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风千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2章 张良变法,大秦五百年,轻风千里,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书房旁边,有个小屋子,屋子里放着计时器,这时期称为“漏刻”。
这是一种泄水型漏刻,水从漏壶孔中均衡流出,漏壶中的浮箭随水面下降,浮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
这里有两名壶郎,在密切注意着漏刻变化。
在咸阳宫和各郡县官署衙门,都有专门的漏刻,有负责计时的壶郎。
“戌时!”
当刚好到了戌时,壶郎大声喊着。
尉缭道“大王,时辰不早了,老臣告退!”
子婴道“丞相稍等!”
离上次发明出新物品已有一段时间,子婴打算再推出一项新发明。
他拿起案桌上的竹简,说道“竹简制作不易,保存起来更麻烦,若能发明出比布料更薄之物用于写字,利国利民也。”
子婴接下来要发明出来的物品,是纸张。
要是换在一年前,尉缭肯定会觉得,大王说出此物,那是异想天开。
但子婴陆续发明出新物品,这时候的尉缭,不会认为是异想天开了,大王很有想象力,难道想出了制作这种物品之法?
看到尉缭疑惑的神情,子婴道“这两个月来,我冥思苦想,想出了一种方法,有可能制作出此物,我把此物取名为‘纸’。纸的制作成本,比竹简和布帛便宜很多。我只是初步想出来制作之法,到底能不能成,还需试验过才知晓。”
尉缭随之兴奋起来,大王很有想象力,他想出来的,有成功可能性。
要是能成功,将会造福全天下。
子婴再向尉缭详细讲述纸的制作方法。
造纸是先选好原料,古代造纸术,最早是采用麻类作为原料,之后逐渐发展到以皮、藤、竹作为原材料。
确定好原材料后,再经过蒸煮、漂洗、捣叩、纸浆、捞、压榨、干燥这些工序。
对于每道工序具体如何操作,子婴是经过冥思苦想的,也只能想出个大概。
古代人的智慧不会差于现代人,子婴把造纸方法大概性讲述出来,工匠们再加以想象和试验,应该能够成功制作出来了。
尉缭是越听越喜,大王的想象力太惊人了,居然能想象出这种方法制造“纸”。
子婴道“寡人要让大秦重新一统天下,需耗费钱粮众多。纸一旦问世,必定会很快普及全天下。我觉得,可对造纸术保密,由朝廷统一制作,除了满足朝廷所需,还可以对外售卖,赚取钱财。”
当别人获得纸张后,也有可能会去试验制作。
就算做好保密措施,也不能绝对排除相关人员泄密的可能性。
因为泄密或他人研究制作出纸张,那是迟早事情。
子婴能做的,是尽可能做好保密措施,通过造纸能获利多久是多久。
秦国实行盐铁专卖,连旅馆都是官营,纸张问世后,由官方负责纸张买卖完全没问题,不仅可以在秦国境内开设卖纸的店铺,还可以售卖到东方六国。
尉缭兴奋道“大王所言极是,臣会安排好工匠,找好适合之地,进行造纸试验,会做好保密。”
夜更深了,一月上旬的天气,还十分寒冷,尤其是到了夜晚。
尉缭要回去了。
内侍打开书房门后,凛冽的北风吹来。
子婴走出书房门外,通过体感预计到,目前的温度大概是零下十度。
“把寡人的虎皮披风取来!”
子婴的虎皮披风保暖性很好,他曾多次穿着。
内侍取来披风后,子婴拿起披风,亲自披在尉缭肩上。
“丞相年事已高,还为国事操劳,需保重身子!”
在子婴眼中,尉缭不仅仅属于尉缭一个人的,更是属于大秦的。
眼前的秦王是好君主,让尉缭欣慰;君主如此关心,尉缭更是内心暖洋洋的。
尉缭道“大王,老臣的身子骨还算硬朗,还能为大王效劳多年。”
子婴微笑道“那就好,寡人希望丞相是‘寿星公’!”
寿星公?这是新词汇。
子婴道“长寿者便是‘寿星公’,比如昭襄王、廉颇皆是寿星公。”
哈哈!尉缭也乐了!
尉缭临走前,子婴又再送了他两只叫花鸡。
第二天,子婴命人草拟好求贤令内容,然后吩咐下去,用布帛抄写许多份,在秦国境内所有郡县张榜公告。
两天后,邹离离开咸阳,开始了前往楚国的路程。
联军退兵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秦国。
原本秦国的军心、民心尽失,国家岌岌可危。
在如此危急情况下,嬴子婴即位了,他成功保卫大秦,又推出一系列利国利民措施,还不断有发明创造。
在一年多时间里,嬴子婴已经在臣民心目中,建立了自身的威望。
秦国官府的工作效率是很高的,秦王的命令下达后,在关中地区很快公布求贤令内容,随后是汉中,再过来是巴蜀。
这天,王元、王威一同来到了王宫,来看望姐姐、看望新诞生的外甥女。
“让舅舅抱抱!”
两兄弟都很喜欢外甥女,抢着抱嬴梦,多数时候是王威在抱着。
王思则是躺在床榻上。
子婴跟她说过,生小孩后的一个月,是“坐月子”时间。
从此以后,坐月子这个词汇,运用到了这个时代。
子婴批阅奏章后,来到了寝宫。
“拜见大王!”
王氏兄弟齐齐行礼。
子婴道“哥哥弟弟勿须多礼,今天咱们以亲家身份相见。”
敌军退兵,民心、军心都很稳定,这段时间以来,子婴心情还算不错。
王威调侃道“姐夫,大哥还未曾娶妻,不如姐夫给他赐婚!”
王元已经十七岁了,该结婚了。
“甚好!弟弟此议甚好,不如大王给兄长赐婚!”
躺在床上的王思,心情也很好。
居然要自己给亲家哥哥做媒人,子婴可没这方面的经验,向老婆问道“夫人有何建议?”
王思道“王家乃是功臣之家,兄长乃嫡长子,所娶正妻自然不能是普通女子。可从功臣、大臣家中挑选。”
早在战国秦汉时期,婚嫁已经要讲究门当户对了。
子婴拍拍胸脯道“好!这件事抱在我身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