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风丘颜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三章 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为了完成毕业设计,我成了院士,风丘颜凉,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同志们,这里是基于王帆同志提出的新一代蜂群无人机系统,和上一次提出的相比,这一次已经有了一部分成熟的改造方案。”
“王帆同志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改良了一部分代码。”
“具体参数和具体数据都在各位面前的文件上,大家先大致上过一遍,要是有什么问题的话,等一会儿我们集中展开讨论。”
部门会议室里。
总装部门负责人徐铭军指着桌子上的文件,沉着声开口道,目光前所未有的严肃。
话音落下。
伴随着一阵阵纸张翻阅的声音,在座的工作人员打开文件,从前到后一点一点的阅读着。
“一次性超过控制台无人机。”
“这………会不会有点夸张”
过了大概七八分钟。
一位参人员自顾自的问道:“这么大数量的多线程同时推进,咱们的硬件能处理过来吗”
“为了保证无人机的重量,单位体积上的要求,就注定我们不可能在上面集成太高性能的cu,其所能达到的控制性能是有限的,怎么能同时控制这么多台终端”
“目前我们最多也就只实现了台的控制。”
“最多最多在超负荷运行情况下只达到,一旦超过这个数量,就会出现崩溃问题。”
这时,又有人把话接了过来,赞同道。
“是啊。”
“毕竟蜂群无人机系统,不单是控制无人机那么简单,还得真正做到各种飞行动作,以及具体环境的临时应对方案,一个新动作的添加,一旦放大到上百甚至上千的话,将会对cu产生非常大的负荷。”
“你还说漏了一点,根据数据显示,一旦蜂群主控制系统控制的无人机超过台,其中对于性能的要求将会呈几何倍数上升,最起码会翻上一翻。”
“并且非常重要的一点的是,这对于软件的兼容性,要求也非常高。”
另一位与会人员也附和道。
接下来,一位一位工作人员相继发言。
对于桌面上文件描述的性能与数据,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不相信,因为在他们的专业角度上来看,这是目前无法实现和不可能的。
听着下面人的话。
徐铭军和陈强对视一眼,同时点了点头:
“我知道各位的意思。”
“接下来请大家看一则视频。”
“这是基地在无人机蜂群系统上最新的改善。”
“当然了,只是局部的改善,并不能做到超过千台的控制。”徐铭军一边说着,一边打开面前的大屏幕,同时示意陈强将u盘插入:
“但是,即使是这样,也超过了目前我们的控制数量。”
话音刚落。
屏幕上的视频便自动播放。
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架架特别制作的小型翼龙无人机,流线型的外观,涂装着白黑相间的颜色,无人机的下方开了一个大约平米的空间,专门用来放置投放物体。
它们密密麻麻的在飞机跑道上整整齐齐地停放着,稍微数一数,就知道数量绝对不下于两三百台。
“请输入指令:”
视频中响着提醒音。
“连接相控原阵雷达,打开雷达锁定。”
另一道声音响起,下达着具体指令。
如果这一会儿王帆在场,就会清楚地听到这正是自己的声音。
“正在打开中……已打开”
“捕捉标识物。”
“正在捕捉中,已锁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