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的朦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零四章 妥协,错花落,昨夜的朦胧,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早朝中根据昨天双方的妥协,由岭南节度使帐下的长史贺文龙主审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反叛一案。
贺文龙是贞观年间的进士,由于没有家事背景因此迟迟没有实缺任职。他还是在岭南节度使招募的时候去应试的,那个年轻的节度使在看过贺文龙的简历之后直接任命他为节度使府的长史。
由于岭南节度使府也是一个草台班子,像他这样进士出身的也只有他一个,往下最高的也就是秀才。这些年事无巨细都要交给贺文龙处理决断,在岭南处理具体事务的过程中他也是大涨见识。
这次多方妥协能够由他担任主审,主要的还是贺文龙不属于朝中任何一方势力。最多也就算是皇后一系的人,可是皇后并不问政。这就使得长孙无忌可以放心的将主审的职位交给他,只要他不是皇帝那一方的人,长孙无忌认为自己至少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经过将近一年的准备,终于在大理寺开审。
贺文龙对案件的审理令人耳目一新,衙门中不仅有长孙无忌、于志宁、柳奭这样的大佬还有长安京兆尹、长安县、万年县的县令还有坊正、保长、平民。
贺文龙以大量的人证、物证坐实了薛万彻、房遗爱、柴令武三人率兵攻入禁中杀戮宫人的事实。并且将尉迟恭等人暗中纵容部下配合的事实揭露出来,随后吴王李恪生母杨氏、荣国夫人杨氏也一一浮出水面。
随着案情的深入长孙无忌这才慌乱了起来,他没想到这样的审理方式对他们是非常不利。原本长孙无忌并没有将这些坊间人物放在心上,而现在他才明白自从有了这些人的参与他们这些人利用文人清流制造舆论的可能性就不在了。
坊间传言传播的速度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当那些企图混淆视听的文人想搅浑水的时候,百姓已经基本上知道了案情的大致情况。他们这么做最直接的后果是文人在民间的声望一落千丈,很多人忽然发觉读书人并不靠谱。
这些投靠了官员、门阀的文人也遭到了那些真正的清流的鄙视,这些人被冠以斯文败类受到鄙视。
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贺文龙设宴款待了薛万彻等三人,由头是三人铁证如山谋反罪名坐实,皇帝不日将勾决,这顿是送三位驸马上路的断头反。
席间贺文龙闭口不谈案情只是自顾自的饮酒,这让三人渐渐的放下心防,最后三人都喝的酩酊大醉。
薛万彻开始还好能够把持得住,房遗爱和柴令武则将京畿、青冀数家门阀家主说了出来。最后薛万彻还将程知节、贺兰氏、独孤氏等人供了出来。
看着坐在哪里一脸阴沉似水的李治,长孙无忌等人真的是后悔当初同意让这位贺文龙审案的决定。
这位老兄的确不属于任何阵营,甚至都不是皇后的势力。可是这家伙真的是一鸣惊人,一顿饭就扯出了这么多的线索。
而让长孙无忌抓狂的是贺文龙以及岭南军的执行力,他们这边才取得供词,那边已经开始下手抄家抓人。
抄家的结果是战果丰厚,大量的往来信件成为了个大家族家主的罪证,同时还涉及了半数以上的朝廷官员。
案件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现在不仅仅是长孙无忌发觉自己的失策,连于志宁等人也开始慌张。
李治借此牢牢的把握了案件审理的主动权,长孙无忌不得不开始向李治妥协。
经过半年的审判终于结案,此案在多方妥协之下终于审完结案。
主犯李元景、李恪赐死;琅琊王氏族长王靖波凌迟,三族百年之内不得科举;李恪生母杨氏打入冷宫;荣国夫人杨氏赐死;薛家、房家、柴家夺爵。薛万彻、房遗爱、柴令武遇赦不赦囚禁终身,他们的妻子,三位公主同样夺去名号贬为庶人。
作为妥协将乡、村两级设为朝廷命官,分别为从九品上和从九品下,其属官为吏。由此一来家族在官府基层维护秩序的功能消失,虽然依旧免不了相互勾结,但是家族作为中国官僚的基层组织的功能不复存在。
颁布五品以下官吏致仕年龄为五十五岁,五品以上为六十五岁。
司法分刑部、大理寺、巡捕三部门,刑部掌诉讼、大理寺掌判决、巡捕掌侦缉。
开设商税,户部下属设立税政司统管天下税收。各级地方府衙不再具有颁布税目的权力。
李治在获得了自己想要朝廷改组构架之后放弃了继续追究文武百官在这次叛乱中的立场,也不再追究各大门阀在此事件中所做的手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