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面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0423、自取其辱,流云剑,苕面窝,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熊开山一退兵,就给丁长军造成了一个巨大的错觉。

他现在已经认为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很可能比当年的诸葛亮还厉害,两句话就把敌人吓退了。

凡战,以正合,以奇胜。

这种套路,军师万练说了不下五十遍,熊开山都已经听得耳朵起茧子了。

自己兵力不足,正面攻打一座五千人防守的兵营,而且丁长军手里还有一百多门火炮,熊开山不认为自己能够占什么便宜。

虚立营寨迷惑敌人,出奇兵才能制胜。

正因为如此,三更天的时候,熊开山命令司马承率领所部一千七百多人立即出发,从西面绕开牟定,然后奔袭楚雄,切断丁长军的后路。

丁长军凭城固守,熊开山觉得自己打不赢。

因此他灵机一动:老子给自己弄一座城池,让丁长军反过来攻打。这难道就是军师所说的“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攻守异势?”

熊开山当然没有办法把孙子兵法弄明白,但是他的直线式思维发挥了作用,同样达到了殊途同归的效果。

其实,人世间的很多事情并没有那么神秘,只要你的思路对头,就能够无师自通。

熊开山想得非常简单:楚雄城是丁长军的必救之地,因为那是他顶头上司的老巢。

既然你站住一座城池老子打不进去,老子承认惹不起,当然退避三舍。

老子现在把你的顶头上司抓起来,也站住一座城池,让你也打不进去。

很明显,熊开山并没有学习过三十六计,当然也不知道围魏救赵,攻其所必救的精微奥义。

他是一个直来直去的性格:你给我制造一个麻烦,我也给你制造一个相同的麻烦。大家针锋相对,都不吃亏。

这是通过练武比斗得出来的经验:你打我一拳,我就还你一脚。

仅此而已,别无他意,却暗合兵法。这就是江湖,这就是战争。

司马承不负众望,连夜赶到楚雄城北门外,一个突袭拿下了校军场,楚雄城第二天就换了主人。

熊开山的直线式思维方式虽然收到奇效,但是他却没有一个局性的开阔视野。

也就是说,熊开山没有想过一个问题:占领楚雄城意味着什么,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不管怎么说,熊开山见招拆招,乱拳打死老师傅。

果然让丁长军自取其辱,很快就进退失据,乱了阵脚。

现在楚雄城丢了,自己的顶头上司竟然当了俘虏,而且还写了一封劝降信过来。

司马承虽然二十岁了,但也是个愣头青,做起事情来根本没有什么讲究。

他知道夺取楚雄城并不是目的,给北面的熊开山这个二师兄解围才是真的。

结果这个家伙拿下楚雄城以后,结果好久都没有想到一个绝妙的主意,所以最后一急之下,把土匪气质发挥得淋漓尽致。

掌印同知窦敬禹、百户姜兴周、孟强以下大小官员一百三十余人部被抓获,当然要发挥他们的作用。

司马承命令兄弟们把这些人带到知府衙门,然后说了三句话,就已经搞定了一切:

“如果你们写信让丁长军投降,我就啥也不干。如果你们不能让丁长军投降,我就把城内的四万多人给杀了。你们放心,杀四万多人真的不困难,我只需要两个时辰就能办到。”

这是要屠城啊?!

窦敬禹、姜兴周、孟强等人的家眷、亲戚朋友都在城内,所以一百多人当时就晕了。

头晕眼花是不能解决问题的,避免屠城的悲惨事件才是当务之急。

仅仅半个时辰,司马承就已经收到了一百三十九人联名的劝降信,然后采用八百里加急的办法送出去。

丁长军本来看到敌人被自己的三言两语给吓退了,正在接受景东残余部队的歌功颂德,没想到真的有晴天霹雳。

当劝降信展现在丁长军眼中的时候,他顿时又气又急又怒,一口气没上来就彻底傻了。

原来,丁长军突然发现,就算自己愿意投降,可是事情并不简单。

现在不是自己投降的问题,这里面还涉及到景东的残兵一千多人。

不能搞定景东军民府的一千多骑兵,牟定御守千户所根本无法投降。

如果因为自己的原因让整个楚雄城里面的四万多人部被杀,丁长军认为就算自己长了一百个脑袋,那也不够皇上砍的。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丁长军心里那个悔啊,就甭提了。

还要说丁长军在官场混了二十来年,三寸不烂之舌还是不错的。

头脑冷静下来以后,他觉得僵持下去肯定不是办法,一定要给景东军民府的残兵做做思想工作:

“好死不如赖活着,何必要继续打死打活呢?再说了,号称万人敌的刁勋都被人家给生擒活捉了,你们投降也是为了保存有生力量,可以徐图后举。”

“如果你们不投降,最后的结果就是个死。如果大家都死了,最高兴的是谁呀?是你们的敌人啊。做一些敌人喜欢看见的事情,你们傻不傻呀?”

“你们放心,为了保证安,也为了我们之间的一份情意,现在我决定陪着你们一起投降。景东的兄弟们,这样应该可以了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修真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第一神医

凌晨

拐个神女做娘子三

苏龙猫

危机处理游戏

土土士

大夏:人在青楼,长袖善舞

喂轻尘

游离半生

半生妄

玄幻:我疯狂投资,被万族敬仰

有亿点厌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