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小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三章 科技逞风流 冶铜铸钱暴富,梦起出云,江城小虾,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此,凡是领内出产铜的大名,无一不把私自铸钱作为重要副业,世面上也自然而然流转开几十上百种铜钱。其中品质最上者便是明国铸造、通过勘合贸易流入的永乐通宝,俗称“永乐钱”,其含铜八分、色泽紫红、铸工精湛,深受百姓商家认可,因而价值最高。而各家大名私铸铜钱则因含铜量和做工差异不一而足,佳者含铜五六分、无下限者甚至只含铜三四分,被统称为“恶钱”(备注二),和“永乐钱”的兑换比例相应也是三比一或四比一。
显而易见,铸造“永乐钱”耗铜最多但性价比最高,但至今尚无大名仿制成功,原因说来也简单,不过工艺二字。
正版“永乐钱”所用工艺名为翻砂铸钱法。此法起源于唐,成熟于宋,最终发扬光大于明,同样见于《天工开物》。其具体操作类似于活字印刷术,即先要制作一枚雕母(又称祖钱),再以雕母铸造一批精致的母钱(有锡母钱、铜母钱等),然后以木框和砂土固定百枚母钱作为钱模,分别制作面范和背范,之后取出母钱,制作浇口、直浇道、分浇道,后合范固定,浇铸铜汁。以这种方法铸钱,由于钱范可以成批制作,而且因为是整框母钱翻砂,砂模受力均匀,所以不仅铸钱度极,所铸的钱也非常均匀,是我国(中国)铸钱工艺上的一项飞跃。
而此时私铸铜钱的战国大名,手中仅有明国淘汰的阳文母范铸钱法,即便加大含铜量,铸造出来的钱也会很不清晰,大小也没有一定的规制,和“永乐钱”外观天差地别。所以各家大名只有集体摆烂,随意仿制或私发各类“恶钱”。
经贞此番铸钱的依仗还不仅是翻砂铸钱法,他还打算进一步压缩原版“永乐钱”中的铜含量,铸造成本更低、但色泽更加金黄的“永乐钱plus”,这种改良也非空想、实有根据。
嘉靖以来,明国铜料日益匮乏,同时日本产出的铅大量流入,导致朝廷逐渐探索铜铅合铸的制钱配方,铜钱最终也转变为含铜六分,铅三分五。虽然含铜量大大降低,但新的铸钱颜色金黄,更加光灿照人,铸造的也很好。金黄的色泽反而更加使人喜爱,得到民间高度认可。
打定主意,经贞寻了处开炉铸金的炉头(备注三)将冶炼所得的金银重铸成锭,顺便请他仿着永乐钱精心雕了一枚稍大一圈的雕母。随后又走街串巷多番打听,雇佣了一个风评甚好、老实可靠、不通文字的粗汉带回所租冶炉,负责鼓风开炉、熔炼铜液等力气活,自行操持母钱制作。
又是连续十余天日夜颠倒的劳作,之前冶炼的数十筐铜锭尽数化为一整屋光亮灿烂,熠熠生辉的新铸铜钱。取来五贯钱打发掉累得半死但欢天喜地的粗汉,经贞才有功夫回宿屋唤来鹤子,待其目瞪口呆了半天后方才一起动手清点所得。
据统计,算上出售美保关货料所得,经贞启动资本拢共折合两千贯,其中京极家赠礼和疏通门路等一次性成本约莫五百贯,剩余一千五百贯投入后实际产出金五十两、银八百两、铜钱五千贯,合计价值已超六千贯,便是有所准备的经贞也是大吃一惊。财帛动人心,原本的计划被超过的利润打乱,经贞不得不再次准备拜访京极高吉。
备注一:条铜,指经过初步冶炼的粗铜。
备注二:恶钱,一说质料低劣的钱币;另一种通鐚钱,指铸钱。
备注三:炉头,指代操作冶炉的工匠,如金银匠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