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狼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章 落洞仙子 第一节 天地大衍司南,鲁班书,苍狼客,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江未希在洞中已从公输然口中知道刘常等人潜伏在黑屋周边,因此她连夜赶了过去。还没到黑屋,便见山林草地上燃着一个火堆。她悄悄掩上去,见到刘常与杜乾坤两人躺在火堆旁,正在闲聊。
杜乾坤问:“老刘,你学历高,学业优秀,为什么参加这个既苦又危险的科考组呢?”
刘常说:“我参与进来,是因为一走出校园就能领导一个团队,不像你那样浪漫,只为追求什么自由的生活。”他说完微微一笑,不觉忆起往事来。
刘常祖籍武汉,据刘家家谱记载,他家乃元末明初刘伯温后人。刘伯温出生于浙**田,五岁时得神人暗授玄机,得《卦爻阴阳经》一书,偷偷学习,少年时便凭借出色的风水与卜筮之术成为名扬当地的神童。
一日,他对祖父说:“我家祖坟位置不佳,左有黑牛潭妖水一方,沉积不动,吸纳我刘家精髓;右有白狐谷断我家龙脉,使我刘家难以兴旺发达,不如移至军山屯盆地正中,此地北方左有云山,右有海山保驾护航,前有瓯江水,状如朱雀,生发不息,乃朱雀绕屏之地,如此我刘家必定大兴五十载!”
祖父知他神通,立即请来道士,摆下道场,接连做法九日,将祖坟移入到了军山屯中。
此后,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打下了明朝基业,改元为“洪武”。他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被任命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他的故乡青田县被免加了赋税;刘伯温的祖父、父亲还被追封为永喜郡公。洪武三年,刘伯温再被任命为弘文馆学士,称“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赐封诚意伯,食禄241石。刘家果如刘伯温早年预测一样达到辉煌的顶峰。
但五十年一过,刘家运势就开始衰落。洞察天机的刘伯温顺应天意,告老还乡。私底里却四处寻觅灵土,意欲将祖坟再度迁移,使刘家传衍昌盛。不久,他运用《卦爻阴阳经》找到了一块名为“茗洋”的王土,风水极佳,祖坟若能埋葬于此,刘家将世代荣耀,日后还可呈王者之相。但当朝政敌左丞相胡惟庸也深得风水之学,察知此事后,密告刘伯温贪恋王气聚集之地,有颠覆朝庭之野心。朱元璋大怒,欲杀刘伯温以绝后患。刘伯温闻讯后,惊恐万分,亲赴南京谢罪,不敢再回青田,迁祖坟一事便也搁置了下来。不久,刘伯温被胡惟庸下毒害死,就连刘伯温的尸骨也被他偷葬于某至阴至寒之地。
然而,几百年以降,刘家尽出庸才,无人能全部领悟《卦爻阴阳经》,盖因刘伯温尸骸葬于阴寒之地,使刘家运势困于天地所致。刘常年少之时,便随父修习《卦爻阴阳经》,在庸师教导下,他所学也十分粗浅,不过相比寻常阴阳师,则厉害多了。
十岁那年,父亲对他说:“我祖辈受奸人所害,尸骨困囚于阴寒之地,若不能找到,移至阳盛之所,我刘家一脉难成大器。你自少聪慧,较刘家其他子孙无不过之,因此,我便将寻访刘宗祖尸骨的重任交托给你,你一定要完成几代人遗留下来的重任!”
刘常自幼好胜,此刻被委以重任,丝毫不畏艰难,当即答应,于是又问:“如何才能找到刘宗祖的埋骨地呢?”
刘父说:“祖辈留有遗言,春秋之际,我道家高人传下天地大衍司南神器,能探查日月之下至阳至阴之地,我们若得此器,对华夏大地详加探查,假以时日,必能找到刘宗祖的遗骸,届时也便是我刘家光耀门楣之时。”
刘常听后,对此事十分上心,大学先考取了古代史研究专业,又攻读了历史学硕士及考古学博士,尽是在为寻找天地大衍司南做准备。不想刚一毕业,他就被李渊博发现,刘常隐隐觉得探查黄鸟一事与他寻找神器有莫大关联,因此义无返顾地加入到了科考组。不过他城府极深,此事自然不会告诉杜乾坤。
杜乾坤仰望苍穹,天空月朗星稀,凤凰山林之中的夏夜蛙声一片,四处飞舞着萤火虫,晚风习习,躺在青草之上本是美妙无比的事,可他却心事重重。他属于浪漫派,却无意间卷入这许多危险当中,两名队员失去联系,前景一片灰暗,浪漫的自由仿佛将一戳而破了。
这时,旁边的草木丛中传来声响,他近日饱受惊吓,早变得无比警觉,立刻坐起身大叫:“谁?不要躲在哪里装神弄鬼!”
只见一丛灌木中钻出一个黑影来,也不回话,径直走到他们面前,正是穿着黑色粗布衣衫的江未希么。两人又惊又喜,抓住江未希问寒问暖起来。
江未希几天来,经历了万般变化,但她没有强烈的倾诉欲望,只简单说了一遍经过,但仍然将两人听得惊悚不已,当说到公输然落崖身亡时,两人顿时无语。杜乾坤怔怔失神,他自科考组成立以来,与公输然关系最为亲密,又有一同落难的经历,早结下了兄弟之情,此刻听到噩耗,一时恍惚起来,哪里肯信它是真的。
三人躺在草地上,心情沉重,辗转难眠。
第二天,杜乾坤收拾起悲痛之情,与刘常二人斩木立碑,江未希结花环套在木碑上,三人环立碑前,伤感不已,全过程中无一人言语。
等到下午,三人对往后该如何行事十分茫然,杜乾坤意志异常坚定,一心想要放弃,回到北京。其他两人则意见相反,三人争执不下,决定重返吊脚楼,静候温子菡归来,再做商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