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秋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零五章 刁民闹事,大明测字天师,万里秋风,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萧风回到萧府时,天已大亮,张云清和巧巧正在院子里练功,见到萧风,一起跑上前来。</p>
萧风扬了扬手里的包子:“巧巧,巧巧包子铺送给你的早餐,我吃了一个,油比原来小了点,更好吃了。”</p>
巧巧眉开眼笑地接过包子,转身就往厨房跑。张云清在后面追着喊:“慢点跑!先把手洗了才准吃!”</p>
萧风走进堂屋,刘雪儿和常安正在跟巧娘学织布。巧娘笑着看俩人轮番操作,就像驾校老司机看两个新手女司机一样。</p>
实话实说,刘雪儿还好一点,虽然织出的东西也是四不像,但至少动作是像模像样的。</p>
常安则比较惨,本来就手忙脚乱的,这机器又比较复杂,她咬牙切齿的正摆弄着,忽然看见萧风走了进来。</p>
常安又想好好表现一下,结果反而更忙乱了,几条丝线纵横来去,把她的两只手都给缠住了,头发也被绞进去一绺,急得大叫起来。</p>
巧娘和刘雪儿赶紧把她解救出来,常安气得踢了那织机一脚,然后疼得坐在凳子上,抱着脚眼泪汪汪的。</p>
萧风哈哈大笑,巧娘抿着嘴笑道:“老爷,这不怪常安。我那台老织机,常安学得挺好的。</p>
这台织机太大了,常安不熟练,所以才这样的。不过这台织机是真快,我试了一下,比原来快一倍都不止。”</p>
常安抬起头,一副“你看吧你看吧,不是我笨吧”的表情,萧风摸了摸她的头,以示安慰。</p>
“这织机是我出的主意,国坊的技术官员研究出来的。我让他们送过来一台,就是让巧娘试试看的。</p>
巧娘在纺织一道上天赋极高,你给提提意见,看哪里需要修改的,写下来我去交给国坊。</p>
再修改一遍,就可以大批量地制作,除了入世观和国坊要用外,也要推广到民间去,让百姓都用上。”</p>
巧娘眼睛发亮,她没想到萧风如此看重自己的意见,摸着织机憧憬地说道。</p>
“若是天下织女都能用上这台织机,那女子靠双手就能养活家里人了,到时只怕丝麻都不够用了呢。”</p>
萧风淡淡一笑:“不用担心,当年江南一行,适合改稻为桑的地方,我都已经选定了。</p>
大明如今不缺粮食了,这些事就可以开始推进了。”</p>
常安一愣:“改稻为桑不是严世藩的阴谋吗?不是以此为借口,想让你顶罪,顺便把我带去江南的吗?</p>
他们父子俩想出来的主意,难道还能是个什么好主意不成?”</p>
萧风坐到椅子上,淡淡的说:“主意就是主意,跟谁出的没关系。就像刀一样,没有好刀和坏刀。</p>
只看拿在谁的手里,指着的又是谁。改稻为桑,在当时就是个馊主意,但现在就是个好主意了。</p>
什么事儿都不是死的,我不准你们从外面直接买吃食,只从可靠的菜摊买菜回来做,就是以防万一。</p>
但我却肯从巧巧包子铺拿包子回来给巧巧吃,一是我有办法检验包子是否有毒,二是那包子铺本就是锦衣卫的暗桩。”</p>
众人都吃了一惊,巧巧包子铺虽然是最近才改的名字,但这个包子铺的历史可不短了,至少可以追溯到萧万年死之前。</p>
常安苦笑道:“这些锦衣卫还真是什么都干啊,连包子铺都开得起来!巧巧还分给我吃过呢,手艺还很不错!”</p>
萧风点点头:“锦衣卫并不像你们看到的那样,都是飞鱼服,绣春刀,威风八面的。</p>
他们之中,有太多的人,都是潜伏在普通百姓之中,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干着五花八门各行各业。</p>
他们装医生,是真的会看病;装木匠,是真的会造房;装商人,不但会经商,还会哄抬物价呢。”</p>
松江府,一片平整的土地上,一群农民正在劳作。一个商人模样的胖子,带着个随从,四下打量着土地。</p>
趁一个农民耕种到地头时,商人凑上前去,拿出一些蜜饯点心,又拿些烟草出来,热情邀请农民歇一歇。</p>
农民只当商人是要问路,也没客气,自己装了一袋烟,抽了一口,惬意地点点头。</p>
“这位老板,你要问什么,尽管问,这方圆百里,没有我不知道的地方。我年轻时也走街串巷当过货郎的。”</p>
商人笑道:“我倒不是问路的。我是看这一片地甚好,心中喜欢。老哥你不知道,我也曾是农户的。</p>
后来年轻不懂事儿,贪图省下几个税钱,将土地投靠给了当地的举人老爷家。</p>
谁知道那举人老爷不当人子,被他串通官府,又派人抢走了卖田不卖佃的契约,谋夺了我的田地。</p>
无奈之下,这才出去给人当了学徒,学习经商。半生辛苦之下,总算积攒了一些家私,说起来都是眼泪呀!”</p>
那农民心中一颤,皱着眉头抽了两口烟,才缓缓地摇摇头。</p>
“那你还真是倒霉呀。这种老爷确实也是有的,所以还是得看准人才行,而且还得约上一群人一起投靠。</p>
这样人多势众,彼此有个帮衬,老爷们也不敢轻易搞鬼耍赖,他能赖一个人的,却赖不得一群人的。”</p>
商人擦擦眼角的泪花:“老哥所言,虽然有理,可人心隔肚皮啊。而且人也是会变的。</p>
那个举人老爷,他爹还是远近有名的善人呢。他年轻时看着也还好啊,可谁知道后来变成那样了呢?</p>
再说我那群乡亲,平时倒是胸脯拍得山响,说什么有难同当。可真等我有难的时候,都他妈的靠边站了!</p>
举人老爷只说是我无赖闹事,若各位乡亲不闹事,当年可以少收些投靠银子,就把他们都摆平了!”</p>
那农民的眉头皱得更厉害了,赶紧又抽了几口烟压压惊,然后才给自己找回点信心。</p>
“这……我这里应该还不会吧,不会的吧……我们这里老爷的人品还是很好的……”</p>
商人露出了吃惊的神色:“老哥,你也把地投靠出去了?不会是徐家吧?</p>
他家老爷是当朝首辅,自然是好的。只是现在当家主事儿的这位,听说……唉……”</p>
这一唉把农民唉得更加心慌了,他手忙脚乱地又续上烟叶,猛抽了几口。</p>
“老板,你是经商的,走南闯北见多识广,难道我们这位徐家大爷还有啥事儿不成?”</p>
商人左右看看无人,压低声音说道:“这里是徐家的地头,我哪敢瞎说啊。</p>
只是徐家大爷明明中了进士,又没能做官,谁知道朝廷是咋想的呀。他要是好人,那朝廷能不让他做官吗?”</p>
农民心慌意乱,闷闷不乐,那商人拱拱手,带着仆从转身要走,农民一把拉住他。</p>
“你到我们这里,是做什么生意来了。我也当过货郎的,若是有能差遣之事,只管说话,给点小钱就行。”</p>
商人笑了笑:“我做生意跑了半辈子,有心买些田产安定下来,当个小地主的。</p>
不过既然你们这边的土地都已经投靠了徐老爷,我也不敢招惹,告辞了。</p>
对了,老哥,若是徐老爷忽然找你们,要出钱把田地都真正的买下来,你可千万别答应啊。”</p>
农民一愣:“这投靠之事,徐家又不需要出钱,又得租子,他们还肯出钱买地?不会吧。”</p>
商人叹了口气:“我也只是瞎猜。听京城做生意的朋友说,朝廷之前的改稻为桑要真的开始了。</p>
那国坊做出了新织机,纺织速度比原来快多了。而且现在新建了很多织坊,女子们也纷纷出门上工了。</p>
丝麻棉花都不够用了,市场上都在抢购。尤其是蚕丝,麻和棉花还能扩大种植,这蚕丝却是要靠蚕来吐的!</p>
没有桑树,怎么养蚕,不能养蚕,怎么吐丝啊?听说其中一个改稻为桑的地方,就是松江府这一片啊!</p>
国坊现在给出的收购地价是五十两银子一亩啊,谁手里有的,那可一下就发财了呀!”</p>
商人带着随从离开了,农民在地头呆立了很久,然后转身就往家里走。</p>
相邻田地里的熟人看见了,奇怪地问:“张老哥,这个时候怎么就回家了,地里活计都干完了?”</p>
那农民含糊了一句家里有事儿,就直奔家中而去。到了家里,他老娘正准备做饭,也奇怪地问他。</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