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楼看风景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八章 三年后,咸鱼夫妻在逃荒,三十六楼看风景,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玉米跃升成为了大夏细粮之一,磨得细细的玉米面和灰面混合起来做馍馍。
同样的管饱,成本能降低一半,还有玉米面自带的清甜。
会过日子的妇人们,无师自通,还能琢磨出口感最佳的比例来。
放点花生油和糖霜炒出来的爆米花,大人小孩都吃得喷喷香。
马铃薯成为了大夏有史以来,最受百姓们欢迎的食物。
菜饭两得,吃再多都不烧心,也不会放屁。储存得当的话,能吃上一年。
亩产量最高的甘薯,人吃腻了,甘薯藤和甘薯还能剁碎了煮熟后喂给猪吃。
吃甘薯长大的猪,巨肥。
村儿里穷人家,想要哄孩子,没钱买糖果的。
秋日里,动动手,选了最甜的红心甘薯出来,晒上几十百来斤甘薯干,够娃娃们嚼上几个月。
这还不算最好的吃法,忠勤侯夫人的挂面坊去年就研究出了,甘薯粉条子。
懒得自个儿做的,三十文一斤干粉条子,谁家买不起?
哎哟喂,大肥肉酸菜炖甘薯粉条子,没有人不爱吃它。
女子烹饪学院研发出来,由各地善堂免费学了配方去的酸辣粉,几个月就传到了大江南北。
酸酸辣辣,加了酥脆花生米和咸菜末的酸辣粉,嗦上一口,爽翻天。
甘薯粉大量上市的第一个月,京城就开出了一百多家酸辣粉摊子。
吃来吃去,大伙儿都说口味最正宗的,当属忠勤镇。
京城都有老饕为了这一口酸辣粉,跑出城去吃的。
安南年年岁供的占城稻,从岭南种植到了湖广,产量比起大夏的稻种要增产三到四成。
除了粮食,印加帝国带回来的各种蔬菜种子,在大夏的土地上,也长势喜人。
长长的豆角,炒着吃,煮着吃,还能泡成酸豆角吃;
酸甜可口的番茄,拌上一点糖霜,能甜到心口去;
贵族都要抢购的草莓,冬日居然还能搭了暖房种出来,除了贵,无缺点。
花生和葵花籽用来榨油的更多,家家户户如今是不缺油水的。
棉布已经成为所有百姓裁衣的最佳选择,两百文扯来的棉布,就能做一身夏衣,吸汗又透气,质地也软和。
麻布和葛布对小娃娃的皮肤很不友好,连贵人家的孩子都觉得棉布衣更舒适。
经济价值最高的胡椒,岭南和崖州府均已经开始结果了,未来几年会进入丰产期。
这三年,是大夏朝农业腾飞的三年,也是忠勤侯满大夏奔走的三年,除了过年,几乎都泡在了田间地里。
晒得比黑人还黑,名副其实的黑娃了。
侯府,离了他,啥事都没耽搁。
赵雷霆不但顺利娶了媳妇儿,现在牟家小娘子已经怀上了孩子;
秦柯从海外回来后,就转了武值,如今是御林军的一员。
这几年在袁府和胡家不断的刷存在感,入了胡二牛的眼。
胡家把与他同岁的小草许给了他,天顺十年腊月完婚了,刚生了一个胖小子。
小花也有了好归属,天顺十一年,嫁给了姚夫子家的老大(已是秀才),明年仲春也要当娘了。
姚大受三年前中了进士,名次还不低,如今在翰林院深造,马上就要散馆选官了。
秦柯这样的孤儿女婿,胡家老老少少都很疼惜他,逢年过年都爱带着小草回娘家。
小花的婆家,公公前途光明,婆婆事业风风火火,小叔子们都在学院读书。
婆婆姚氏干脆就让新婚的小两口,住到了东城学院附近,小花的陪嫁的一进四合院里,小日子过得相当省心。
两门亲事,用张氏的话来说就是:打着灯笼都找不出来的好亲事,胡家的闺女都是好命的!
三年中,马岛挖回来的兰草陆续被出手,最贵的几株被拍出了上万两的天价。
加上他们出手的宝石、香料等,临近医学院那片的一整条的街道,就是这几个家伙合伙修起来的,人均分得八十间商铺。
至此,被黑娃勒令,再不许折腾银钱,要求他们专心读书。
袁府四少年,现在还是秀才,小山最折腾,考了两回才过,今年的乡试他们正在准备中。
为了他们这场乡试,翠花连方便面都折腾出来。
考前卖到火爆,只需要用沸水泡软就能吃的面条,考生们的知音啊。
朝廷里,有了些别样的苗头。
自打太子和几位皇子陆续成亲后,大臣们请分封藩王的折子,每月夏洪棣都能收上十几封。
他就是吃够了藩王内斗的苦的人,怎会让他的儿子们走他走过的老路?!
用忠勤侯的话来说,饼子不大,才不够分,有一筐饼的人,谁会吝啬分两个出去?
如何让家里有更多的饼,就成了夏洪棣的头等大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