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小老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一章 太平军在南浔,刘家大宅门,湖州小老头,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南浔位于浙江的东北部,与江苏的吴江接壤,京杭大运河擦肩而过,河流纵横,苕霅两溪之水在此汇集,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同治元年(1862年)早春,江南小镇南浔被枪炮声打破了宁静。在侍王李世贤的带领下,太平军所向披靡,浙江十一府中的九府七十州县均被太平军占领,作为浙江湖州府的重镇南浔亦不例外。
镇上的人闻风而逃,纷纷去往乡下躲避。刘镛全家、顾家和张家全都去了上海,而京庄早就撤走了。
镇上的店铺全部关门,南浔镇顿时成了一座空城。
湖州州府的清军驻军基本上都是明哲保身,对太平军基本上无抵抗之力,由此,太平军沿水路东进,逐步抵达南浔。
南浔太平军的首领叫黄文金,只见他头上裹着一块深黄色的头巾,冰蓝色的眼眸不知道多么冷漠,脸上从不见笑容;高挺的鼻梁,一身蓝色的战袍,腰间一根金色腰带,腿上一双黑色靴子;一把寒光逼人的大刀,从不离手;其武功深不可测,让人见到远离三分。
黄文金带了一支军队,一路上不费吹灰之力顺水进了南浔。
南浔的要道口,“自治会”从不同方向鸣响锣,听到锣响,南浔镇上,关门的关门,逃的逃,顿时乱作一团。连粥棚里能跑的难民听说“长矛”来了,也溜之大吉,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残。
黄文金左手叉腰,右手拿刀,站在战船的船头上,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
黄文金感慨,白墙灰瓦,小桥流水人家,江南竟然还有如此美丽的地方?遗憾的是,如此地方,竟然都是大门紧闭,无人可见。只有看到远处房屋燃烧的浓烟。
黄文金也算开明,他上了岸,即命令各部:大户之屋宇,可作各部营地,避吾将士身躯,焚烧乃也可惜。
于是,南浔不少大户人家人去楼空,屋宇成了太平军的驻地。
黄文金带了几名将士,随意在南浔镇转了一下。来到粜糠兜施粥棚。
一些没有逃走的老弱病残难民见“长矛”过来,纷纷跪地求饶:大王饶命!大王饶命!
黄文金左手叉腰,右手提着大刀,听到跪在地上叫“大王饶命!大王饶命!”的喊,感到有点奇怪,口音都不是当地人,有点像自己家乡安徽的口音差不多。就问:你们是哪里人士,怎会来到这里,从实说来。本王“杀富济贫”,请放心,不会伤害你们。
听到这话,一位老者放大胆子说:大王在上,这里的小民大多数来自安徽,因家乡年年遭灾,加上兵荒马乱,无法生存,只得逃难来到这里。好在这里的大户开恩,在此施粥,每日三餐,尽管吃饱。故在下留在这里,不愿再漂泊他乡。听说镇东还有一处“救助站”,专门收留病家、孤儿,包吃、包住、包医。
黄文金一听,感到好奇,自己自从参加太平军以来,横跨几个省市,没有见过如此有求必应的地方。于是,他说:各位起来,大家不用担心,我军只是抗清,“杀富济贫”,不会随便杀害老百姓。接着他又命令说:去,俺到东面去看看。
黄文金带着几个人来到“救助站”。
方秀珍和英嫂等看到“长矛”过来,吓得浑身发抖,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方秀珍手中还抱着一个小孩,嘴里说:求大王饶命!求大王饶命!如果大王一定要杀,请杀了我,把这孩子留下,这孩子命苦,前几天有人才把他送到这里。
黄文金听了很感慨,说:你,孩子都不杀,起来慢慢说来本王听听。
方秀珍抱着小孩,跌跌撞撞起来,不敢抬头,颤抖着说:女子老家安徽风阳人,那年老家遭灾,丈夫遇难,儿子下落不明。为寻找儿子,女子一路乞讨,逃难到此,一场大病,差点儿没有命,多亏镇上的刘东家相救,才得于保命。后来,由他发起在这里办了‘救助站’,对逃难过来的,管吃、管住、管穿。南浔镇上的大家出钱的出钱,出物的出物,还给‘救助站’的人看病。后来女子病好了以后,就无去处,就留在这里帮助管理‘救助站’工作。女子求大王,南浔镇都是好人,一个都不能杀,这小孩也不要杀。如果要杀就杀女子一人。说完,方秀珍泪流满面,又扑通一声跪下。又说:女子说的句句是实话。大王若有不信,可以问问旁边其他各位。
其他几位站在一旁瑟瑟发抖的逃难者,连声说:她说的都是实话,没有南浔镇,我们早就没有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