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斤论两花花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6、合作,我的1979,争斤论两花花帽,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看到伪君子三个字,脑海里就浮现出岳不群和龙啸云、江别鹤。
一想到真小人总要想到任我行、韦小宝。
李和倒是认为真小人更可爱一点,因为他好歹有一样真的东西。
伪君子的可怕在于未知。你不知道,就无从防备,躲避。
于德华其实是真小人,但是不属于任我行那种扩张欲望爆棚,也不是韦小宝肆意张狂的那种。
顶多就是个胆子小,又会贪便宜的那种人。
因为受过教育,表面上的斯文,还能维持的住,但是一遇到事情,情绪就遏制不住了。
“拿着,老规矩,晚上再去吃一桌席”,于德华把一个红纸包递给李和。
按照规矩,主家找人挖墓坑,要给每个挖墓坑、填土的发烟敬酒作揖,发除秽红包。
还要安排吃席,主人再一次给敬酒。
李和顺手接了,哪怕于德华再不高兴自己,这个规矩是不难破的,笑着道,“你于大老板,不能这么小肚鸡肠吧?这不高兴都写脸上?坐,喝杯茶,我倒是对你的生意感兴趣”
于德华心里冷笑,想沾我光,那是没门,点着一支烟,然后将万宝路烟盒向李和递过去,笑着道“咱俩能有什么好谈的?想去香港?哎呀,那我得好好考虑了。不过你这里面的家具要是卖给我,咱也不是没得商量。”
李和拜拜手,表示抽不习惯,自己点了根黄金叶,喜欢这种厚味大的。没有接话茬,直接道,“听说你是做服装的?”
“自然是服装生意。可跟你有什么关系?”
李和也没客气的说道,“据我所知,在香港像你这样的小针织厂,没三千也有两千了吧?生意不好做了吧?”
五六十年代香港制造业兴起,像织假发、车衣、剪线头、装嵌、串胶花其实大部分都是家庭作坊,虽然经济发展兴盛,但是大部分服装、纺织制造业出口份额都是被大财团所垄断。
因此像于德华这样的小作坊能喝点汤就算不错了。
于德华像是被踩了尾巴一样,斥责道“胡说八道,我的服装可都是出口的“
李和不屑的笑道,“能跟号称非洲王的林百欣比?整个东非可全是他的衣服能跟大亨罗定邦比?整个欧美市场他包圆吧“
于德华倒是好奇李和知道这两个人,毕竟从获取资料和知识的渠道角度上,内地太难了,虽然这两个人很有名了,“香港能有几个比得上这两个人的,你倒是见识不小“
“深圳应该去过了吧?改革开放怎么看?“
于德华有些不快,冷笑道,“有什么看的,唯一的工业区就是蛇口,还到处是工地。其他都是破破烂烂据说还发现了不少墓葬,我倒是去凑过热闹“
“这几天港督尤德访问深圳这么大的新闻你不会没看吧?麦理浩去年就去过,随后一大波港商就跟着去了你打眼瞧瞧,大凡世面上的新鲜花样,哪样不是香港进来的?你看看深圳20层的电子大厦还有空位吗?广东中国大酒店和花园酒店是不是李兆基盖的?香港出口商会会长陈永棋是不是早在2年前就在内地投资纺织业?你看看深圳是不是天天24小时不停歇在盖楼?可口可乐是不是已经进内地两年了,还在扩大投资?泰国正大是不是也在扩大?兄弟你是坐宝山而不自知啊“李和说完又拍了拍于德华的肩旁
又继续道,“哦,对了,那香港总商会会长叫啥?”
“霍英东”
“那你再看看新闻,他是不是最近又去了广东南沙?”
于德华听这样一说,倒是有了兴趣,也不顾及颜面了,直接问道,“你的意思是?“。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大陆政策已经开放,就像一座金山银矿,晚了可就没了,所谓先下手为强,万不可错过时机。知道大陆有多少人口吗?知道有多大的市场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