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不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56章 易帜风波,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江山不落,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此时在“国家统一委员会”内部,被奉系的压力和国民党孙逸仙的威望强行凑起来的这种表面上的统一,开始在战事告一段落后重新分化了。它的主要纷争体现,就在一面小小的国旗上。
国旗是国家的象征之一。早在武昌起义后,在南京肇建的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就因各省革命军使用的军旗不一致而引起各省代表的争执:
鄂、湘、赣三省共进会使用铁血十八星旗,代表十八行省;苏、浙、皖三省的同盟会使用五色旗,以红、黄、蓝、白、黑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的共和;粤、桂、闽、滇、黔五省则沿袭同盟会传统,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陈炯明在惠州举兵时曾采用井字旗,会师广州后,未再使用。
在民国之初,取代了清朝黄龙旗后的法定国旗是五色旗,这是1911年12月2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的作出的决定,以五色旗为临时国旗、武昌首义的铁血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为海军旗。
当时的大元帅黄兴因孙逸仙看好青天白日满地红,也曾有过争论,因此迟疑不肯遽定。然而上海的报纸已经将有关消息披露了出去,在这种情况下,黄兴认为:“既经露布,用不着我核定,况国旗应由法律定之,只好待诸异日。”
此时的孙逸仙在海外力阻英法俄继续提供军资给满清军资,因此未与之闻。
次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孙逸仙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他虽提倡使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但考虑到五色旗原为清朝海军一、二品官的官旗、北洋水师之军旗、革命党革命时期江苏、安徽、浙江等省也多用此旗,另外为争取袁世凯倒戈革命,便继续认可了。
这个时候的旗帜使用是很乱的:临时参议院通过五色旗为临时国旗、十八星旗为陆军旗、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海军旗,五色旗还被用为海军舰艏旗。同年临时参议院迁到北京后再审国旗案,只是陆军旗改为十九星旗(加上东三省),其它的都未改变。
到袁世凯称帝时,其它的都改过,只留了五色旗作为国旗。在此期间,奉军一直用五色旗用为自己的军旗,但无陆军、海军旗之分。直到张汉卿在宁夏改编,人民军诞生,奉系便产生两种军旗:老奉系为五色旗,少帅系为黄|星红旗,各不体属。
1921年孙逸仙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后,明令废止五色旗和十八星旗,以青天白日旗为党旗和军旗,以青天白日满地红为国旗;而在这个时候,张汉卿则把五星红旗这面党旗高高挂起,并成立了同样以五星红旗为招牌的政|府旗。
在奉系权力转移给张汉卿之后,奉军已放弃五色旗,部皈依到五星红旗下。
不要小瞧这一面旗子,它是权力的象征、是思想的碰撞、是方向的指引。历史上的东北易帜,易的就是这面旗子。但是其后它也没有就此殒落,它成为抗战时期亲日政|府的旗帜,继续发挥它的余热…
就是在此时,围绕这一面旗子,各党派势力开始了激烈的争执。这是一个方向性的观念:最终用了谁家的,标志着谁最终取得胜利。
段祺瑞等北洋系认为五色旗已经被当时的袁世凯以“临时大总统令”正式颁布,且已经使用了12年之久,并被中外所广泛认可,建议保持。这个很好理解,毕竟自诩“三造共和”,如果旗子都倒了,相当于把他的成绩一笔抹掉----北洋都没了,还谈什么造共和的功绩?
孙逸仙和五色旗斗了十几年,现在有机会推翻,当然当仁不让。不过他要求使用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在张汉卿看来有些过分:南北打了这么久,如果换上国民党的旗帜,是代表北方输了还是怎地?难道人民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是要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吗?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想在谈判桌上获得,可能吗!
不过对势力最大的张汉卿一系坚持要使用人民党的党旗五星红旗,国民党和皖系也都反对。人民军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旗帜再按照他们的来,这“国家统一委员会”可就实打实地被人民党统战过去了!
所以各方一直形不成统一的意见就再正常不过了,这也是所谓西方式皿煮的共性: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零一个哈姆雷特,畅所欲言的背后,是一盘散沙、毫无效率的扯皮。
除非在议会里有一个十分强大且具有支配性地位的党派,可以在内部形成决议后直接以压倒性优势表决。
这时候,议会的意义才体现出来。因为“为什么而表决”和“某个提案到底行不行”相比,后者只举手、投票或者到后来进化到按一下按钮就行了。
如果人民党控制议会?
党内实行皿煮集中制、议会实行集中皿煮制,这样决策的过程会迅速得多,对外仍然符合皿煮的思潮,毕竟在现代有些西方国家,议会里是有垄断性的大党存在的。
这个想法在张汉卿的脑海中只一瞬间便扎了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