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0章 践行,我不是戾太子,明泱,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长安城,直城门外。
晴空万里,军乐震天。
一排排执戟的羽林卫昂首立在驿道两旁,为大汉帝国最尊贵的人开路。
武帝头戴十二旒黑色冠冕,身着以玄色上衣和赤色下裳组合而成的礼服,站在城墙上。
跪在城门口的,正是赵破奴、李广利、卫伉三人,以及他们身后的一众官吏和将士。
此情此景,不由让他回想起了年少时派张骞出使西域,同样是从直城门送行,一路目送其出发。
而十二年后,张骞也是从这条驿道,一步步走向未央宫,给大汉带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从那以后,世人知道了西域诸国的存在。
武帝的眼前闪过故人的模样,不禁有些唏嘘。
想来张骞去世到现在也有八年了。
没想到,当年博望侯拼着身家性命走通的这条路,即将成为挽救大汉经济的一剂猛药。
“陛下,吉时到了。”一旁的大太监春陀提醒道。
武帝恍若从梦中惊醒。
“哦,那就开始吧。”他抬手示意道。
随着武帝一声令下,“汉”字大旗迎风飘扬,发往西域的军队正式启程了。
刘据带着赵安国和一干文武大臣站在武帝身后,目送着大军远行。
此时的赵安国还不到十岁,刘据特意安排其进入博望苑与各位皇孙一同学习,增进感情,同时也是对赵破奴的认可与拉拢。
也正是从这一天起,西域都护府宣布成立,统领西域三十多个国家。赵破奴作为镇西将军兼西域都护,率五万人马常驻轮台,总领西域诸事;李广利为安西将军,率二万人马协助赵破奴统辖西域;卫伉为平西将军,率三万人马镇守敦煌,西通西域,东守长安,北拒匈奴。
在西域,刘据依旧保留了军屯的做法,将士们在休战的时候都需投入于农业生产中,种出来的粮食用来维持军队的开支。
与此同时,还有四十万流民在军队的护送下前往西域屯田,起初主要在以轮台为中心的周边地区进行农耕,收上来的粮食原则上收归国库所有,碰上有战事的时候则优先充作军粮。
如此一来,在和平年代,西域屯田的人数规模就有五十万人,而西汉朝廷也增加了一项收入来源。
但这还不是刘据理想中的收入。
正如他此前对武帝所说,屯田更多的是为了解决国内流民数量日益增多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对中原人口的分流,也是西域开发的基础,但并不是支柱。
相比之下,与西方诸国进行通商贸易,才是未来西域地区能发展起来的一大重要因素,也将是未来国库的主要收入。
在流民涌入长安之后,刘据曾带着赵破奴与桑弘羊行走在长安城的流民安置区,与他们一起探讨西域的未来。
大汉有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未来在西方的受欢迎度肯定是不用质疑的,现在的问题就在于确定贸易路线,以及如何打通这条路。
刘据心中最理想的交易对象还是罗马。
可惜,从后世的角度再来看当时的西汉和罗马两个国家就会发现,它们并未在地理上产生正式的交集,而且在对外贸易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逆差。
当前的西汉向西域诸国输出最多的并不是丝绸这类商品,而是黄金。武帝用大把大把的金钱去购买西域当地的特产,相比之下,从西域赚来的钱就少了很多。而那些西域小国则以高昂的价钱向罗马出售汉朝的丝绸,成为了赚差价的中间商,在这两头赚得盆满钵满。
刘据想做的就是剔除掉这些中间商,直接和罗马人做生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