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章 江南风情,我在大明长生久视,青红,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你能不能温柔点?”朱见深无奈,“你现在对我野蛮,等我哪天死了,你就不内疚?”
李青:“……”
“行吧,不管你了。”李青起身提上鞋子,径直往外走。
朱见深忙道:“去对面打包一些酒菜过来,来只烤鸭。”
“还没起床就想喝酒,嫌命长?”
“那带些小笼包,我吃羊肉馅儿的。”朱见深说。gōΠb.ōγg
李青冷笑:“我真是给你脸了是吧?”
“捎带手的事儿,你就不能大气一点儿吗?”
“大气不了一点儿。”李青沉着脸说,“赶紧起来,别瘫在床上了,出去走走。”
“我不想起。”
“你再想想。”
“……服了你了。”朱见深郁闷爬起来,提上鞋子,“去哪儿?”
“随便走走,清早又不算太热,适当活动一下很有必要。”李青道,“苏杭的好,并非只有那几处名气大的地方,逛逛闹市什么的,也别有一番滋味儿。”
“也是。”朱见深伸了个懒腰,走向一旁洗漱。
…
小笼包,小面,小凉菜……两人大饱口福。
这边的饮食跟京师有很大不同,大早上就吃荤菜,不过,做法很清淡,倒也不油腻。
当然,之所以如此,还是因为富有。
江南本就是富庶之地,开海通商,更是占了大便宜,仅是丝绸这一项,就带动太多人就业。
从种桑养蚕,到抽丝纺织,数十道工序,形成的产业链无比成熟,到处可见与丝绸相关的产业。
不然,朝廷也不会把织造局放在江南了。
尤其是海商下放民间后,江南百姓获益甚大。
两人在繁华大街逛着,一路走,一路看,朱见深眸光欣然,叹道:
“若是天下百姓,都如这里一般,各省州府县都这般富庶,那该多好。”
李青笑笑,道:“五个指头伸出来还不一样长呢,做人不能太贪心,如此这般,已经很不错了。”
“是啊,大明如今人口太过庞大,能人人吃得上饱饭,就已难能可贵,我是太贪心了。”朱见深轻轻点头,“历朝历代,哪有这么多人口,唯我大明……太宗英明啊!”
“太宗是英明,不过,三宝也居功至伟好不好?”李青道:“永乐豆、宣德薯可都是三宝带回来的,就连吃火锅用的辣子都是三宝从海外引进的,你不能全把功劳安在你祖宗头上。”
“我当然知道这些,三宝太监的事迹谁不知道,那些个奴婢,可都把他当榜样呢。”朱见深含笑点头,“就连汪直,也是如此。”
说到这儿,他沉默下来。
李青也没了谈天的兴致。
两人一个想起了汪直,一个想起了三宝。
逛了数条街,目之所及,皆是富足景象,两人满脸欣然,心中欢喜。
接着,二人又去了茶馆听书。
眼下的大明,各种层出不穷,俨然成为了继青楼、戏院之后,第三大娱乐产业。
食物的满足,文化的积累,以及强盛的国力,让百姓在温饱之余,也逐渐开始往精神享受上靠拢。
茶馆人满为患,听书的不少都是平头百姓,工商业的发达,使得他们也有了享受生活的资本。
李青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不过喜悦之余,也在为未来担忧。
在这个时代,王朝发展到这种程度,已是极限,再想好,几乎不可能,除非……科技大爆发。
但这个……李青无能为力。
莫说是他,就是把后世一批最顶级的科学家弄过来,也一样束手无策。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没有丁点儿科技基础的情况下,谁过来也只能干瞪眼。
唯一的可能,就是往工业化发展,提升生产力,降低商品的成本,从而赚取全世界的钱。
可问题是……工业化和资本挂钩,资本又和官绅挂钩,官绅太强便会倒逼皇权,这其中的度,若拿捏不好,可能会适得其反。
李青不得不谨慎。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这是最好,也是最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一圈下来,已临近晌午,两人回到了酒肆。
唐广德依旧热情,立即让伙计送上丰盛酒菜,并叫来儿子作陪。
再见唐寅,李青没了昨日的激动。
昨日之所以激动,是因为儿时影视剧中的风流大才子,突然出现在眼前,造成的视觉冲击力。
冷静下来后,他便也不激动了。
不过,或许是有那层滤镜的缘故,李青对唐寅的感官很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