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苹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七九章 大胆计划(续),代晋,大苹果,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所谓飞钱,便是可异地汇兑之钱。比如京城某商贾将百万钱交给谢家。谢家出具条据给他。他去往会稽之后,便可在会稽谢氏老宅账房那里,凭借条据将钱就地取出采买货物。对于这位商贾而言,岂非只需要携带这一张条据前往会稽,根本无需担心路上的财物安全。轻便快捷的抵达会稽郡,钱便在会稽等着他。采买货物之后,雇佣本地车马回京城便可。一来一回,省了一半的风险和大量的时间。而中间只需要谢家的财力支撑,以条据为凭便可。钱岂不是凭空飞到会稽郡了?”李徽道。
“哎呦。”谢安叫了一声,他还从未听到如此新奇的手段,居然还可以这么做。
谢玄在旁皱眉道:“不对啊。那我谢家岂非要替他运钱?倘我会稽老家没有那么多钱,京城所收之款还不得运往会稽?况且,我谢家凭什么要帮他这么做?我们有什么好处?”
李徽点头道:“这便是关键所在了。适才只是打个比方。实际而言,只需在两处设立钱庄,统一进行钱币的调配便可。倘若京城和会稽郡之间商贾来往颇多,只需一次性从京城调配大量的钱去会稽郡存放,便可不用担心会稽郡无钱可兑。比如说半年调配一次,一次性派出兵马护卫大量钱车前往,比之商贾零星运钱的效率和安全性要高太多了,这个道理应该不难理解吧。”
谢安和谢玄怎会不明白这二者的区别,都微微点头。
“况且,莫要忘了,这是双向的。会稽郡商贾也可在会稽郡存入钱款,到京城来兑付现钱。也许数量没有京城存入的多,但也是能够吸纳钱款的。所以,或许一年只需调配一两次,便可保证两地都有钱可取。至于谢兄说的好处,那当然是要收取费用的。以汇兑钱币多少,路程,制定一个合适的比例。比如百万钱收五万钱作为京城到会稽郡的汇兑费用,我想商贾们应该不会拒绝。毕竟车马人力以及路途的风险考虑在内的话,五万钱比之自己携钱车前往要安全便捷且节省的太多了。当然这只是个举例。具体比例,需要具体的测算。”李徽道。
谢安和谢玄对李徽这个想法甚感兴趣,这种汇兑的方式听起来似乎很不错。
“若能这么做的话,倒是可以解决不少问题。现如今江东各郡之间的商贾交易,货物买卖还是很频繁的。钱币流通确实是个大问题。之前朝廷里也讨论过这件事,但似乎颇难解决。若以李徽的办法,或许可以解决一部分的问题。李徽,你继续说下去。”谢安沉声道。
李徽点头道:“是。汇兑是一方面。在我大晋钱币的统一和度量上,这或许也可起到规范作用。想我大晋自立国以来,朝廷并没有铸造钱币。至今依旧货币不统一。大多沿用汉时五铢钱以及当年沈郎所铸的五铢钱。而东南有些地方还在用当年吴国铸造的大钱。朝廷不铸币,则导致钱币混乱。有些不法之徒,私自铸币,将大钱和之前足重铜钱熔融之后加入一些杂质铸钱,一枚汉制五铢钱,可铸两到三枚沈郎五铢,便是明证。正因如此,才导致如今钱不值钱,物价飞升。有些地方甚至百姓只愿意以物易物交易。既不方便,也不便捷,当中更有许多麻烦和纠纷。钱币对一个国家而言,那是交易汇通之物,那是不可或缺的。混乱之后,会带来诸多的弊端,想必四叔比我更明白。”
谢安微微点头。李徽说的都是实情。朝廷不铸币是事实。大晋沿袭旧制,苟安东南,没有眼光。整个大晋都是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在许多方面都没有积极创新的心态。铜钱用前朝的,制度用前朝的,几乎都是混日子的心态。
加之货物交易的不发达,以货易货的盛行,让大晋的统治者认为没有必要铸币。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大晋私币盛行,物价飙升。钱币流通不畅,且公信力不足。越发让大晋陷于经济发展的困境。
虽地处东南,水士气候都很好。然而在物产和经济上,甚至不如连年战乱的北地中原地区。
朝中有识之士也提出过这个问题,但是总是不了了之。以至于至今依然在商品流通上受到极大的局限。钱粮收入也捉襟见肘,又一部分原因便是因为如此。
对此,谢安很想有所建树。此刻听李徽谈及此事,他很感兴趣。
“坐下说,细细的说。来人,上茶。”谢安道。
仆役送上茶来,李徽发现居然是清茶。不觉笑道:“四叔也不喝煮茶了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