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的李世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七章 经济拖累,镇疆军,码字的李世卿,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帝君李炳虽然有过监国辅政的经历,但他的思维意识,远远比不上李江遥。
当李炳还在琢磨着如何巩固君权、如何与朝廷和军阀博弈的时候,李江遥早已经开始思考休养生息、恢复民力的问题了。
人们常说,一个领袖在考虑什么,他的臣属就会考虑什么。
李炳麾下的文武官员,和他们的帝君一样,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权力平衡之上,很少有人去顾忌朝堂和战争之外的事情。而镇疆军的头头儿们,甚至包括在一线指挥作战的徐友长、杜建等人,开口闭口也都少不了复苏经济的话题。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圣唐朝廷和镇疆军府,在财力、物力上的差距越来越大。
以至于到了最后,东都连给北军和南军发放粮饷都紧张,镇疆军却在第六军完成升级之后,立刻开始着手打造第七军和第八军的重甲步兵。
当然,说朝廷完没人在意经济与军事的紧密关联,也是不准确的。至少,新任兵部侍郎董天星,就很快发现了这个严重的问题。
他向帝君提出,必须迅速恢复圣唐北方地区的经济状况,以便能够为大军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否则的话,不要说再征召大批新兵参战、或是组建强悍的重甲军团,就连现在这八十多万军队也快要养不起了。
李炳起初并没有特别在意董天星的意见。
原因很简单。他认为,董天星一个兵部官员,操什么钱粮方面的心呢?朝廷现在已经来到东都,所有大臣各归其位、各司其职,财政税负方面的问题,自会有户部和太府的人去打理,兵部不应该越界问事,把手伸得太长。
不过很快,李炳的这个念头就发生了转变。
因为董天星告诉他,镇疆军已经快要完成第三个重甲步兵军团的组建了。
之前李炳曾听过兵部的汇报,所以他非常清楚,建立一支数万人的纯重甲军团,究竟需要花费多少财力物力。
现在李江遥居然一下子就搞出来三个军,足足十五万重甲步兵,简直匪夷所思、恐怖至极!
不行,西军能整,朝廷也必须整,而且要尽快整好。
“陛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银子,臣做不到啊。”
董天星两手一摊,愁眉苦脸。
李炳知道,对方说得一点没错。重甲兵厉害,因为那是用银子堆出来的。没有钱,就没有优秀兵员和精良装备,组建军团便无从谈起。
他立刻找来户部尚书陈洪和太府卿魏梓轩,让他们出钱。
陈洪是先帝的老臣,执掌户部多年,向来在朝堂中说话很有分量。面对帝君的“无理”要求,他略一拱手,从嘴里蹦出俩字。
“没钱。”
“没钱?”李炳的眉头立刻皱了起来:“你们户部不是从益州带出来四千万贯银钱和两千斤黄金吗?加上朕这里积攒的库银,怎么会没钱呢?”
陈洪掰着手指头给李炳数道:“陛下,国库里确实有钱,但几乎都安排满了。首先一个,河北道很多州府,去年遇到严重旱情,河南道则是被毒兵祸害,两地亟需赈灾,占用了很大一笔资金;其次,工部前阵子提出,说东都皇城和各衙门官署都需要尽快扩建和修缮,所以又是一大笔开销;再有一个,慕容将军为了对付南方叛军,计划要在半年内打造五百艘新战船,工匠和物料的开支已经得到陛下批准,我们需要预先给他们留足;除此之外,还有拖欠了马洪杰他们半年的军饷。昨天,南军又派人来催了,甚至还威胁说,如果再不发,士兵有可能要哗变。”
陈洪长叹一声:“就这,还没算官员的俸禄和朝廷日常的各项开销。老臣担心,这个月又得欠着他们了。”
李炳大感郁闷,转头望向魏梓轩:“税呢?你们没有把税收上来吗?”
魏梓轩连忙躬身答道:“陛下恕罪。税是收了,但收得并不多。”
他顿了顿,认真解释道:“以往太平年景,税赋都是依着南财北粮的规矩来的。南方手工业和商业发达,所以上缴钱财为主、粮食为辅;北方农业占优,离着帝都和东都又近,需求量也大,因此是以缴纳粮食为主,钱财为辅。眼下,北方遭遇天灾战乱,粮食歉收,而南方被叛军占据,无法征缴税金,故而……”
李炳不耐烦的摆摆手:“好了,这些朕都清楚。说说你们有什么对策。”
陈洪先看了魏梓轩一眼,然后道:“陛下,户部不管收入进项,只负责朝廷钱粮的调度安排,所以臣能想到的办法,只有拆东墙补西墙。看看能把哪笔大的支出暂时停掉,先挪给重甲军团用。”
魏梓轩暗骂陈洪真会甩锅,朗声道:“陛下,臣认为,应该尽快调高税赋比例,增加国库收入。”
李炳微微一愣:“怎么调?”
“朝廷十税一的规矩,显然已经不合时宜。”魏梓轩道:“眼下大敌当前,军队开销自然比以往要大得多,税收还维持在先帝时的水平,乃不知变通的迂腐之举。臣建议,将比例提升至五税一,同时加征战捐。以人口为依据,家里没有青壮年男子,或青壮男子未参军的,必须缴纳战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