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可雇佣海军
施特劳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章 可雇佣海军,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施特劳斯,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个当然让海宁觉得可惜。
可他很快意识到,货运船只确实还不是自己的刚需。目前他们的商品才刚刚打开市场,虽然引起了关注,但总体的销售量并不高。所以运输的问题,大可以交给当地人和欧洲人去解决。
所以他猜测蓝土可能在关注另一类船只的建造。
“那家伙是在到风帆战舰吗?”
“没错。”黄莺给海宁倒了一杯水,然后才解释道,“就算船只的支撑结构仅使用木头,船只也可以造得很大。所以风帆也可以迎来战列舰的时代。因此蓝土在阿拉干修建了很多大型船坞,其中有一个船坞聚集区,被人称为博纳坞。那里可以用来修建和维护绝大部分已有的船型。”
对于这个名字,海宁作为一个巴萨球迷,已经不知道该怎样吐槽了。
而且更让他无语的是:为了这些船坞的修建,蓝土耗费了数月的时间。即便结合了他们的全新设计和施工方法,以及最新的钢筋水泥等静力设施的原料,仍然有大部分船坞还没有投入使用。
这些情况都是黄莺转述给他的,海宁后来也从白山那里了解到了更多的细节。
考虑到集团在海外作战方面的需求,一部分风帆战舰没有等待船坞建设完成,就直接在一些旧有的造船厂制造了。
可是这些地方技术有限,不可能满足蓝土对战舰吨位的渴求,因此他只能不断地从细节处进行改良。
比如一项最不起眼的改良:锚链的应用。
这里所说的锚链是指铁质锚链。
英国等欧洲国家如今所用的仍然是用大麻纤维编织而成的锚索。直到1808年的时候,才由英国的塞缪尔·布朗爵士率先提出改良意见。
当然在那之前可能已经有人做出了类似的改良,只不过没有引起欧洲官僚老爷们的注意罢了。
像这样的小型改良还有很多,比如帆索的设计也是经过重新布局的。
当然为大型船只准备的改良方案只会更多。毕竟那承载着多数人更大的野望。
比如逐级桅杆:他可以给风帆战舰带取面积高达数英亩的风帆布局设计,极大地提高了战舰的动力。
像这样具有颠覆意义的设计还有很多。
不过,有一个因素却限制了蓝土在这方面的大刀阔斧。
当地招募的船员,对这些新式船只的架势严重不适应。这让蓝土的人只能单独抽出时间来进行悉心的教导,但这显然会耗费不少时间,以至于现在他们都还只能在近海活动。
考虑到船只的条件十分优良,这支近海水军会很快尝试远洋部署,但即便是去趟印度,恐怕他们也得等到8月以后了。
那对海宁来说确实就有些晚了。
但好饭其实是不怕晚的。
蓝土最近的一项成就,就打开了海宁对近期海战的设想。
这项成就原本源于蓝土对超强战舰的渴望。
仿制1859年下水的维多利亚号,并给他配备上历史上记载的121门火炮,是他接下来想做的工作。
如此强横的战舰,自然要配备更加强横的火力。
因此法国将军佩克桑发明的空壳燃烧弹就走进了他的视野。
这种空壳燃烧弹可以直接从舰炮上进行发射,并在克里木战争当中帮助俄国人击败了土耳其人。
但这种燃烧弹,并非只能在大型战舰上才能使用。
之前造出来的那些小型战船也是可以的。
考虑到敌对船只基本上都是木质构造的,装备这种武器的部下,可以让海宁在雇佣兵市场上迅速地收获大量订单。
其实在此之前,延续了在水战当中使用火攻这一传统的华夏军事爱好者们,早就已经将火船之类的玩意儿给整出来了。
他们就像前辈没那样,时刻准备着进行一场类似于火烧赤壁的战斗,至不济,他们也想像明朝人那样击败来犯的葡萄牙人。
所以,在之前与周边水域的海盗进行的冲突当中,他们不可避免的已经使用过类似的方法了。不过因为海宁通过协约的方式,极大地拉拢了欧洲列强与环球集团的关系,因此列强们加强了孟加拉湾水域的制海能力,致使这类战斗发生的概率和频度大幅度降低。
这当然有力的保证了海宁的航运安全。
但也让他的海军在实战经验上无法与对方达到同一水准。
因此,海军不可避免的成为了对外承接雇佣业务的重头部分。
在乾隆皇帝派来的使者,终于又花了半个月才来到茂隆银厂之后,这里已经在热火朝天的讨论海军的建设和发展问题了。
对于一群常年居住在内陆,对海上事务并不熟悉的土司老爷们来说,在这一领域投资的决策权,几乎都被间接的掌握在海宁提供的那些所谓置业顾问的手中。
但这并不被当地人视为是一种奇怪的现象,海宁带给他们的财富数量在近一段时间里又有了大幅增长的迹象,那些之前草率的卖掉股票的人,如今也得到了贷款得以重新购回。再加上最为关键的一点,也就是集团事业的蒸蒸日上,让所有人的预期收益都又被上调了一个台阶。
这里的欣欣向荣,也让乾隆派来的那些使者们感到暗暗心惊,不过他们最为在乎的还是海宁的海军计划。
如今的大清帝国虽然闭塞,但也已经知道,西洋蛮夷的特色之一就是他们的舰船。海宁在茂隆银厂工人提出的一个观点就是,不能只依托欧陆列强的海军来进行运输和武装保护他们,要培养自己的海上力量。
这不光是要把来钱的手段掌握在自己手里,更是为了防止敌人利用自己熟练的手法向他们所控制的地区渗透势力。
这样的说法和战略眼光也深深的引起了清廷密使的注意。
不过让他们有些略微不解的是,海宁培训海军的手法之一,竟然是让他们成为雇佣兵去打仗。美其名曰这是积累经验,而且还可以为股东们创造财富。但掌握一支军队之后,却让他们为别人打仗,这在华夏传统的观念看来,确实是有些匪夷所思了。
然而军事只不过是服务政治的一种工具而已,只要有利益存在,就不会缺少出兵的主观动力——这在中国历史上更是不罕见的。只是这方面的原理,还不被清朝人所熟悉罢了。
不为他们所熟悉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他们自以为是的主动观察。在缺少足够科学的理念之前,所有的观察结果无论有多么克端都知可能被错误解读。
所以说这种缺少交流的观察,也是维系自身独立自主的重要方式之一,对经交流就意味着有可能被蒙蔽,相比来说还是自己去看更显得可信一些。
但正是这样的想法,让大清帝国直到被列强敲碎国门之后,才逐渐意识到交流和学习的重要性。
而在海宁这一边,他就采取了一种比较激进的对外交往方式。
乾隆派来的那些秘密使者们,虽然没有和海宁进行会面,但却意外的遇到了很多来到这里的外国人。
其中有英国人和法国人,也有他们曾经接触过的所谓罗刹鬼。
罗刹是他们当时对俄国的称呼。
虽然是民间的、非正式的,而且充满了鄙夷色彩的,但这都不妨碍他们知晓对方的某些情况。比如他们的国度应该在大清以北,而不是出现在西南方向的缅甸。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人是彼得的随从。因为彼得本人并不方便前来这里亲自拜访海宁,或者说,出于安全和健康原因之类的因素考虑,海宁也不会允许他冒这个险,所以他的随从面就成为了他最好的代表。
他们只知道,这帮罗刹鬼的到来,恐怕是必须要禀告乾隆皇帝的大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