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星的乃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零八十章 绑票事件,智能工厂,观星的乃粉,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选择在马林迪安家落户,可不是意见容易的事情。
投资建城,盈利周期可不短,而且考虑到马林迪的落后,这个周期恐怕还要延长。
可喜的是,当地人对于中国来客还是非常友好的,而伊子卓也不打算学习英国人那样在香港殖民时期搞的种族隔离制度。
那种制度只会让当地人和自己划清界限,最后的结果,就是失去潜在的追随者。伊子卓不是来赚钱的,他是来收买人心的。
根据在马林迪及沿海发现的中国瓷器和古钱币,可以认为波斯和阿拉伯人于公元9世纪开始与东非沿岸通商,并带去中国瓷器和古钱币。
对于这一点,伊子卓打算编入教材中,用来对当地的土著黑人孩子进行教育,宣扬一种历史渊源,同时也是为了促进不同民族间的和睦共处。
幸运的是,在历史上,中国造访非洲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充满着善意与美好。
中国与马林迪人员往来应始于15世纪初,在西元1405年至西元1433年,当时的明朝政府,就曾让著名的航海家郑和率领庞大的远洋船队七下西洋。
其中第五次曾抵达东非海岸,造访马林迪。
当时这里被中国人称为麻林国,中国船队的到访受到热烈欢迎,麻林国国王还向船队赠送了长颈鹿以示友好。
长颈鹿在中国被奉为圣灵、瑞祥之物。有人怀疑。传说中的麒麟就有长颈鹿的影子。
这样的友好往来,再加上近几年中国对肯尼亚的无偿援助,伊子卓很快就在这里建立起了威信,获得了当地人的忠诚和爱戴。
虽然这种忠诚还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不过许多措施却可以很容易推行下去,只要在双方之间建立起牢固的利益纽带,那么就能够吧把所有人都团结在一起。
开着敞篷的越野车,车顶没有盖子,只有一些金属架子,可以让人站起来。尽情的欣赏原始的自然丽色。
伊子卓就站在后座,双手撑着金属扶杆,将旷野上的一切美景尽收眼底。他现在是这里的君王,雄狮一般巡视着领地。观察和思考,为了未来事业的发展道路而苦思冥想。
马林迪的空气闻起来都是静的,黑洞洞的街上无人闲逛,在朱豪可的安排下,每一个人都在忙碌的工作着,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生活。
非洲不是东南亚,没有能够轻易收获的瓜果和粮食,所以这里的人是勤劳的。不勤劳的人,只有饿死。
但这里的黑人。又是极其懒散的,粗耕和放养的农业发展模式,生产率十分低下。再加上被沉重的生活重担压着,流离浪荡的生活,朝不保夕,又将这些悲苦的黑人折磨成了木头。
他们懒惰,不是因为想要不劳而获,而是因为无论如何辛劳,都无法果腹。
他们被痛苦折磨成了奴隶,没有希望的人。淡然没有冲进,更不会想要工作。
所以,伊子卓在来到这里的第一时间,不是发放食品和药物,不是像某总理那样拉着黑人农民那瘦骨嶙峋的手掌嘘寒问暖。
伊子卓办的是实事。他铺桥修路,让这些黑人明白。只要愿意劳动,就能够换取更好的生活。比起赠送生存所必需的物资,提供一份工作,更能点燃这些人心中的希望。
今日一早,伊子卓就在热浪中醒来,整座小镇展现出碧海蓝天的辽阔无垠,顺着唯一的碎石子路,他驾着越野车漫无目的地四处逛着,路上全是仙人掌树,顶花带刺。
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海边,眺望着展现在眼前的印度洋。大海中,只有雪白色的浪花在微微翻滚,风不大,波清水浅。
一望无际的印度洋边,三个黑人孩子用小虾钓比小虾大不了多少的小鱼,他们的年纪大概在十四五岁的样子,厚厚的嘴唇,圆咕噜的闹来上,头发都很短,并且微微翻卷。
他们的父母应该都在工作,而这些孩子,脸上竟难得出现了笑意,虽然长期的饥饿和麻木,还在他们的身上残留着印记。
但至少,眼中已经闪亮着光彩,伊子卓很开心,因为这一切都是他的缘故。
为比人播撒希望的种子,自己就会收获快乐。
伊子卓在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不一会儿前胸后背都给烧得生疼,这才突然意识到,这里可是赤道地区,太阳真火的威力非同小可。
娇生惯养的身子,可经受不起阳光如此猛烈的烤灼。
等回过神来,不经意间,孩子们早已纷纷没了踪影,原来一个个从高台扎到印度洋里去了。钓上的小鱼似乎和他们对调了位置,绝望地躺在竹篓里,在太阳下徒劳的跳动着。
远远的海边,白柱耸立在波浪之巅,头上盘旋点点白鸟。
伊子卓记得,那是1498年达?伽马为指明方向在此地亲建的珊瑚柱,顶部的十字架还是从里斯本一路带来的。
很意外,这么有资历的东西竟可以被如此随意地放置着,也没有保养,任其风吹日晒,暴雨侵蚀。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这根白柱,才会有着如此厚重的历史底蕴。
大自然的磨砺,给它平添了一种超然的气质,在漫长的岁月中,沉静而哀伤。在一片嘈杂而生动的劳动景象前,在浓重的鱼腥味里,纯洁清淡得恍如立在另一个世界。
伊子卓不是一个诗人,但他也能体悟到上面所传递而来的沧桑,岁月本身就是力量,震撼人心。
在海边,几个穿着裤衩的黑人渔民正打算出海捕鱼。他们驾着小木舟。用的竟然是树枝削制而成的鱼叉。
没法子,渔网早就破得不能用了。
伊子卓带来了一万多人,除了储备粮,还要在当地收购更多的食物。需求创造了市场,市场催生生产者,所以这些渔民,现在也恢复了旧业。
因叛军的洗劫而略显破败的马林迪,正在一点一点的恢复生机,元气在被一点一点的积攒起来。
七拐八弯,按照伊子卓的吩咐。越野车在锈迹斑斑的大铁门前停下。
直接遣走了司机,伊子卓只带着一个随从,就独自上前,扬起手。轻轻敲打着铁门。
它竟吱呀呀开了,像芝麻喊开了门。伊子卓看见一张笑吟吟的瘦脸探出来却不发话,下面是黑色乌亮的光膀子,皮包骨头。
肋骨一根根地撑起了皮肤,这里的住户,真是全身没有几两肉。看到这一切,伊子卓更是叹息,生活在这里的土著,到底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伊子卓用刚学会的一句俚语说着:“我来看白柱子。”
站在对面的黑人,他笑指旁边答道:“顺着墙根儿走就可以。”
两人的交谈。好像对答暗号般顺理成章。伊子卓很敬佩,在面对一个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殖民者领袖,这个以前连饭都吃不饱的黑人,却没有一丝的谄媚。
他的笑容,充满真诚,更多的是淡然,那种与世无争的精神气,如此饱满,和肌瘦的身体形成鲜明的对比。
饱经风吹日晒的墙无声地为伊子卓引领这前进的方向,走在头灯照出的窄窄通路里。风吹得光都四处摇摆。
这里年久失修,不用介绍,伊子卓也都看得出来。
再往前走,脚边寄居蟹吓得四下里仓皇逃窜,伊子卓看到了。忽然开朗的笑着。这里是一处世外桃源,至少对于生活富足的人来说。这里确实是不错的度假圣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