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底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九十六章 先有萝卜再有坑,理科学霸的穿书团宠日常,鞋底红,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皇帝以为妙极。

三皇子李昐赶紧跪下,认错道:“父皇,儿臣错了!但儿臣的确无心大位!可若父皇有什么差事需要儿臣做,儿臣定当力以赴,万死不辞!”

皇帝这才满意地嗯了一声,又看向老四李旻,道:“你今年也快二十了,你也准备当个混吃等死的?”

“儿子愿意做事,替父皇分忧!”李旻单膝跪地大声道。

皇帝满意地哈哈大笑起来:“好!朕的子孙,一个都不许蹲在家里吃白饭!享用着国库的供养,就要对得起这份银子!这样,几位皇子当什么差事,众位爱卿有什么主意、建议的,尽管拟折子上来。这事就这么定了。另外,除亲王、郡王外,朕准备再设县王、贝王二爵位。县王爵禄为郡王之一半,贝王爵禄再半。”

几个皇子一听,脸上的神色彻底有些挂不住了,特别是打算混日子的老五、老六。

皇爷爷已经够吝啬的了,亲王都没封几个。

没想到父皇更小气,连郡王都不给,还专门搞了个什么县王、贝王?

老爹怎么不干脆让他们去当个县令、村长得了!

那是什么玩意儿?

爵禄更是一半再半的,他们往后要如何过日子?!

无论皇子们是个什么想法,太子立嫡立长这一条算是彻底被肃王给置之不理了。

皇帝都不讨论那了,直接跟你讨论李昭是不是够贤德、够资格做太子了,你还有啥说的?

再看大皇子殿下呢,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似乎早已知晓这件事了。

人家父子大约早就商量好的,识时务的大臣们都闭嘴了。

只还有几个老不死的御史和礼部官员,不怕死地继续上书皇帝,劝说皇帝立嫡立长这一条不可废,否则日后恐要生乱。

皇帝呢,其实也不是没想过,废了“立嫡立长”的规矩会造成动乱。

但以他自己的经验来说,就算有这条规矩,难道就不会动乱了?

一个德不配位的嫡长子就算坐上了太子的位置,也还是坐不稳的。

其余有能力的皇子难道就会因为这条规矩歇了争夺皇位的心思?

“为了国家稳定着想”的理由,也实在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而已。

当然,李炟并没有明确地提出要废除这条规矩,但至少在本朝,是不会强调这一条的。

至于其余皇子们,哪里还顾得上觊觎东宫之位?

都为自己的爵位和零花钱发愁呢!

九月十五,皇帝终于开始给皇子们封爵。

第一道圣旨便是给嫡次皇子李易的,封李易为宝郡王,暂不设封地,还给了李易一个辽东分巡道的差事,负责监督登州府和莱州府附近的几个卫所。

这个分巡道并没有直接节制军队的实权,但发现问题之后,可以直接向皇帝告状,亦给了他可以在京城和山东之间来去的自由。

第二道圣旨则是给老三李昐的。

三皇子李昐被封了廉县王,亦是没设封地。

给老三的职位比老二还低一些,只给了一个御史的差事,有闻风奏事,监察百官的职权。当然百官中,包括那些督察院的御史们本史。

之后又连下三道圣旨,将老四、老五、老六封为贝王,也都给了御史的差事。

七皇子和八皇子年纪尚小,还在各自母妃怀中啃手指,暂不封爵。

至于嫡长皇子李昭的封爵旨意,却迟迟不下来。

朝中众臣对此议论纷纷,往宋家送礼想要打探消息的人更多了。

皇帝到底什么意思?

防备战功卓著儿子的君王不在少数。

看不惯嫡长的皇帝更多。

事实上,历史上皇帝的嫡长皇子乃是一个高危身份。

难不成当今这位新君也这样?

再结合宋家大公子前些日子被派往贵州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县城当县令,就更多人猜测,这是皇帝陛下想要打压嫡长皇子李昭的信号?

就在大家惊疑不定的时候,李昭的封爵旨意总算是来了。

正如大家预感的那样,李昭的确没被封为太子,而是被封为晋亲王,而且还给了封地,山西太原!

要是李昭去山西就藩,连王府都是现成的,就用先帝在位时被削爵的永王的王府。

旨意下达的第二日,李昭就没去上朝,一时间,朝中人心惶惶的,都觉得大殿下这是因为自己没当成太子在跟皇帝闹脾气呢。

其实呢,这件事也是李昭事先跟皇帝商量好的。

有了蒸汽机这么个神器,朝廷需要把煤矿捏在手里,可皇帝不想叫文臣掺合进这事里头。不然钱没进国库,进了他们的口袋。

日后李昭要去山西搞煤矿,不能让朝臣们察觉出他是特意被皇帝派去山西的,而要让人觉得他是被贬出京城的。

这样他去了山西之后,才更方便动作。

就在朝中因为大皇子殿下没有被封为太子的事情而变得热闹非凡的时候,京城里悄悄出现了一个名为“数学社”的组织。

由从前柳泉居中讽刺孟小爷几人是白痴的那个穿青绿襽衫的年轻书生所建立。

这年轻书生姓王,乃是浙江衢州一富农家的儿子,叫王成林。

虽是地主家的儿子,这姓王的书生却不是个傻的,不仅不傻,还极为聪明。

年纪轻轻就中了举,这次皇帝经济制裁江南地区,他是最先那批在家中提议要集体北迁的。

当时家里长辈们不同意,都觉得皇帝曾兵鲁南乃是圈套,不会当真打起来,要知道大皇子殿下当初带着十万大军从天津登陆,直插京师,却也是围而不打,皇帝更是没理由真的把江南这么好的地方给打坏了。

话是这么说,可这位赵书生却道,虽说陛下不大会真的打到江南,可他预感皇帝是想要整饬江南富户的。

浙江衢州乃是孔门南宗所在地,孔门南宗是孔圣人的后裔。

除了孔家外,衢州还有七大家族,分别是徐家、郑家、王家、周家、吴家、陈家和毛家。

人口少的有三四百人,人口最多的王家,算上所有旁支竟有两千多人。

而王成林正是王家的旁支子弟,属于最末等的,若非他考取了举人,家里可能连田都分不到。

经管八大家族里有王成林这样的穷人,可有这八个家族盘踞在衢州,光是几个家族的祭田就多达三千多顷。

家族祭田都是不交税的,剩下比较肥沃的田地也基本都归属这八个家族,也都放到了有功名的子弟名下。

衢州府早就没有什么自耕农了,更不要说税收。

根本就收不上税来。

不仅收不上税,每年还要借各种名目,比如修河堤啦,修水利,修路之类的理由问朝廷要银子。

而浙江巡抚就是陈家人,有孔圣人的后裔在衢州,衢州想要要点银子修个堤、造个路的,浙江巡抚也会批准。

可现在陈家彻底倒了。

五皇子和九皇子都死了,甚至信王府和俞王府的家眷们都被贬为庶人,男丁们有的被丢去东北垦荒,有的被丢去了小琉球,位份高些的女眷们通通被赐了毒酒,以保她们所谓皇家女眷的名节,剩下的丫鬟婆子们则被发给戍边军户们当老婆。

从前靠着陈家的江南大户们算是彻底没了依仗。

王成林非常敏锐地察觉到了家族将要面临的灾难。

可家里没人愿意听他的。

大家都觉得,衢州有孔家,皇帝再怎么想要整饬江南政务,也不会对孔家动手。

无论皇帝是哪家哪姓,孔家的地位是超然的!

可王成林觉得,当今陛下不是拘泥的人,到时候万一真打过来,大军过境,谁管你是孔家还是哪家?

再说了,衢州孔家只是孔氏南宗,还有一个北宗在曲阜呢,万一皇帝不认南宗,你为之奈何?

王成林见说服不了家中族长,只能退而求其次,先保自己的家人。

他以将要在明年举行的恩科考试为名,离开衢州去了京城,并将家中妻子儿女一起带去了京城。

父母不愿跟着一块去,他也只能从长计议,决心自己先在京城立稳脚跟,再将父母和几个兄弟接来京城。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人在星际:国家给我分配了对象

锦鲤过来

我于人间求太上

吃虾不剥虾

神界之殇

老来多健忘

武战神

慕思北

燧源

临狼

系统:赐你美梦成真

鲲鹏翅上的皮儿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