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奔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十章 电影是奢侈的艺术,我是演技派,陈奔驰,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关金鹏狠狠的夸赞了一番片子之后,一锤定音道:“这部片子参加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亚洲DV电影竞赛单元完没有问题,我甚至可以保证一定能够入围。”
正当贺新和宁皓一脸欣喜的时候,老关却神情有些遗憾的砸吧了一下嘴,道:“其实你们这部片子在调色和音效方面再做的精细一点,然后转胶,完可以拿去参加欧洲的电影节。”
“欧洲的电影节?”贺新一愣,下意识道:“导演,您说的是戛纳?”
不过说完他马上反应过来,这个时候报名戛纳时间上肯定来不及,又道:“威尼斯?”
关金鹏呵呵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阿新,你现在的眼界真的是高了,动不动就欧洲三大电影节。但你别忘了欧洲不止这三个,还有很多不错的电影节。”
说着,他推了推眼镜,语气变的认真道:“欧洲三大电影节毕竟竞争激烈,就算是报名也不一定能确保入围,尤其是象小宁这样的新人导演。所以我建议不妨把起点放的低一些,法国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听着关金鹏一本正经提出的建议,宁皓的脑子完是懵的,他原来最大是希望就是能参加香港国际电影节的亚洲DV竞赛单元,结果话题一下子跳到了欧洲的电影节。这就好比一个新人战战兢兢去一家公司面试,原本想得到一份月薪有个两三千的工作就满足了,结果那家公司的老板一看,哇,人才啊!不但把人招进来,还马上升职加薪,年薪百万,配房配车。让人一下子跟不上这个节奏,简直就像做梦一样。
想想国内那些名声鹊起的所谓第六代导演们,大概就除了运气爆棚的贾科长,他的处女作《小武》当年是入围了欧洲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其他的如王晓帅、楼烨、张远等人,一开始也是从什么鹿特丹、巴黎、曼海姆-海德堡,还有希腊的什么电影节等这种国际B类或者C类电影节起家的。
难道自己也能混到这种程度?
这一切对于初次茅庐,一心想成名的宁皓来说,感觉好像幸福来得太快了,反而有点不真实。
贺新在欣喜之余,却突然想到了一个现实问题。如今的他早已不再是啥也不懂的菜鸟,刚才关金鹏口中的调色、音效和转胶,后两者倒是难度不大,国内的制片厂都能够做,但问题就出在调色上。
因为调色是数字电影的产物,如今数字拍摄在好莱坞逐渐开始兴起,比如象《完美风暴》、《玩具总动员》、《星球大战——幽灵的威胁》等这些大片都是数字电影。
但是相比传统的胶片电影,在色彩的还原度和饱和度上,数字摄影机和胶片摄影机的差距很大,数字技术几乎不可能达到胶片对色彩的敏锐度。
而且在对比度方面,当画面明暗对比比较强烈的时候,数字电影的暗部细节就会很少,甚至黑乎乎的一片,而胶片电影却能呈现出非常微妙的细节和色彩对比。
于是便诞生了调色这个电影后期制作的新的行当。就好象胶片需要通过配光来确定一定艺术要求的印片条件一样。当然作为新兴的高科技产物,调色要远比配光来的昂贵的多的多!
国内数字拍摄虽然也刚刚开始萌芽,但是目前还缺乏种针对电影调色的人才和设备,拍出来的数字电影一般都是送到美国或者韩国、日本去做调色处理,而且据说价格不菲,从二三十万的到五六十万的都有。
比如去年贾科长的那部《任逍遥》,当初也是用DV拍摄的,后来为了参加戛纳电影节,专门拿到欧洲做了调色和转胶,光这笔费用据说就将近花费了十万欧元,折成人民币得八十多万。
宁皓的这部片子,刚才在看的时候,故事情节、叙事方式以及拍摄手法,固然让人耳目一新,但是这只是思想层面的东西,真正要展现给观众的,除了演员的表演,技术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DV拍摄的画质很差,与其说是电影,还不如说是电视。而且由于后期制作的仓促,音效方面也很不好,有很多画外的杂音,贺新一听就听出来那是当时拍摄时老百姓看热闹时的交谈和议论的声音。
总的来说这部片子就跟当初他看过的贾科长的那部《小武》差不多,但人家好歹那是胶片。
从关金鹏的房间出来,相比贺新的心事重重,宁皓居然还是一副懵头懵脑的样子,一直到进了电梯,才总算活泛过来,一把拉住贺新的胳膊,一脸不可置信道:“阿新,你说咱们这部电影真的能去参加法国的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
“应该能行吧,关导在法国还是有点关系的。”贺新沉吟着道。
南特三大洲国际电影节是以介绍第三世界国家电影为宗旨,展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优秀电影的国际电影节。
之前贾科长的《小武》和《站台》曾两度问鼎最高奖——最佳影片金气球奖,去年内地导演朱闻的作品《海鲜》也曾摘得过最佳导演和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
这年头对于内地很多电影人来说,把片子拍出来,然后送到海外的电影节去参展获奖,无疑是一条成功的捷径。
之前就已经有楼烨、王晓帅、张远、贾科长等人做出了榜样,只有出了名才能获得更多的机会。
按理说越是象这种怀着私心杂念的家伙,越是拍不出优秀的作品。
不过宁皓显然是其中的异类,他拍电影的目的就是渴望出名,然后挣钱,而他拍出来的作品却充满了他个人的鲜明风格,不愧后世被人称为“鬼才导演”。
当然此时这货还嫩得很,听到贺新的回答之后,兴奋的跟一大猴子似的上蹿下跳的。
“不过你也别高兴的太早,你刚才没听关导说啊,想去参加电影节,咱这片子还得需要调色,重新做音效,如果真的送到法国去参展的话,还要有英文和法文的双字幕,最后还得转胶,你算过这些得要花多少钱吗?”贺新忍不住泼冷水道。
“呃……”
这时被惊喜冲昏头脑的宁皓才冷静下来,扳着手指头算了半晌,才苦着脸道:“音效如果只是消除一些杂音的话,包括字幕在内,要不了多少钱,大头还是在转胶方面,我估摸着少说也得三万多块……”
“等会等会!”贺新忙打断道,“你说转胶才三万多块?有没有搞错,光胶片都不止三万!”
拍了这么多的电影,这个行情他还是知道的,比如现在用的最多的柯达胶片,一本的市场价大概在1200左右,能够拍四分钟。当然转胶的话,就不存在浪费的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