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失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五章?? 果断的决定,明末中兴大帝,风中的失落,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南京礼部尚书王铎、南京户部尚书高宏图,南京留守太监王振,南京留守参将赵之龙等人进入文华殿的时候,脸色都不是很好,史可法、王铎和高宏图的脸上,甚至能够看见泪痕。
朱慈烺突然醒悟,他忘记了一件大事情,这也是历史上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继位之后遭遇的第一件大事情,历史上的朱由崧,崇祯十七年五月十五日继皇帝位,从五月十六日开始,一直到五月二十八日,经过长时间的辩论,南明朝廷确立了“连虏平寇”的总方针,且册封已经归顺后金的吴三桂为蓟国公。
所谓的“连虏平寇”,就是联合后金鞑子,攻击李自成,最终通过后金鞑子之手斩杀李自成,也正是因为确立这个总方针,南明朝廷才决定册封归顺后金鞑子的吴三桂为蓟国公,这期间也有人反对“连虏平寇”,譬如说南京吏科给事中章正宸,可惜的是,这种反对的声音根本不成气候,无法阻止南明朝廷形成决议。
因为确立了“连虏平寇”的方针,南明朝廷还专门派遣了北使团,从南京出发北上前往京城,后来北使团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加快了南明小朝廷的灭亡速度。
这种看起来滑天下之大稽的决定,居然出自于南明小朝廷,不得不让人感慨。
穿越的朱慈烺,不认为历史上南明小朝廷做出的“连虏平寇”决策多么荒唐,毕竟登基称帝的朱由崧,原来不过是福王,是在马士英等人的力挺之下,才成为南明小朝廷的皇帝,且当时的情形是,朝廷上下群情激愤,认定李自成是大明王朝最大的敌人,务必除之而后快,本就名不正言不顺的弘光皇帝朱由崧,自然不会反对。
再说了,朱由崧其人,本就没有多大的本事,吃喝嫖赌倒是养养俱全。
联合后金鞑子,无异于与虎谋皮,大明王朝最大的威胁一直都是后金鞑子,这不仅因为后金八旗军战斗力强悍,还因为后金的领导人都不一般,具有远见卓识,而且能够吃苦,能够带兵打仗,也能够听取众人的意见,实实在在的说,后金的皇太极强了崇祯皇帝不知道多少倍,如此情况之下,后金的崛起就是历史必然了。
朱慈烺是绝不会采用此等策略的,相反,他还要暗地里支持李自成,让李自成与后金鞑子去拼命,这样一来,大明朝廷坐山观虎斗,争取时间积聚力量,等到李自成与后金鞑子两败俱伤的时候出手。
朱慈烺有自身的底气,其一是他是大明王朝的皇太子,名正言顺的继承皇位,不必过多担心外界的异议,且他手中持有先皇的圣旨,也拿到了代表国家最高权力的传国玉玺,这让他拥有决定性的话语权。
其二是穿越的朱慈烺,对于历史有着清晰透彻的认识,明白大明王朝最大的敌人是谁,李自成虽然取得了短暂的辉煌和成功,但其没有坐天下的本事和能力,灭亡是命中注定,后金就不一定了,完全具备掌控天下的能力和本事,完全可以与大明王朝争夺天下,所以大明王朝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削弱和消灭后金鞑子。
其三是朱慈烺知晓励精图治,能够抓住重点,这个时候的他绝不会有享乐之思想,满脑子想到的都是如何振兴大明王朝,如何网络更多的人才,如何壮大朝廷的军队,虽然当下的局势异常的困难,不过只要朱慈烺能够抓住核心重点,有大把的机会翻盘。
“连虏平寇”是绝对不行的,这方面朱慈烺必须要果断决策。
进入文华殿的史可法等人悉数跪下请安。
朱慈烺抬手示意众人平身。
首先出列准备开口说话的是南京礼部尚书王铎。
王铎曾经是朱慈烺的老师,担任东宫侍官,有不错的文采,明末还是有不错的影响力,可惜的是,南明时期的王铎,在清军进攻南京的时候,与钱谦益一道打开城门,迎接清军入城,且成为了大清的大臣,之后亦被大清王朝编入了贰臣传。
朱慈烺对王铎没有什么印象,这代表他穿越的这具身体,对于王铎也没有特别深刻的印象,看样子这位明末名气很大的王铎,在担任太子讲官的时候,表现不是很出色。
“臣泣血禀报,闯贼李自成攻陷京城,先皇驾崩,我大明大好河山遭遇荼毒,是可忍孰不可忍,臣恳请皇上下旨,令各地大军集结前往北方,剿灭闯贼李自成,收复京城。。。”
一边禀报,王铎一边留下了眼泪。
跟着出列的是户部尚书高宏图。
高宏图的表现更加激烈,甚至愿意亲自领兵前往北方去作战。
让众人奇怪的是,兵部尚书史可法没有站出来说话,也就是说,史可法没有支持王铎和高宏图等人,不支持朝廷进攻北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