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师傅
顾四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2章 师傅,[清穿]后宫升职专家,顾四木,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姜恒刚起来,觉得头脑还不清醒,就先站在案前练练字醒醒神。
听秋雪进来将刘太医的话说了一遍,也仍带了点刚睡醒的懒摇头道“咱们宫里有事,熹妃那里完全没动静才奇怪。只是她到底晚了,收了年嫔的脉案去也无用,今日太后娘娘刚说了从此年嫔的事儿由她老人家收尾,难道熹妃再令人去盯太后娘娘不成?”
秋雪不由畅享起来“要景仁宫真这样糊涂也好。”
姜恒忍不住笑了就像秋雪想着天上掉馅饼熹妃一时晕了头犯个大错一样,熹妃那边肯定也是盼着她哪天脑子抽了,最好跟年氏一样把自己折腾到西苑去住才好,这才不错眼地看着她。
她这几年索性就把熹妃当成一种极严格的监管部门,用来督促自己不要懈怠,继续完善改进。
=
用过晚膳,秋雪让力大的内监将一只炉子搬到院中,烧了一铜锅沸水,专用来煮今日从造办处拿回来的几匣子银杯。
秋雪特意搬到院中,就是想让娘娘亲眼看着放心。
姜恒站在窗前,迎着秋日凉渗渗的风,听着咕嘟嘟的沸水声,有点出神想念女儿草原上一贯比京城还要冷很多,这会子下雪都是有可能的。虽知道皇上带孩子细心,但姜恒还是忍不住又重新想了一遍给女儿打包的衣裳够不够穿,敏敏到了围场会不会吃不惯。
于嬷嬷在旁见了,就寻了些家常话来分散她的心思。
于是在旁温和道“娘娘小时候深宅大院住着,不知有没有吃过每秋京城干果铺子卖的黑砂炒的糖栗子。奴婢未进宫的时候吃过,那时候糖贵的很,炒栗子恨不得按颗来卖。”
她原是想引着娘娘用点心的,毕竟娘娘这一日几乎没正经用饭,秋冬正是吃栗子的时节。
“小厨房今日还有新做的栗子糕……”
于嬷嬷还没说完,就见娘娘双眼发亮转头“糖炒栗子,我竟然忘了还有糖炒栗子!”说来也不知每年深秋时节她在忙些什么,竟然六年过去,生是没想起糖炒栗子来!
也是糖炒栗子并非家中会做的食物,都是到了时节,满街上飘香,姜恒才会想起来去买上一包,热乎乎拨开吃了金黄甜糯,是秋冬特有的满足。
因宫里从没有街上那种弥漫着糖炒栗子的香气,姜恒也就一直没想起来。
“正好支着锅,咱们自己做糖炒栗子。”
秋雪在窗下看炉子,听这话就答应一声,然后叫秀秀“你今儿也认了造办处的门了,趁着天色还早,快跑了去要些干净的黑铁砂来,说咱们宫里要炒糖栗子,他们必就知道了。”
说完还笑道“造办处保管有,今儿我去的时候都闻到糖栗子的味道了,必是万岁爷不在宫里,各处规矩不免松一些,就自己私下炒栗子吃来着!既如此,他们那黑铁砂子定是现成的。”
负责管小厨房的秋露和小陆子听说娘娘要吃糖炒栗子,也连忙记账开橱子拿红糖白糖。另外调了蜂蜜水,准备炒到最后淋一点儿上去,这糖炒栗子才会油汪汪的香甜。
秋露又特意过来回道“娘娘,要不我再去南果房拿些太行山板栗来吧!咱们小厨房里的一袋儿,是用来做栗子糕的栗子,果子绵软,做糕点吃着更粉更细,但要糖炒栗子,还是要太行山的硬栗子最好。”
姜恒看为着糖炒栗子忙成一团的宫人们好嘛,这些年宫里倒是培养了许多吃货出来。
真是不是一宫人,不进一宫门。
-
天暗的越来越早,姜恒坐在窗下,看着深秋的天漫上霞色。
灯烛与天际霞光相映之时,坦坦荡荡馆里的糖炒栗子流水线已经构建好了有人负责清洗栗子,有人负责烤干洗过的栗子,再递给专门给栗子开
花刀破十字口的秋露,最后才上锅,由力气很大的小陆子亲自掌勺炒起来。
掌管小厨房多年后,小陆子已经变成了大陆子,一张脸儿圆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从正面看过去,如同一张圆饼,挡得没法同时看见他两只耳朵,成为了永和宫货真价实的‘一只耳’。
整个坦坦荡荡馆内,全是人声烟火气与香甜的糖炒栗子香。
=
姜恒拨开第一个糖炒栗子的时候,六阿哥回来了。
“额娘!”幼童的声音还分不太清男孩女孩,姜恒一个恍惚,差点要叫“敏敏进来吃栗子。”
后来才反应过来,是儿子回来了。
今日姜恒没空教儿子读书,之所以没有被儿子催促,正是因为今日六阿哥也不在家,他兴奋地去九州清晏看他的专属小书房去了。
皇上给他请的启蒙师傅是男子,自然不可能来后宫里教导阿哥。
而六阿哥的年纪又还不到离开额娘独立生活的时候,皇上就在九州清晏后殿里,给儿子选了一间安静的小房间作为幼子的启蒙书房,让他白日去念书,下晌下了学依旧回来住。
皇上还未去木兰之前,曾带姜恒去看过一回,让她看看有无需要添减的。
姜恒表示全无异议雍正帝的审美实在是过硬,哪怕是一间小孩子学认字的屋子(相当于幼儿园教室),都让他布置成了一间无可挑剔清幽大气的书房。
皇上甚至还给小儿子亲手题了“读书以明理为先”作为训诫,就挂在书房最显眼处。
与皇上的御笔同样显眼的还有一个堆得满满的书架,皇上还颇为怀念的从书架上抽了一本出来,指着下半对姜恒道“这是皇子们十岁前要熟背的书。”又指上半“这些是十五岁前要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的学问。”
姜恒看着这一柜子经史子集,并皇上手里拿着的《名臣奏议(宋)》,以及剩下的各朝名臣所撰流传下来的奏折文书,觉得皇子们怪不得要三四点就起床呢。
今日姜恒原就计划了去拜见良太妃,就把儿子安排去提前参观自己小书房了。
毕竟这孩子在事儿多这点上,跟皇上也很像。
有时候姜恒给他摆了玩器或是杯碟,他看一会儿,很大可能会自己重新来一遍。甚至乳母们每天给他收炕上的玩具到柜子里,他都得看着乳母放,九连环必须摆在哪儿,西洋望远镜又必须摆在哪儿,很有自己的规划。
他唯一接受能乱摆他东西的,只有姐姐。
姜恒有时候会悄悄让女儿去给他乱一乱,免得小小孩子倒是养成了强迫症的性子。
见儿子回来,姜恒就招呼他进来吃糖炒栗子。
六阿哥手里抱着一本书,进门请过安,却也不先吃栗子,而是站到脚踏上,努力跟姜恒高度接近一点,然后举着书板着小脸问道“额娘,我今日碰到十三叔了。我说额娘今日没空,他就教我认字了。”
“可为什么十三叔教的字那么难,额娘教的那么简单!”
姜恒……这一天还是来了啊。
她接过儿子手里的书,这是一本皇子启蒙读物《千字文》。
姜恒曾经也想用这本书给儿女启蒙的,但后来她还是放弃了——她觉得这本书并不适合教幼童认字。
三岁的孩子刚开始认字,适合认什么“驴骡犊特,骇跃超骧”这些复杂的字儿吗?[1]
平日姜恒给儿子读诗词文章的时候,倒是不拘深浅。她深觉许多诗句浑然天成,哪怕孩子还不懂,只听其中韵味也是好的。
但姜恒教给儿子认字写字的时候,则采用了从简单开始的新时代认字法,教的全是“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这种不超过几笔的字儿。
要不是怕卡出时间线bug,姜恒
其实挺想给儿子教乾隆帝那首唯一进了小学课本的“一片两片三四片”的诗。
谁成想今日儿子碰上了怡亲王,热切邀请十三叔教他认字,十三爷当然顺手拿了千字文来教,这就属于李鬼遇上李逵了。
六阿哥对于额娘用特别简单的字充个数来教自己,表达了不满。
亏他今日还跟十三叔说,他已经认识许多字了。结果十三叔拿出千字文让他指学到哪儿了,他才发现满篇都不认识!额娘教他认字的书根本不是这一本!
好在六阿哥并没有一直谴责地看着她,而是小大人似的叹了口气“罢了,十三叔说,皇阿玛给我挑的师傅很快就到圆明园了。”看样子是准备把额娘解雇了。
姜恒扶额心道师傅快点来吧,我是不想再教这孩子了。
而从十三爷那里完成了今日认字的六阿哥,也就不再提这事儿,只是坐在一旁等着吃栗子。
他也闻到了满室甜香,小肚子已经叫了起来。
姜恒给他剥了一个,让他慢慢咬着吃,又说只能吃三个,这东西不好消化。
六阿哥才吃了一个,就觉得好吃的很,仰头道“额娘,我送一份去给十三叔吃。”
姜恒让人取来油纸包了两包热乎的,还给儿子找了个小竹篮子让他亲自挎着。又见乳母给六阿哥穿上一件大红羽缎的毛衣裳,姜恒就伸手把兜帽给儿子合上,笑眯眯道“小红帽,出发吧。”
她看着儿子被嬷嬷和内监们簇拥着出门的小身影。
小红帽跳了一下,出了大门。
他这一去九州清晏小书房读书,又是另一重身份了不再只是一个父亲闲来喜欢逗着玩的小儿子,也要开始做一个皇子接受皇帝的审视了。
-
等六阿哥送完糖炒栗子给怡亲王,姜恒原以为他体力耗尽了,谁成想他又要去给太后和皇后送。
姜恒刚想婉拒,就见儿子盯着榻上放着的那一本千字文,姜恒理亏只好起身道“好吧,额娘陪你去。”
说着先拿了个栗子剥给儿子吃“又出门跑了一趟,再吃一个垫一垫肚子咱们再走。”
事后姜恒很后悔给儿子喂了这个栗子。六阿哥察觉到晾凉了的栗子并不如滚烫的时候好吃,于是拉着她道“额娘,咱们带着锅去给皇玛姆皇额娘现炒吧。”
姜恒我错了。
好在他年纪还小,姜恒用炭炉可烘热栗子哄过了。
在陪着六阿哥又走了一趟月坛云居和同乐院,各送了一份栗子后,姜恒这漫长的一天才算是过去。
太后和皇后娘娘收到这样罕见的简薄之礼,却都很喜欢。
尤其是皇后,还处在今日抓贵妃顶缸的不好意思中,对六阿哥就格外和悦,收下栗子后,还给了他一方刚得的上好砚台。
又道“等六阿哥去念书时,皇额娘再给你送一整套文房四宝。”
=
几日后,姜恒完成了太后布置的命名作业,拿着十个备用小名儿来请太后选。
太后戴上花镜边看边时不时问这些字儿里的意头。
最后入围决赛圈的两个,正是姜恒最喜欢的两个卷耳和苽米。
太后拿着比较“卷耳草哀家知道,《诗经》里都有写过的。漫山遍野都开小花很好养活,这意头很好。且听你说,还是味药材,最难得是贫苦人家也用得起。”姜恒也是问了太医院才知道,卷耳不但能治风寒还能治外伤,又随手可得,是乡野中最常用的大自然的馈赠药草之一。
要是太后选这个卷耳,她就会管儿子叫阿卷或是卷宝,属于自己才知道的密语。
至于苽,则是一种极顽强的水生植物,其结出的苽米在大灾之年可用来当灾米,代替米面果腹,活人无数。
太后左右为难起来。
卷耳是一种药草,这让太后想起来,良医如良将,似乎隐喻的是将。且卷耳极少用作主药,常作为辅佐药材,更让人想起臣子来。但苽米却是从前各朝用来赈灾救济万民的急用粮,救济万民却让人想起君王来。
这只是一个小名,或许是她想太多,但太后此时却就是下不了决心拿主意。
太后决定依照自己的直觉,把这两个名字送给皇上去,让皇上来选。
=
于是,六阿哥仍旧是没有小名儿的度过了生日。
雍正八年十月二日,六阿哥吃过一碗长寿面,正式迈过了三周岁。
给小皇子送礼是宫内宫外最轻松的年纪小的孩子以惜福为重,决不能送重,宫外只送一盘子寿桃,成捆的寿面即可。宗亲命妇们可再加一套衣裳鞋袜,但这衣裳也不能镶金嵌玉,不许华贵,很好预备。
唯一格格不入的礼物,来自于怡亲王府,是一本怡亲王手抄的《千字文》。
姜恒……虽然我努力不想歪,但这看起来还是像在内涵我。
次日十三福晋进宫给太后请安,还特意跟姜恒解释了这件事,无奈笑道“给六阿哥的礼,是我早就一一配好的,偏生王爷忽然塞进来一本书,说是当日答应了六阿哥的,不好失约于孩子。”
十三福晋是无语了,继续委婉跟姜恒道原是当日十三爷教六阿哥写字的时候,六阿哥很喜欢十三叔的字,想要一本十三叔手写的《千字文》,十三爷向来喜欢孩子,更喜欢皇兄的孩子,对皇子们都是有求必应屋似的好叔叔,立刻就答应了。
倒叫送礼的十三福晋无语那是皇上的儿子啊!对着你的字练去算什么事儿!
姜恒只好跟十三福晋彼此尴尬对笑。
十三福晋为了缓解尴尬忙说道“不过王爷坚称,六阿哥的字必不会随着他的去,等师傅到了就好了。”
姜恒越发好奇了“真不知皇上请了哪路学士来教六阿哥,十三爷竟也这样看好。”
师傅到的很及时。
十月三日,六阿哥生日后的一天,坦坦荡荡馆就收到了崔进送来的名帖。
起初姜恒看到伊尔根觉罗氏还没有反应过来是哪一位,但当打开看到汉名的时候,却立刻惊了。
顾八代!
居然是他!
姜恒知道徐元梦当过四爷的老师,但那位之所以半路教完了太子,又去当四爷的师傅,是有缘故的。
因四爷最初的师傅,正是这位顾八代。
师徒感情极好。
众所周知,皇上年轻时候曾被康熙爷评为‘喜怒不定’之人,说白了就是比较直性子,这正跟顾八代的脾气合着。这位顾老师,也曾经被翰林院的老学究们半贬半褒说他颇有‘江湖侠气’。
但康熙爷期许的皇子并不是这样的。他早些年是慈父,看儿子们都是不会有错的,全是别人教坏了自己儿子,于是‘咔嚓’把顾老师给解雇了,甚至不许他继续做官,直接遣返回吉林老家,算是面板全面清空。
这位顾老师又是个两袖清风的人物,当过皇子的老师也没啥钱,据说很过了不少年艰难日子,甚至一度有些病的不好了。但在顾老师生病之际,天降大喜,不,大丧,先帝爷驾崩了。
他当年的学生四皇子胤禛登基了!
顾老师的病,多半是郁郁不得志导致的,当今一登基,他病立刻见好。而皇上登基后也没忘了这位老师,很快命人下旨复用老师,带着圣旨的官员还没走到吉林呢,老爷子都从床上起来了,接旨的时候都不用人扶,自己走出去接的。
回京后,老爷子就一直在国子监教书。
直到去岁才因年迈上书致仕,皇上亲赐
了两处宅院(京城一座,圆明园附近一座)给老师养老。
这位来头太大,固然令姜恒诧异。
但让她根本没想到会是这位出山的原因还是年龄——这位顾老师去岁刚过了七十大寿啊!他可是亲眼看着先帝爷擒鳌拜平三藩的人,可以说是大清半本活历史书了。
别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就算在现代,就算在退休年龄延迟的内卷时代,七十也不该是工作年龄了。
皇上,您这是视劳动法如无物啊……
姜恒原本想的是让儿子将来卷老师,现在觉得不得不嘱咐儿子一下,尊老,尊老是第一位的,别给老先生压力好嘛?可以再等两年,你到了上书房,去卷年轻的翰林学士。
然而六阿哥并不知道额娘的内心感受,他在听说自己的师傅是阿玛当年的师傅时,高兴的在屋里跑了好几圈,然后收拾了一天的文房四宝,不知道的以为他要直接搬到书房里去住再不回来了。
实则皇上为怕揠苗助长(没错,三岁开学的皇宫居然也考虑过揠苗的问题),虽给儿子立了小书房,但只许他晌午念一个时辰,下午念半个时辰,免得太早用心过甚伤了身体。
姜恒看着转的自己眼晕的儿子,再想想七十一岁高龄的顾八代老师,只能相信,皇上的老师必不是什么凡俗人物,能够收了小儿子。
=
姜恒在被儿子的师傅惊讶到时,木兰围场上,也有人在震惊着。
胜军班师回朝,也是提前算了黄道吉日,众将领才到达木兰围场。晨起先拜见皇上,再献上俘虏。因是于围场会见蒙古王公,彼此少不得再友好寒暄一二。
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
皇上并没来得及跟几年未见的亲弟弟说多少体己话,只来得及用力拍着他的肩膀,让他下晌先回去好生歇一觉“今夜朕为你们摆庆功酒!”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