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秋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六十七章 朝野巨震,大明测字天师,万里秋风,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性情大变,万柳书院的高台辩论,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p>
如果说天底下哪个群体最吃辩论这一套,儒家和法家首当其冲。这里面有个道理在。</p>
兵家对辩论这种事是不太在乎的,你就是再能说,也是一句话就怼南墙上去:纸上谈兵!</p>
所以历代兵仙都是带兵打出来的,军事理论家,如果本身不是一个军事家,那就最多当个参谋。</p>
墨家一开始是比较喜欢辩论的,墨子靠嘴炮和模拟战击败过鲁班,堪称是墨家辩论的高光时刻。</p>
但由于墨家在诸子百家中被迫害得比较厉害,后来就变成侠客流儿了,性情大变,成了最烦辩论的人。</p>
侠以武犯禁,谁管你有理没理,我觉得你没理,你就是没理。要不就拿拳头比比道理。</p>
农家就更不喜欢辩论了,我埋头种地养猪,辩论个啥?我是跟庄稼辩论,还是跟猪辩论?</p>
医家也不太喜欢辩论,因为辩论没毛意义,没听说哪个人靠辩论成为名医的。谁能把人治好,谁就是名医。</p>
道家对辩论态度一般,偶尔内部切磋一下,然后发现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去你的吧。你修你的丹鼎,我修我的清修,井水不犯河水。</p>
法家喜欢辩论,是因为他们主张法行天下,所以法应该是严谨的,只能有一个最终解释的权利。</p>
所以法家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都很喜欢辩论。他们认为法越辩越明,就像石匠雕刻一个雕像一样,千锤万凿,最后成为完美的法典。</p>
而且法家从诞生开始,就面临着情与法之争,权与法之争,要想维护法家的地位,就必须不断辩论,不断战斗。</p>
而儒家喜欢辩论,则与他们的自信有关系。儒家自从汉代飘起来之后,就觉得真理掌握在了儒家手中。</p>
既然真理在手,那儒家就认为凡事要讲道理才合适。这是读书人的基本操守,所以才会有“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说法。</p>
而且儒家也很擅长讲理,一方面是独尊儒术之后,儒家人多势众,不管跟谁讲理都是文化群殴。</p>
另一方面是儒家掌控了朝廷政权,官字两个口,拿着棒子跟你辩论,自然底气十足,随时准备以德服人。</p>
所以这些因素导致儒家对讲理这件事儿,不但喜欢,而且上瘾,上瘾到了什么程度呢?那就是朝闻道,夕死足矣。</p>
请注意,这个“朝闻道,夕死足矣”可不光是针对儒家自己的,而是针对所有人的。</p>
比如一个人犯了死刑,被拖到刑场上准备问斩了,开刀之前监斩官也会对死囚单方面讲一番道理,希望他能先闻道再死。</p>
而凡事都是有正反两面的,最喜欢讲理的儒家,一旦在讲理上受挫,带来的冲击和震撼也是最大的。</p>
高台论道之后,万柳学院不少学生都陷入了emo状态。因为他们忽然发现,本来要成为他们校长的章大儒,好像讲理失败了。</p>
而作为他们背后的后台,实际校董的当朝首辅徐阶,也没能取得胜利。作为官场和民间儒家两大巨头,他们都没能证明儒家执政的优越性。</p>
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众多的读书人,从束发读诗书的第一天,就觉得自己的未来是要做官的,这是唯一目标。</p>
所以他们修德兼修身,仰观与俯察,韬略胸中存。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腔热血在山林……</p>
为什么他们有这样的自信呢?因为他们知道,朝中当官的大佬们,都是儒家,他们会把一茬又一茬的儒家子弟,选入朝廷当官。</p>
这就像你二舅在某事业单位当主任,你读书的第一天开始,你爹妈是不是就告诉你:好好学,你毕业时你二舅还没到退休年龄呢,你只要考上大学,就可以……</p>
没错,儒家读书人们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带着对二舅的期待,奋发图强,努力学习那些道德文章的。</p>
可突然有一天,一个人站在高台上举报了你二舅,说你二舅这个主任的位子来之不正,而且排挤打压同僚,人品有问题。</p>
你慌不慌?你肯定慌啊。如果你不慌,那一定是因为你大舅在更高的位置当个局长啥的,反正你大舅你二舅都是你舅,否则你立刻就会觉得天都塌了。</p>
所以万柳书院的学子们私下里开始辩论起了高台论道上的话题,企图通过内部的考撕破类模拟赛,击败萧风,找回自信。</p>
可他们忘了一件事儿,自信这东西,就像窗户纸一样,一旦被捅破了,你越是强行修补,越容易把窟窿搞得更大。</p>
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种情绪从万柳书院逐渐向外蔓延,天下的百姓也开始产生小小的疑问——咋就是说,这官,就非得都让儒家来当不可吗?</p>
这个疑问此刻也萦绕在嘉靖的心中,让他震惊不已。</p>
他这些年来和文官斗得鸡飞狗跳,乌烟瘴气的,但却从没想过这个问题。</p>
哪怕他为了证明我爹是我爹的问题,一顿棍子打飞了很多文官的屁股。</p>
哪怕他拒绝上朝面对让他厌恶的官员,只躲在西苑里见几个自己愿意见或不得不见的大臣。</p>
哪怕是尊崇道家,以皇帝至尊身穿道袍,手拿拂尘,头戴香叶冠,蒲团不离身。</p>
但他真的从没有想过,动摇儒家在王朝中的主体地位,因为他也是从小就被灌输,儒家当官,这事儿是天经地义的。</p>
可听完锦衣卫们传过来的辩论实况转播,嘉靖忽然觉得很奇怪:为啥儒家当官,掌控朝堂,这事儿就是天经地义的呢?</p>
因为我堂兄是这么做的?因为我大伯是这么做的?因为我爷爷是这么做的?因为历朝历代都是这么做的?</p>
那又如何,师弟说得对呀,儒家和诸子百家一样,都是有优点有缺点的,这不是很明显吗?</p>
就从他们不让我认爹这一点上看,明显就是错的呀!所以为啥必须独尊儒家呢?</p>
看师弟建立的国坊,提拔的技科官员,在这几次大战之中表现很突出啊。能造枪炮也能挣钱啊!</p>
诸子百家,各有长短,择其善者而用之,择其不善而灭之,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吧!</p>
当然,作为皇帝,嘉靖还是冷静地思考了一下,儒家在保持王朝稳定方面的作用,这个依旧是他最关心的内容。</p>
所以嘉靖召来了徐阶和萧风,决定深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为自己的下一步决断做准备。</p>
徐阶自从高台论道之后,就知道大事不妙了。他万万没想到,自己以有备打无备,联合了章大儒之力,竟然仍会在论道中吃亏。</p>
本来他是想通过高台论道,创造一次看似非官方,其实有官方背景的论坛,借用舆论来打压萧风的气焰。</p>
一方面延阻他出征日本,达到权臣巅峰的脚步;另一方面稳定儒家不断下降的趋势,重新掌控朝堂。</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