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尚花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卷 飞龙在天 第十九章 兵贵神速,大宋的天空,墨尚花开,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从前作为商人的柴荣,最喜欢的是以时间换金钱;现在作为皇帝的柴荣,最喜欢的是以时间换空间,他想用十年的时间,打下一个大大的华夏。
这其实也是一个商人的心态,不过是从商业帝国转换成了土地和人口。
为何叫“土皇帝”?没有国土你是谁的皇帝?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柴荣不是那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
后周显德元年(954),南唐已经控制了江淮流域最富庶的三十五个州,成为南方十国当中版图最大的国家。
版图最大,国力也最强,南唐中主李璟最大的爱好不是开疆拓土,而是填词作曲、风花雪月,且看他填写的《浣溪沙》:
手卷珠帘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春色暮,接天流。
盘踞中原的后周皇帝柴荣跟他正好相反,俺书读的少,您别忽悠我,他最不喜欢的是写写画画,他喜欢炫耀肌肉,耀武扬威。
柴荣一生最可圈可点的战绩就是:征唐。
柴荣的目的不是灭亡南唐,他一时半会儿也吃不下这么大的一块肉肉,他要一点一点的挑着吃、涮着吃、慢慢的吃。
他要将南唐打服、打垮、打瘫,顺便再踏上一只脚,让它永世不得翻身。顺便震慑他国,为北伐契丹扫除后患。
可见,李璟真正的“恨”与“愁”,应该不是流水落花春去也,而是大周铁骑卷起的烟尘。
显德二年(955)十一月,周世宗柴荣发布讨伐南唐诏书。书曰:
淮地蠢材,竟敢抗拒大邦,盗据一方,越位称帝。晋、汉时代,国家不安宁,而你们招纳叛亡,共助凶逆。李金全占据安崇,李守贞反叛河中时,你们大起军队,前往支援。压迫侵夺闽越、涂炭湘、潭,至于与契丹来往,仗势侵犯徐部,沭阳之战,曲直可知。勾结契丹,进入中原成为边患,结连并垒,实在是我们的世仇。罪恶难以指出,人神共愤。
雪中送炭人间少,锦上添花世上多。
正当南唐中主李璟手握《伐唐诏》,一筹莫展之际,他后方的吴越王钱俶得到消息,派遣元帅府判官陈彦禧快马加鞭前往后周,献上贡品,臣服后周。柴荣让陈彦禧带诏书给吴越王钱俶,让他率军协助后周军作战,先在南唐的后方点上一把火。
此时淮河水势很浅,趁着南唐防备空虚,柴荣先派了小股先头部队渡过淮河,搭建正阳浮桥。
《资治通鉴》载:“淮水西岸谓之西正阳,属颍州颍上县界,东岸谓之东正阳,属寿州下蔡县界。”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十二月十七,柴荣派遣李穀为淮南前军行营都部署(南征军主帅),兼任庐州、寿州知州,忠武节度使王彦超担任其副将,外加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十二名将领,带兵杀入南唐。
柴荣特别交代李穀等人:“不犯秋毫,犹如时雨,百姓父老,各务安居,剽掠焚烧必令禁止。”一民之生重天下,君子忍与争秋豪。告诫他们,到了南唐,别有事没事总往老百姓家里跑,更不能随便动人家的“秋毫”。
这一点,当年的工农红军做得最好,“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努力减轻百姓的负担,尊重群众不骄傲,公买公卖不霸道。
李穀带兵从正阳渡过淮河,直逼寿州(今安徽寿县)。
南唐中主李璟派大将刘彦贞、张全约领兵三万,前来救援。
浮桥是后周军队过河的关键,李穀害怕浮桥被毁,腹背受敌,于是率军退回正阳。刘彦贞其实也不敢轻易出手,看到李穀如此软弱,于是就开始强攻正阳城。
这一定不是柴荣想要的结果。
果然,得知消息的柴荣大发雷霆,他将自己两张王牌,赵匡胤和李重进的人马调往前线。
赵匡胤和李重进两队人马刚到正阳城外,迎头就遇上了刘彦贞。
《孙子兵法》云:“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打仗就是不要走寻常路。
平头哥又要出场了。
赵匡胤属于那种人狠话不多的类型(这一点,大家都可以理解,像乾隆爷这样的话痨皇帝,找不出几个),整顿禁军之后,他手下的两千人全都是一些洗过冷水澡、钻过烂泥潭,翻过铁丝网,拉弯霸王弓的硬汉,技能强、能吃苦、能打仗,关键是还特别听话,有组织、有纪律,铁骨铮铮,铁血柔情。
见唐军迎面而来,不等对方稳住阵脚,赵匡胤直接带兵掩杀过去。
南唐主帅刘彦贞还没列队摆好造型,比出剪刀手、小心心,没想到对方会突然来这一手,大骂后周军不讲武德。唐兵大乱,刘彦贞兵败逃走。
赵匡胤随后就追,李重进也跟着掩杀过去。
后周军奋勇追击,混战之中,刘彦贞被乱军击杀。
三军没了主帅,唐军这场仗肯定没得打了。
这一战,斩首万余级,伏尸三十里,收军资器械三十余万,周军大获全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