是繁华,光济宁的城墙就不一般,有东西南北门,并且有内外门之分,是双重门。南门,“宣阜门”;北门,“宗翰门”;东门,“绥华门”;西门,“萃城门”。四门左右的瓮城又各建一小门,就是这小门也相当于一般县城的城门了,可驾马车通过,以南门的东南门最大。城门,都是内木外用铁皮包裹着,并用每枚重八两的圆头铁钉,按横九竖十三排列铆钉在每扇门上。另外,在“东门迤南”,还有“水门、铁窗”,并筑有“四门马道”于每座城门内两侧各一条。由于该城,是按“八卦”的序列建造的,所以四个门的结构也是很讲究的。
在城内有三坐地标建筑,地势最高处的铁塔寺。南城门楼之上有木塔,大石桥边上的石塔,称为济宁三塔。
流经城内的还有三条河流分别是小洸河、小府河和任城河。
水运的便利,带动了商贸的繁荣,因曲阜距济宁近在咫尺,所以在城中书院林立,学社遍地,来自全国各路商贸会馆都设有专供家乡读书人的歇脚之地,就因为曲阜,每年来到济宁的文人墨客、秀才大儒乌泱泱地,有些人就在当地安家了,美其名距圣人左侧,读圣贤之书。所以历来文风鼎盛。这就催生了当地吃喝游玩行业空前发展,想想明朝读书人的尿性就知道。
这一次章子俊正赶上孔府祭祀,所以来济宁的全国学子途经赶考的考生,还有游学在外的秀才特别多,因为济宁是大运河最大的集散地,这些赶来的“圣人学生”都是先坐船到达济宁后转陆路赶往曲阜。每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正好今年又是十大祭。
在这里就要说道一个人物,陈献章字公甫,别号石斋,人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考中秀才,进入国子监读书。景泰二年,拜江西学者吴与弼为师,到了成化二年时,复游太学入京,得到国子祭酒邢让推荐,出任吏部主事,可是当今的朝堂乌烟瘴气,就决定辞官回乡,聚徒讲学。这一日来到了济宁州,正要前往曲阜,朝圣一下读书人心目中的衍圣公府,顺便拜会一下内孔中几位德高望重的人物,因为圣人有2500多年历史。曲阜孔氏家族,一般被分为内孔和外孔。孔子的后裔为内孔,人数不太多。而外孔就不知其数了,比如孔末(早先不姓孔,谎称姓孔的人)的子孙和历代在孔子家扛活被授予孔姓的人的子孙称为外孔或伪孔。外孔不能入孔氏的家谱,在曲阜姓孔的人中,外孔既不能入家谱的人为数众多,而且自己到底是内孔还是外孔都不知道的人也很多,自称是孔子后裔近四万人。
曲阜孔庙初建于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9?年),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为孔庙的本庙。这座孔庙以孔子的故居为庙,以皇宫的规格而建,每年的祭祀活动都是民间自发的,而十年一期的祭祀却是衍圣公府举办,此时的衍圣公是孔子第六十一代孙孔弘绪,父亲孔承庆,英年早卒。自小由祖父孔彦缙抚养的长大,但是在景泰六年,祖父孔彦缙也去世了,孔弘绪时年才八岁。
自古深宅大院杀人争产屡见不鲜,这位孔弘绪差点被杀死在孔府之中,可见孔弘绪的童年并不算如意,先是丧父,后是丧祖,小小年纪又经历了孔府的变故。
景泰八年明英宗朱祁镇复辟,十岁的孔弘绪还曾入朝进贺。孔弘绪虽然年幼,但是举止得体,明英宗非常喜欢他,在京中赐宅,每逢出游都会带上他。史称:“朝见便殿,握其手,置膝上,语良久。”
在朝廷的庇佑之下,为了避免孔氏族人觊觎衍圣公爵位。孔弘绪袭爵之后的日子太平多了,孔氏族人也老实了不少。因为,孔府不知从哪里找来的路子,跟当朝首辅大学士李贤结为了姻亲,孔弘绪成为了李贤的女婿。
李贤有二子二女,当初次女李氏差点嫁给章子俊,可是章子俊心中只有姚颖,所以李贤把次女嫁给了孔弘绪,当初就是这么一位举止得体的少年英杰,又在几年后成为了大学士李贤的女婿,就飘了起来,到了成化五年,孔弘绪二十二岁了,年纪不大坏事却做了不少。这些年在山东曲阜可谓是为非作歹,坏事做绝,名声都传到南京去了。南京科道言官联名弹劾了孔弘绪,这些言官也很鸡贼,弹劾的罪名是“宫室逾制”,这种罪名基本上是一查一个准。由于兹事体大,朝廷让巡抚山东都御史原杰进行查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