苕面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0595、耿仲明自杀,流云剑,苕面窝,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被俘获的大明官军、大顺军、当地百姓,发现自己一夜之间变成了没有土地、没有房屋、没有自由、任人宰割的奴隶。
失去了自由,才明白自由自在的珍贵;失去了财富,才知道过去的一切来之不易。
从平民变成奴隶,这是所有中原汉人都不能接受的残酷现实。
另外一个不能接受的事实,就是违背人伦的“剃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剃发”就是数典忘宗的大不孝。
有压迫就有反抗。
有武力的就造反,被集中在许昌周边的九万多大顺军俘虏,在忍无可忍之下发生了暴动。
没有能力的就逃跑,被划分给满清鞑子作奴隶的汉人百姓,开始出现大面积逃亡。
“逃人”,是指逃跑的人,这是满清鞑子发明的一个崭新词汇。
满清鞑子规定:如果奴隶逃跑了,主人有责任和义务追回来,否则就要追究主人的责任,情节严重的还要被削爵。
李自成大顺军的中军主力崩溃了,二十余万人四分五裂,被俘的人就超过十万。随后战俘暴动,裹挟百姓数万人溃逃,于是出现了十多万“逃人”。
抓捕“逃人”成为第一要务,耿仲明所部更是首当其冲,因为叛乱就发生在他们身边。
如果不把那些“逃人”抓回来,占领地就永远无法稳定,甚至会演变成更大的叛乱风暴。
耿仲明被逼无奈,只能放弃追杀李自成的大顺军残部,而是侦骑四出进行"追逃"。
陈绍宗,是耿仲明的后军梅勒章京(副将)。这家伙虽然当年跟随耿仲明投靠满清鞑子,但是他不甘寂寞。
目前天下大乱,正是袅雄奋起之时,陈绍宗的心眼开始三活泛起来,只不过没有一个恰当的时机,让他只能干着急。
信阳一战,耿仲明大破李自成,临阵俘获刘宗敏、宋献策等核心人物,一时间声震四野,饮马长江已经指日可得。
陈绍宗作为后军副将,只能负责收容战俘,劫掠百姓筹集粮草,一直没有机会在第一线建功立业,心里老大的不痛快。
如何才能尽快壮大自己的实力,成为陈绍宗的一块心病。
机会终于来了。
刘宗敏、宋献策等高级将领二十余人移送洛阳交给阿济格,这是一件天下的功劳。
作为摄政王多尔衮的哥哥,阿济格不敢掉以轻心,当即派遣一支亲兵赶到信阳,协助耿仲明对十余万战俘进行甑别处理,从而尽快稳定中原大局。
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阿济格亲兵的此令一出,信阳城北郊顿时变成了幽冥鬼域,不到三天时间,就有一万三千余人被斩首。
血腥大屠杀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战俘营终于发生大暴动,然后部变成了“逃人”。
陈绍宗胆大包天,凭借自己后军副将的身份,利用近水楼台的优势,在抓捕“逃人”的过程竟然假公济私,秘密挑选了三千精壮“逃人”藏匿起来,准备训练成自己的嫡系部队。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陈绍宗私藏“逃人”的行径最终还是被手下人告密,随后大白于天下。
统兵将领私自募兵,这在任何朝代都是大忌讳,更何况汉军八旗在满清鞑子眼中不过是一条狗而已。
自己手下大将私藏“逃人”,这本来就是必杀之罪。
陈绍宗竟然想把这些“逃人”训练成自己的前队,那更是诛九族的大罪。
虽然这件事是陈绍宗干的,但是耿仲明担心残暴的多尔衮怀疑自己有二心,因为上折子承担了“御下不严”之罪,然后拔刀自刎了。
赤格把抓来的百夫长亲自审问一遍,心里还是有些吃不准:“果真如此?”
“将军,小的绝对不敢胡说!”百夫长指天发誓:“如有半句虚言,叫我万箭穿心而死!陈绍宗被抓住以后,他手下的两千亲兵都逃走了,小的是出来搜寻陈绍宗手下那些叛军的。”
赤格不置可否,而是很随意地问了一句:“你们搜寻叛军,是漫无目的四处乱窜,还是有什么具体线索?”
百夫长赶紧点头:“当然有些线索,那些叛军应该就在卧虎寨附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