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林森444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六一章 大战之前(八),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木林森444,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和上海新区内是措手不及不同,对外的防守却是准备充份,这一方面是由于蒋仕伟、刘澜涛并没有从对外守备的军队中抽调兵力增援上海新区内的战斗,使对外守备保持着完备的兵力,另一方面,上海办事处对上海老区里的敌对份子一直都进行着严密的监视,他们刚一出动,就有人向上海新区通风报信,因此对外的守备军队就有充足的时间集结布置,严阵以待。
当然对外守备军队也不是全无弱点,尽管对外守备军队有一个营,看似不少,但上海新区对外共有五个路口,分别是上海老区二个;公共租界二个;法租界一个。
虽然专项工作组讨论认为,敌对人员从公共租界、法租界进攻的可能性不大,因为那样一来公共租界、法租界将会肯定遭到华东政府的强烈报复,因此从上海老城的两个路口进攻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也不敢完全放弃对公共租界、法租界的戒备。最终决定在公共租界、法租界的三个路口各设一个排,而上海老城的两个路口则各设两个排。
另外上海新区还有一个机枪排,装配了6挺通用机枪,五个路口各布置一挺,还剩下两个战斗排,一挺机枪则是做为机动兵力。
而川岛浪速的计划是集中全部的优势兵力,猛攻一个路口,力求打开上海新区的缺口。不过虽然两个战斗排只有80人,加上一个6人的机枪组,但路口才多大的位置,川岛浪速无法充份的将人员展开,这样人数上的优势自然也就发挥不出来;而且上海新在每个路口都做了充份的准备,垒好了沙袋墙,挖了战壕,形成了立体的交叉火力网;还有是守备的人民军是专业军人,接受过专业的、严格的军事训练,不是川岛浪速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可比。
结果川岛浪速发动的第一次进攻遭了人民军的猛烈打击,很快就退了回去,人民军连机枪都没有用。而川岛浪速的心里也相当的恼火,虽然他没有指望一次就突破人民军的防守,但这么快就被打退了,也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于是川岛浪速一面许下了重奖及严惩,并且将白银搬到现场;一面又重新组织进攻。而且这一次他还调集了50名日本人,列成一排组成督战队。
按川岛浪速的计划,先用中国人来消耗海外华人的士气和弹药,等到人民军的兵力疲惫,弹药耗尽之后,再用日本人发动最后的进攻,一举突破人民军的阵地。这个计划从理论上来说当然是无懈可击的,但在实战中,川岛浪速却犯了一个大错误,就是这个计划的耗时太长,而这次行动必须速战速决。
在川岛浪速的重奖激励之下,进攻的队伍也又有些振奋,各自举起武器,刀矛剑戟,还有步枪,又向人民军的防线冲去。
等他们冲到距离防线200米的时候,人民军的阵地上枪声响起,向敌人展开了猛烈的射击,连机枪也加入到射击中,火力比第一次更为强大,而冲在前排的人像疾风中的枯草一样成排成片的倒下,后面的人见了,那里还敢向前冲,重奖虽然可观,但也要有命才能享用,因此也都纷纷转头,向后退去。
不过这一次川岛浪速可没有客气,下令督战队开枪射击,结果最先后撤的十几个人顿时都中弹倒地,其他的人见川岛浪速玩真的,也都赶忙停脚,不敢再向后撤。
见后撤的队伍都停了下来,川岛浪速这才下令督战队停止射击,大声道:“你们都给我听着,这一战只许前进,不许后退,突进上海新区的人,奖励依旧,但敢后退的人,一率格杀勿论,马上给我转回去进攻。”随后川岛浪速又下令督战队,前进10步,凡事没有转回去进攻的人,当场击毙。
督战队的成员都是日本的退伍军人,训练有素,绝非这些乌合之众可比,得到了川岛浪速的命令之后,立刻举枪齐步向前,队列齐整,10步之后,立定停步,气势十足。
而退下来的人见了,也不敢再作停留,只好又转头向人民军的阵地进攻过去。但要想突破人民军的阵地又谈何容易,每想要前进一步,都要赴出沉重的代价,而且突进到人民军阵地50米的时候,还有*招呼,因此进攻的敌军伤亡惨重,却无法憾动人民军的阵地。不过后面有督战队顶着,敌军也不敢后撤,只能硬着头皮向前冲,有少数机灵的人干脆就躺在死人堆里装死,免得进退两难。
虽然没有人后撤,但川岛浪速心里却依然恼火,因为伤亡太大,而对方的防线却依然坚不可催。而且进攻人员时伤亡已经接近半数,照这么打下去,用不了多久恐怕就会把人都打光了,而人民军的精力似乎仍然充沛,弹药似乎依然充足,而自己的最后一张王牌,是否能够突破人民军的阵地,川岛浪速心里也没有底了。
其实这又是川岛浪速犯下的一个错误,就是没有设置对人民军阵地的火力压制,他身边有70余名日本退伍士兵,人人配枪,如果组织他们对人民军的阵地进行火力压制的话,可以大大减轻进攻人员的压力。结果人民军可以毫无顾忌的对进攻的敌人进行射击。
应该说川岛浪速是一个优秀的情报人员,也是一个优秀的间谍,但却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指挥官,毕竟川岛浪速并非是军人出身,因此没能攻破人民军的防线,固然是有实力上的因素,但川岛浪速的临阵指挥,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而且也最终给自己带来了灭顶之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