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忙碌的日常
山区农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一十五章 忙碌的日常,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山区农夫,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杨干事,说到底,大黄只是一条土狗。哪能真像传说的玄乎?它能闻出气味不假,但是分辨不出人呀。”
王满银面上带着无奈开口。
在心里,对于这个结果,他非常满意。
“那就只能再找村里人问了。”从大黄这里得不到结果,杨高虎只能采取笨方法。
在医院待了大半天后,王满银从生产队里借了架子车,车厢里铺上厚厚的被子,一个人顺利把兰花和孩子带回家中。
很快,得到消息的婆姨们便接二连三登门拜访,围在土炕边传授各种育儿经验。
王满银则忙着弄了根高粱杆,绑成一张小弓挂在窑门上。
这是原西县的老规矩,昨天岳母特意让少安交代过的。生男孩挂张小弓,生了女孩挂一小块红布……具体有什么讲究,王满银自然说不出个名堂。
总之,照做就是了。
对待这些老传统,他向来接受度比较高。
将婆姨们送走后,王满银又开始做饭。
其实整个一天,他心中都有着说不出的感觉,没事儿总想凑到小家伙跟前看两眼。
直到婆姨吃过晚饭,王满银才真正松懈下来。
兰花想要下炕到场畔上转悠几圈,也被阻止了。王满银不懂如何伺候产妇,不过后世一些经验还是可以参考的。
夜风太大,暂时只在窑洞内活动一会儿就行,等明天暖和时再出门也不迟。
另外,他昨天还给兰花请了一个月的产假。
理由也很充分:自己第一次当爸爸,家里又没有老人帮忙照看,只能让兰花暂时辛苦一个月。
都是自己人,郭婶子很爽快答应了。
至于兰花的产后月子餐,王满银也是竭尽所能。
蛋花小米粥、鲫鱼汤、炖野鸡……他甚至还去食品站买了二斤排骨。
总之,变着花样。
第三天时,王满银又提着酒往岳父家报喜。酒瓶上拴着根红线绳,说明自家生的是男孩儿。绑条红带子,则说明是女孩。
等他登门后,老岳母带着早准备好的鸡蛋、白面、婴儿衣服等物品过来。少平和兰香心痒痒想要早点看到小外甥,也嚷着跟上。
原本刘二妮想着大女子没有婆婆帮衬着,王满银可能照顾不好。
不过等看了兰花吃的用的,立刻放下心来。
好不容易岳母来家里一趟,自然要好好招待。正好剩了一斤多排骨,王满银全部炖上,又炒了一盘地软鸡蛋。
下午将三人送走,王满银开始洗尿布。
家里是用卫生纸的,不过尿布同样要备一些。
接着,兰花又发现小家伙脖子、腋下、关节等地方发红,喊着让他去外边窑面上刮些浮土用。
现在没有婴儿爽身粉,王满银只能听从吩咐。
没想到真管用,撒过几次浮土后,小家伙的皮肤就彻底恢复了。
照看代销点,做饭,洗尿布、挑水……每天杂七杂八的事情不少,他真正体验到新手奶爸焦头烂额的感觉,感觉比在生产队干一天活都累。
不过看小家伙一天天变着模样,王满银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了。
两口子闲暇下来时,又开始给小家伙起名。
为此,王满银连字典都搬出来了,挨页翻找。他倒想过很多富有文化内涵的名字,总感觉没那种味道,要么就是名字太大了。
最后干脆决定简简单单了事……就叫王磊。
反正现在不用上户口登记,小家伙自己长大后如果不满意,还可以自己改。
在家呆了一个星期后,王满银才重新去生产队上工。现在正是春耕备播的关键时候,生产队到处缺人手,自己也不好一直请假。
当然临出门前,他特意在锅里留了饭,而后往灶下捂着一些草沫子,这样可以很好的保温。
半晌兰花饿的话,直接添两把柴火就能吃。
他刚上工,又被王连顺拦着询问新菌肥推广的事儿。
去年罐子村二队对比实验效果挺明显的,使用了新菌肥和肥料的庄稼亩产量普遍提高了两成以上。
所以今年春耕备播,他打算继续做一些。
结果到现在为止,一直没见供销社有动静。
“连顺叔,这个新菌肥推广已经结束,恐怕以后不会再有了……”王满银无奈回答。
王连顺很诧异的问:“你小舅子做的不错,这东西明明有效,咋会不让弄了?”
“具体我也不清楚,”王满银只能继续含糊其辞。
其实对于这样的结果,他早有预料。说到底,新菌肥制作条件太复杂,根本不是普通社员能够玩转的。
所以虽然少安做出了成绩,县供销社也不会再继续推广下去。
就像很多其他新生事物一样,一阵风刮过就消失不见了。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红薯下蛋丰产方”,这才是大家关注的对象。
“那咱们这十几亩稻田咋办,公社里今年不会不让种吧?”王连顺立刻担忧起来。
他们当初能够种植水稻,主要沾了推广新菌肥的光。
现在又有新变化,恐怕稻田要出问题。
王满银也有些说不准。
按说他们去年送了稻米和草鱼,公社里应该不会反对的。但这种事情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想了想,他又开口道:“我前几天去供销社时,听说去年化肥推广很差,所以今年县里准备搞化肥推广试验田,咱们石圪节公社也有试点。不如给白干事说一声,让他争取把这个试点弄到咱们二队,这样就可以继续种稻谷了……”
去年石圪节公社很多生产队都往田里施过化肥,但效果并不明显。
一方面很多人不知道咋用,以为像施土粪一样,直接丢在庄稼根上。
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去年干旱。很多生产队根本没有条件进行灌溉,用了肥料和没用一样。要么烧苗,要么被太阳暴晒,肥效大减。
还有些生产队像吃盐一样,两包肥料撒了几百亩地,能有效果才见鬼了呢。
不过王连顺真正见过肥料的效果,比菌肥更好,所以听后也没有拒绝。
上架三个月,给大家汇报一下成绩。
截至目前,本书均订已经达到五千(刚刚特意截了张图),这是我开书之前没有想到的。在这里,先感谢大家的支持。
回答一下疑问:
有不少朋友说本书太平淡,怎么一直在村里混。关于这个,之前已经说过,应该不会有大场面(有大场面的话也不会有本书)。有些章节我自认为非常符合规矩,最后还是进行过删减修改。之前的章节同样如此,直到改动后才通过。
所以我再强调一遍,本书主线就是个小人物的日常(不写日常,我实在不知道该写什么,或者说能写什么)。
第二点,就是更新慢的问题。
这个肯定怨我。
相信大家应该能够看出,我设计的情节基本都很短,一两章内就可以结束,甚至很多情节只是一段话。其实我也写长来着……怎么说呢,其他作者在想怎么把情节写得精彩,而我想的是什么情节可以写。有些时代背景的情节,基本都是几句话略过。
另外,日常文并不好写。
如果把罐子村当作新手村的话,王满银一直没办法外出开新地图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