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忌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仁为第一义居次,孝与不孝生死绕,巴巴忌酒,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重点围绕"义"字。而支撑这个"义"的主要人物,便是刘、关、张。惟因如此,他在开篇交待东汉未年的社会乱状后,即开始详叙"桃园三结义"桥段。那句影响后世江湖"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成就了一批人,也害了一批人。
三个不同姓氏者,通过赌咒发誓成为兄弟,这种没有血缘传承的兄弟关系,到底牢靠到何种程度,也就只有老天知道。别的不说,就说刘、关、张,他们三人,其实违了誓言一一第一句没问题,因为父母不同,他们不可能"同年同月同日生"。问题出在第二句,关羽死后,张飞不去"求"死,而是喝闷酒体罚士兵;刘备没去"求"死,而是忙于筹办登基称帝。你看,誓言可信吗?
其实成为兄弟,即使不拜天地、不发毒誓,也可拥有。比如后来跟随刘、关、张三人出生入死的将士们,包括诸葛亮,难道就不算兄弟吗?
所以说,"义"这东西,其实类似面团,既可烙饼,也可抻面,甚至还能用来喂狗。关羽那个"千里走单骑"的桥段,被罗贯中放大到了关羽就是"义"之化身的程度!而廖化偕其母亲经历为时三年艰苦卓绝的投蜀过程,则被罗贯中一笔带过。因此说,同样是"义",在同一个人或不同人的眼里,意义不一样。
近期看到一文,论证了关羽是个缺仁寡义之人。这一说法,颠覆了我的认知。为此我也有意识地查阅了相关资料。秉承"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现撰此文,以窥关羽之"义"的真假。
公元219年,拥有汉中的刘备,自封汉中王。出于回馈"懂事"的弟兄们,刘备大加封赏部下,有名的蜀汉五虎将就此诞生。
五虎将的排序是:关羽、张飞、黄忠、马超、赵云。照理这份名单,经过刘备、诸葛亮审定,应该无有歧义,但奇怪的是,偏偏有人表示不满,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关羽!
关羽觉得:自己、张飞和赵云被授"虎将"之衔,没问题!问题出在黄忠、马超身上,黄忠他认识,几乎等同老兵,马超没见过,但知道是个降将。黄忠从"老兵"一跃成为虎将,太快了吧?马超的武功不错,但他为了自己,竟然不顾父母兄弟姐妹等皆在许都,竟与曹操翻脸,导致亲朋好友悉数被斩,如此不义之人也成虎将,辱先人咧!
于是关羽就说:"誓不与老兵同列"、"誓不与孽子同列"。好在刘备料知关羽会闹这等"小肚鸡肠",他派费祎千里迢迢赶往荆州,向关羽当面传达了"之所以选定五虎将"的前因后果。
我们暂且不论关羽经过费祎的耐心解释和看了刘备、诸葛亮的"亲笔信"后,怎么消的气儿。反正气儿消后不久,关羽便开始北伐。
关羽大军所向披糜,一度"震惊华夏"。深知这次关羽不可能再像华容道那般,再对自己网开一面的曹操,一边打算迁都,一边与孙权勾联。其时孙权一直对刘备不将所借荆州如期归还而感到恼火,现在见机会来了,立马答应曹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