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战斗单位,国策,闪烁,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根据当时的相关新闻报道,在仅仅持续了48个小时的演习中,“战斗单位”以毫无悬念的优势击败了39军。虽然报道中没有提到具体情况,比如“战斗单位”如何取胜,39军败在什么地方,但是“毫无悬念”足以说明问题,不是39军的官兵没有尽力,而是根本打不过“战斗单位”。
正是这次演习,解决了陆军改革的主要问题。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其余9支战斗单位陆续组建完成,并且接受了全套训练。
到2040年底,10支战斗单位都已拥有完备战斗力。
因为按照新宪法的规定,陆军主力部队将不再承担战争之外的其他责任,所以10个战斗单位全都部署原离城市的陆军基地内,其中4个战斗单位部署在海外(由凌云霄指挥的第一战斗单位部署在巴基斯坦的拉合尔,由罗少鹏指挥的第二战斗单位部署在印度的维沙卡帕特南,由李继先指挥的第三战斗单位部署在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市,由杜子岐指挥的第四战斗单位部署在琉球的那霸),6个战斗单位部署在国内(由江晚承指挥的第五战斗单位部署在辽宁省,由蹇柄彪指挥的第六战斗单位部署在河南省,由商雪韵指挥的第七战斗单位部署在台湾省,由王学平指挥的第八战斗单位部署在广东省,由傅卫民指挥的第九战斗单位部署在新疆自治区,由李东石指挥的第十战斗单位部署在四川省)。以往需要由野战军完成的国内任务均交给了武装警察部队,比如拱卫首都的重任就与战斗单位没有关系,39军的编制从此撤消(事实上39军的衣钵已经由第九战斗单位继承了下来)。
这一变化,反映出了第三次军事改革的主要思想,即提高正规军的职业化程度。
对拥有10亿人口与上千万平方千米国土的共和国来说,供养20万正规军不算多,如果连这20万部队都无法全力为战争做准备的话,共和国陆军的战斗力肯定有问题。早在半岛战争期间,共和国的军事体制就受到了挑战。当时在第一次战役之后,各主力部队损伤惨重,继续补充作战人员,而从二线抽调的作战人员压根就无法适应战场,导致包括54军在内的好几支野战军必须用更多的时间进行休整。在此之后的第二次军事改革格外强调了正规部队的作战能力,并且提高了二线部队的训练水准,才使共和国陆军在印度战争期间发挥出了惊人的战斗力,但是仅仅提高训练水准是治标不治本应急办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得从编制上着手。
作为陆军的中坚力量,20万主力部队的质量必须得到保证。
用项铤辉在向陆军官兵解释第三次军事改革的重要性时的话来说:20万主力作战部队必须确保在任何情况下,打赢一场除了世界大战之外的任何程度的地区性战争,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共和国陆军就算不上全球头号陆军,共和国陆军的改革就没有取得成功,必须进行更加深入的改革。
不管共和国陆军算不算得上是世界上头号陆军,用20万部队打赢任何激烈程度的地区战争不算太高的要求。
用外界的评论来说,如果共和国不急于取胜,并且更加合理的使用兵力,在印度战争期间,20万地面对也能击败印军。当然,前提条件是,第三次军事改革提前5年进行,并且在印度战争爆发前取得全部成果。
作为大国陆军,仅有20万主力部队肯定不够。
虽然在某些人看来,第三次军事改革中,陆军就是用“战斗单位”取代了原来的野战军,但是这绝不是简单的替换,而是总体战斗力的提升。按照项铤辉提出的改革方案,与“战斗单位”配套的二线部队,也就是“机动单位”才是原野战军的对应部队。也就是说,14个野战军中除掉20万精锐人员之外,剩余的大约30万官兵成为了陆军的二线部队,而原先的二线部队改编为预备部队。因为“机动单位”的主要职责就是维护国内安全,所以需要承担一些社会义务,比如守卫重要军事设施、军事基地、战略仓库等高价值的战略设施,并且在必要的时候参与救灾、救火等社会活动。最重要的是,“机动单位”是由野战军直接演变而来,除了番号有所变化之外,编制体系并没发生多大的变化,甚至连指挥体系都与以往一模一样,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机动单位”能够随同“战斗单位”一同执行作战任务,或者为“战斗单位”提供兵员。说简单一点,“机动单位”就是“战斗单位”的战略预备队,是共和国陆军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新的编制体系,赋予了共和国陆军更加灵活的作战能力。
事实上,正是需要更加灵活的作战能力,才对编制做了调整。
用项铤辉的话来说:印度战争之前,共和国陆军一直在家门口作战,而且往往有十分明确的目标,为战争做了充足准备,能够依托本土庞大完善的交通系统,因此在战斗中无往不胜;印度战争之后,共和国陆军必须走出家门,到更远的地方去作战,再也无法依托本土的基础设施,必须具备更加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与战略机动能力,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战胜更加强大的敌人。
由此可见,“战斗单位”确实是最适合未来战争的地面部队。
除了非常强大的独立作战能力之外,战斗单位的战略机动能力也非同一般。在标准配备的情况下,一个战斗单位的兵力在2万人左右,各类武器装备与持续作战1星期所需的作战物资的集成总质量在30万吨左右,能够由1支拥有8艘战略投送舰的运输部队送往世界上的任何一座港口,并且在到达之后的12个小时内形成基本战斗力,在24小时内形成全部战斗力。如果由80架y-16运输机进行空运,能够在24小时内将战斗旅投送到2500千米外的战区,在1周之内空运全部作战力量与作战物资。
毫无疑问,“战斗单位”的战略机动能力足够强大。
为了确保陆军的战斗力,除了在编制上着手之外,还得在装备上下手。
严格说来,应该是有什么样的装备,才有什么样的部队。如果装备跟不上,即便编制再完善,也不可能拥有足够强大的战斗力。
对共和国陆军来说,准备确实是个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