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归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五),周易哲学解读,周易归来,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章:《周易》思维方式的诗性特征——比喻说理

第四节:《周易》一书《小畜》至《泰》文里的比喻说理内容

九、《周易》第九篇《小畜》,中心思想是为君子讲述农业积累,防灾避难的道理

(原文)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复自道,何其咎,吉。牵复,吉。舆说辐,夫妻反目。有孚,血去惕出,无咎。有孚挛如,富以其邻。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译文)

九、农业生产要积累,亨通;可密云在西边升起,就是下不来雨。

遵循原路返回,没有什么错,吉祥。在引领着的道上返回,吉祥。车子的轮子坏了,夫妻为此事生气。有了真诚的爱,伤害危险就会离去,就可免去忧患与恐惧,会平安无事的。有了真诚的爱与互助精神,富有则与邻共享。雨已下过,又停了;充满了高尚的品德,是妇女守正与劳作。若是到了月中十五,君子征召劳役,就会出现凶年灾情。

(解读)

“小畜(xu)”:小有积累,或小有积蓄。是指农业生产上要积累。积累就得保证农业上有丰收,以备灾荒年之用。本篇的“命题”就是“农业生产有积累,就要避免天灾与。”本篇内容则围绕这一命题展开的论述。

这题目中已点明“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说明,农业生产上面临旱情,要早做好准备。

本篇内容是逐次论述,而开篇是通过比喻来寓意事理。

“复自道,何其咎,吉。”直译是“遵循原路返回,没有什么错,很好。”

这是用道路来比喻事理。这里的“道”,虽是道路的道但也包含着一种应遵循规律的“道”。这自然是指农业生产上的经验之道。借道路来比喻农业生产上按规律办事。这个“道”就是在讲规律的道理了。

“牵复,吉。”

“牵”:指引领者,牵引着。复:回归。此处含义是指明着方向。这是寓意农业生产上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过这是用比喻来寓意道理。这道理就是本篇最后讲出的,农业上不违农时的规律性,否则何谈农业上的丰收呢?

“舆说辐,夫妻反目。”

“舆”:大车。“说”:脱。“辐”:车轮上连接车辋与车毂的直条,这里指车轮。夫妻反目,犹言夫妻发生口角。

车子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运输工具。车子坏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不修理好车子,就影响农作物的运输。

“夫妻反目”。因农业生产工具出现损坏,夫妻产生了争吵。这说明生产工具也是保证农业丰收的条件。不光是天不下雨,还有生产工具方面的保障。这也说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在《周易》时期已确立。这里反映的已不是奴隶在集体生产劳动,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

本篇的中心依然是强调“有孚”这一政治理念。即“民本”理念。“有孚”也是《周易》作者构建的普世价值观。

“有孚,血去惕出,无咎。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惕”:警惕。血去惕出:犹言危机忧患已去。

这一自然段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前面的内容反映了,天不下雨,要发生旱情。可生产工具又出现了损坏。眼前面临着农业生产上这些困难,怎么办呢?作者强调的是爱的价值观。有了爱,就能够战胜困难。“有了真诚的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与灾害。这“有孚”(爱)成了生存的准则,也成了立国的根本。“有孚”成了普世的信仰。这就是《周易》作者构建的哲学理念。“有了爱(有孚),灾害危险就能克服掉,忧患恐惧也会离去(血去惕出),平安无事的(无咎)。”

“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挛”:连系。如,形容词词尾。挛如:相联的样子。

作者又进一步阐述“有孚”的观念。在面临灾害和困难的发生,要体现在“友爱而产生的互助精神,富有则与邻共享(有孚挛如,富以其邻。)”如同现在讲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既雨既处,尚德载。”

“既”:已经。“既雨”:已经下了雨。“处”:停止。德:借为得。载:借为栽。闻一多引《诗经·周颂·载芟/良耜》“俶载南亩”,“载”为“菑(zi)”的假借,菑:开垦,耕耘,用农具把草翻埋到地下。讲说“凡耕必待雨”,“既雨既处,尚德载”言“雨后尚得施耕也”。

“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妇贞厉”:指雨后抢种庄稼光靠妇女是有困难的。

“几”:将近。“望”:农历每月十五。“月几望”:将近每月十五。“君子征”:官府征召劳役。“凶”:指庄稼就没了收成。

最后一段内容讲的是“天终于下雨,解除了旱情,还来得及抢种庄稼,光靠妇女完成这个任务是有困难的。过了月中,君子征召劳役,那庄稼就没指望收成了。”这就是“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的意思。

这是讲要重视农业生产的时节,不能错过有利时节,免得人为造成农业生产上的灾害出现。即不能在抢种农作物时期,而征召劳役,就会造成农业上凶年(灾年)的发生。这就是。天灾(干旱)免除了,但不能再发生的出现。有了两个方面的保障,才能夺得农业上的丰收。

本篇是讲述农业生产要积累,就不能出现天灾与。通篇是围绕着农业来讲述保障丰收的道理。在靠天吃饭的农耕时代,遇到天旱不下雨,就直接影响到农业的收成。若下了雨,又要抢种农作物。但又面临着劳动力被“君子“(有家、有国者的诸侯、贵族)征召去做劳役,就影响了农业生产。归根结底是作者为君子(统治者)讲述的政治道理。

《周易》作者讲述的道理是理性的,是辩证的认识论。不是站在神秘与巫术的认识上谈自然灾害。这里没有巫术与迷信,彰显的是人文精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农业可以说是古代立国的基石与命脉。作者强调重视农业生产的道理,可以说就是最大的政治。

总之,本篇里还用了不少的比喻。如“复自道,何其咎”。这是用走的原路返回来做比喻。这是说按老经验办事的道理,因为本篇是论述农业生产的道理,本篇反映了既不能有人为的影响而造成农业生产上出现灾害,也要预防“密云不雨”的自然灾害。才有开篇这“应遵循原路返回,有何害咎呢(复自道,何其咎)”来比喻按成熟的经验办事的道理。紧跟着是“牵复吉”,这还是用道路来比喻,这是比喻在农业生产上要有正确的引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农业政策决策要科学化。后面又用“夫妻反目”进一步比喻以推明要阐述的道理。最后得出推断,农业生产上要抓着有利的时机,若因人为的过错,就一样造成农业生产上的灾害。这就是用比喻来推明道理。若要理解《周易》文辞反映的内容,必须从比喻句子上下功夫才能把握其哲学内涵。

《小畜》文里如诗的句子:

密云不雨

自我西郊

复自道

何其咎

舆说辐

夫妻反目

血去惕出

有孚挛如

富以其邻

既雨既处

十、《周易》第十篇《履》,是为君子讲述伴王为政,如履薄冰的道理

(原文)

“()履虎尾,不咥人,亨。

素履,往无咎。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大君。履虎尾,愬愬,终吉。夬履,贞厉。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译文)

十、踩着了老虎尾巴,可老虎并没有咬人,是亨通的结果。

以朴素坦荡的胸怀,进入仕途,没有灾祸。若仕途道路平坦无险,就连不愿入仕的隐士也会参与社会活动,岂不是光明的未来。然而自身有问题,如眼睛有疾,还要勉强看视;瘸了腿还要勉强地去走路,踩着了老虎尾巴,被老虎咬了,岂不凶险。因为这些人是靠武力取得的君位,才是凶险的根源。踩着了老虎尾巴,但能恐惧警惕,最终是吉利的,不会受到伤害。排除仕途上的障碍,还会有不少的困难。若行为审慎,遇事周密,而反复地考虑周详,政途就会大吉大利。”

(解读)

“履”的本义是践,踏,踩。引申为实行,做事。本篇的题目是“履虎尾不咥人,亨。”

“咥”(die):咬。这一句话是说:“踩着老虎地尾巴,老虎却没有咬人,是亨通的事情。”这是比喻。而生活中若真的踩着老虎尾巴,能不被老虎咬么?这是用老虎来比喻君王。“履虎尾”是比喻在君王身旁做事的君子们。后来不是有一句成语“伴君如伴虎”吗?这里用“履虎尾”来寓意行事谨慎小心,即使冒犯了君威,而处危不被伤害。这是讲给君子听的,这属于政治上的谋略。

本篇第一自然段:“素履,往,无咎”。

“素”:本来的,质朴。

这开篇一句就是围绕着题目而论。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心地纯朴,品行端正的进入仕途,没有祸害。”

“履”在本篇的含义,应指官道,或叫仕途。当然《周易》时代是没有这种称法。现在不是在进入国家工作单位,还要填写自己的履历吗?从本篇“履道”来看,就是指政治上的官道,因为西周时期已是官僚政体。

“素履,往无咎。”这是西周时期知识精英所认为进入仕途应遵循的原则。就是现在,也同样有着现实意义。

“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履道”:指仕途道路。“坦”:平直,宽广。“坦坦”:是指平坦宽广没有障碍的大道。

这是比喻仕途应像平坦无险的大道那样宽广。“幽人”:指隐士。“幽”:本意是昏暗不明。

这段话是指“政治宽松,仕途平坦,就连隐士也看到前途的吉祥。”这一段是承上一段内容而进一步的论述。上一段意思是“以纯洁端正的心态进入仕途,就能站着脚,不会受到伤害。这是“履虎尾不咥人”的根本。这是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是要社会,国家在政治上提供宽松的环境。这两者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句与句之间是有着逻辑性。政治上宽松,给于进入仕途者创造了平坦无险的环境,就连不愿入仕的隐士也会出来参与社会活动。因隐士看到了光明的前景。若政治环境险恶,那就会“天下无道而隐”,精英、人才不就纷纷隐藏了吗?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既要入仕的君子,抱有正确的态度,又要给君子提供一个政治宽松的环境。作者论述的是相当精辟,逻辑严谨。

“眇能视,跛能履”。

“眇”:指目盲。“跛”:指瘸了一只腿。这里的“眇能视,跛能履”是比喻。通过眼睛与腿有缺陷,即自身有错误,导致“履虎尾,咥人”的结果。这是提醒君子们做事要检点谨慎,不能导致踩着老虎尾巴,而被老虎咬的后果。

“凶,武人为大君。”

“武人”:将帅,统领军队的人。“大君”:国君。

本句是说:现在的君位是靠武力得到的,才是凶险的根本。这又表述了一层意思。即老虎咬人,不仅是自己不能审视自己,不能审慎地对待自己的行为,终于触犯了那些“武人为大君”者的威严,被伤害。而那些靠武力夺取君位者,本身就是吃人的老虎。把“武人为大君”比喻是吃人的老虎,这表明《周易》时期已是诸侯纷争的时代背景。即西周后期。这些“武人为大君”就像是老虎,伴随着“大君”,就像是伴随着老虎,跟在老虎后面,一不小心,就会被老虎伤害。这种比喻也很贴切。作者是在讲述的是政治,只不过是运用的是比喻手法,而这比喻也是恰到好处。

“履虎尾,愬愬,终吉。”

那么如何避免“履虎尾不咥人”的事情发生呢?这是作者指出的行为原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我只想当一名游戏主播

仲轻云

斗罗:收徒比比东,万倍返还

小篆怎么读

暴富小子走天涯

东海小龙

全球觉醒,我为天门门主

卑微小程

穿越废书系统

荫虎

我被迫成为救世先知

小丑王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