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兴盛之,高允
鱼炒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北魏兴盛之,高允,我与秦汉第一谋士聊历史,鱼炒饭,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我说,拓跋家族是鲜卑人,野蛮人系列,给人感觉不该信佛。
他说,这是统治策略。相对整个中原大地而言,北魏当权者是外人。他们发现老百姓普遍信佛,佛教在民间基础特别好,他们看好了佛教这个媒介,于是整个皇族上下也都开始信佛,甚至发动灭佛运动的太武帝拓跋焘最初也信佛。这跟美国总统要手持《圣经》宣誓是一个概念,是不是真信不重要,但是站队很重要。拓跋焘不是灭了河西走廊的北凉吗?灭了国不说,还把皇族和臣民包括文士、僧人及能工巧匠,就像赶牲口一样赶到了大同。当时,佛像的造像技术从古希腊传至中亚,又从中亚传至新疆和河西走廊,北魏攻灭北凉的这次战争,就把造佛像的技术带到了大同,佛像多多自然信徒多多。
我说,也就是说,太武帝拓跋焘对佛教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他说,是的。后来为什么他又下决心灭佛呢?物极必反,当佛教体量、影响力大到可以左右政权时,自然就会引发灭佛运动,这就如同股灾一定对应着历史高点是一个道理。最初,整个皇族对佛教的定义就是工具,说的好听一点,是用来建立跟汉族老百姓链接的通道,说的难听一点,就是统治工具。结果呢?皇族一个个都沉湎于佛教,包括太子,是让你们假装信一下,你们竟然搞起沉浸式了。其次呢,国家提倡全民信佛的结果是僧尼待遇高,有吃有喝不用服兵役,而且到处圈地圈钱,成了商业帝国,僧侣们也不正干,既搞钱又搞女人。拓跋焘一看,这不行,长此以往,这些人早晚要夺权,关键是太子也已经被洗脑了,整天阿弥陀佛,等他接班他还不把整个江山送给尼姑了?
我说,我搜集资料时,发现有另外一个说法,是崔浩信了寇谦之改良五斗米教发展而来的道教,把拓跋焘也给掰弯信道教了,进而打击佛教,推动了灭佛运动。
他说,我跟你讲,能当皇帝的人,都只信自己,无论信什么教都只是表演。佛教想和谐发展的前提是什么?佛教协会会长积极站队,还有就是不能朝皇族内部渗透。你可以拥有你的佛教帝国,但是信徒只能是普通老百姓,表面控制权在你手里,你是万人跪拜的活菩萨,但是你要听我的,否则?我能容你吗?
我问,那拓跋焘灭佛与崔浩又有什么关系?
他说,崔浩是提议者、实施者。一直到今天,很多佛教徒都把崔浩被株连九族认定为报应。我个人的观点,是当时佛教对朝中渗透太深,反噬了崔浩,不管什么年代,灭信仰都是最难的。
我说,应该推行他们鲜卑人信的教。
他说,晚了,当时佛教群众基础已经很好了,拓跋家族属于整个人口里的小比例,他们要想统治好,必须被动汉化,跟汉族通婚、使用汉姓,甚至积极信佛。
我问,佛教什么时候再次兴盛?
他说,很快,太武帝灭佛只持续了6年,他死后,灭佛行动也被废止了,佛教又迅速发展起来。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先后开凿,少林寺也是同时期兴建的。到北魏末期,各地已有寺院三万有余,僧尼共二百万了。
我问,这些胡人宫内,有没有一些很奇葩的规矩?
他说,男女之事比较多。例如父亲死后,儿子要接管后妈,王昭君就先后嫁给过儿子与孙子。后世有人说唐朝李世民是鲜卑之后,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他接管了兄弟媳妇,还有李隆基跟儿媳妇之类的,意思是汉人干不出这些脏事,只有胡人才会。这些还不算什么,我说个最奇葩的,“子贵母死”,意思是北魏的皇子一旦被立为太子,他的生母必须被赐死,以防止外戚势力过大、干涉朝政。
我问,为什么一提北魏时期的权臣,人们第一反应就想到了高允?
他说,古代做官,脑袋拴在裤带上,随时会掉,所以在后人看来,能寿终正寝活到98岁并且做过五朝元老的人,简直就是图腾,甚至可以供奉起来,让自己也如此的好运。其次呢,南北朝是一个很重视名声的时期,声誉对一个人能否做官、官能做多久有很大影响,间接造成了文人间互相吹捧的风气,夸人都夸的很离谱,高允的“好”很大一批都来源于同僚赞美。
我问,真的活到98?
他说,公元5世纪,98岁相当于今天的一百二三十岁。你知道中国的长寿村为什么多在偏远山区吗?因为,他们的户籍信息不准确,中国真正的长寿村在北京、上海。所以,对于高允的98,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只是无从考证了看一个细节,他的职业生涯是从41岁开始记录的。
我问,高允是贵族出身吗?
他说,高允家族属于第三梯队了,充其量是大户人家,第一梯队是鲜卑贵族,第二梯队是四大家族。
我问,高允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他说,人物传记里,若是描述他的武功有多高强,道德有多高尚,都说明一点,他做的事,太少值得记载的。比如李广作为大将军鲜有歼敌过千的战役。传记里对高允的记录,多是道德方面的,例如很清廉,政府不发工资,俩儿子砍柴养活他;审判犯人很公正;做人很诚实,等等。至于说事业方面的记录?极少。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为什么他能寿终正寝?就是足够无为,使用的是司马懿模式,小心翼翼、苟且偷生,时刻不得罪人。当然,也有另外一种解读,高允虽然也是大户人家出身,但是父亲死的早,他基本就是孤儿模式,一心只想为国家效力,他的内心信仰就是修身治国平天下,我也不站队,我也没私心,一心为国家做事。再说回崔浩,他是标准的贵族门阀的代表,出身即站队。
我问,北魏时期的版块大,还是前秦时期的版块大?
他说,前秦时期大。前秦巅峰时的版块是很夸张的,拿今天的地图给你讲吧,新疆、西藏、四川、内蒙古、东三省都隶属前秦范畴。为什么这么牛逼呢?因为前秦使用的是苏联模式,是战略联盟,也是省力模式。而北魏呢,则是从内蒙古朝下打的,从一个个村庄打出来的,消耗太大,所以版图不是很大,北到内蒙古,西到银川,南到秦岭,大体是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不包括东三剩
我问,花木兰是不是北魏时期的?
他说,是的,当时北魏出征柔然,柔然就是今天的蒙古。
我说,我一直以为花木兰是替汉人打仗呢!
他说,北魏最终就是隋唐,也可以理解为汉人。
我问,北魏哪一代皇帝彻底实行汉化政策?
他说,孝文帝。先找个祖宗,说黄帝是鲜卑始祖,要求鲜卑姓改为汉姓,禁止鲜卑人同姓通婚,鼓励与汉人通婚,把户籍系统也改了,融鲜卑与汉族的姓氏制度于一炉,不分什么鲜卑什么汉族,从此大家都是中国人,过上几十代,已经分不出哪是汉人哪是鲜卑人了。
我问,南北朝,会互通有无吗?
他说,会!相互会派使者做文化交流,也是间歇性的,想起来就打几拳,想起来又亲两口。白袍将军陈庆之“出访”了一次北魏,回去后特别尊敬北方人。有人就问他,去了一次北方咋被洗了脑?
他说,最初,我认为长江以北(北朝),全是戎狄之乡,等到了洛阳(北魏首都),才知道高级知识分子都在中原,长江以南(南朝)根本赶不上,怎么可以轻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