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笔下的年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卷 望明月 第十八章 萌芽,桃李春风皆是笑话,少年笔下的年少,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妃敬香结束后便直接回了王府,其实若是按照以往的规矩来说,王妃会在寺庙后的禅房内住上一夜,等第二日清早起来,敬上头一炷香之后才会离开。不过近日以来,王妃的身体越来越差,每日都需按时服药,一刻也耽误不得。
镇北王妃许馨宁,在如今世人的记忆中仅仅是一个只会相夫教子,性格相对温和的女子而已,已经很少有人记得女子昔日那般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了。
王妃出身渝州许家,正经意义上的书香门第。年幼的王妃不喜诗书礼仪,反倒对练剑一事情有独钟。家人嘴上虽说不答应,但王妃的父亲却还是偷偷为她寻了一个良师,不过王妃却受限于自身资质而无法成为一名剑修。除去练剑,王妃平日闲暇,又好读些兵家著作和历朝历代的史书,对于某些事情见地,不输男子。
昔日的镇北军除了军师苏先生外,其实一直还有一位躲在幕后,不曾视人的谋士,此人便是如今的镇北王妃。昔年少年将军马踏山河,帮助大旭王朝一统北地的过程中,镇北军曾对先灭陈还是灭魏产生了严重的分歧。一众老将认为陈国实力较弱,若灭之如则易如反掌,故而主张先灭掉实力相对较强的魏国,在腾出手来覆灭陈国。王妃则认为应该先灭陈,灭魏损失太大,加之陈国尚有数名仍在外乡的阵师正在拼命赶回母国,若一旦让其在陈国境内搭建起数座可以杀敌的大阵,以实力受损之镇北军再行去攻打,保不准就要吃一次败仗。最后苏先生以佯装攻魏,实则灭陈之策,仅在五日之内便连下陈国九座城池,屯兵陈国都城之外,围而不攻,最终迫使陈国君王不得以出城投降。王妃所议,与苏先生之举不谋而合。
不仅如此,王妃其实还有另一重隐蔽身份。老王爷尚未封王时,每逢披甲上阵,入阵杀敌,背后总会跟着一个用剑的小卒,而这个不知姓名的小卒便是女扮男装的王妃,陷阵厮杀之英勇不弱于男子。四年之后,老王爷拿下北境,被朝廷封为镇北王,落府朔方城,次年大公子降生,王妃这才逐渐远离军营,安心在王府中相夫教子,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除了一些镇北军的老人外,已没人知晓这些陈年往事了。
一身伤病恐怕也多是早年在军营中留下的,加上后来大公子去世,二公子失踪,王妃的身子便一日不如一日了。
敬香礼佛乃是为家人祈福之举,不能耽搁,故而便将少年留下,代替王妃敬香。
王妃走后没多久,原本打算陪着半个徒弟的张麟轩在寺庙中住上一宿的剑客张欣楠不知为何却突然离开,走之前倒是没忘跟少年打声招呼。
吃过寺里的斋饭后,整个下午张麟轩都自己一个人坐在禅房里,闭目沉思。半月之内,少年除了练剑之外,其实一直都没闲着,除了依旧没能直面自己昔日的心结外,该做的事一点也没落下。
三年前大哥因朝廷诏令去荒原迎娶金帐公主,为的就是两国盟好,边境百姓从此再不受战乱之苦。按照昔日的约定大公子需要在荒原成亲,依照荒原祖制在荒原生活一年半后便可携妻返回北境。在一年半之期将满之日,却突遭事变就此身死荒原,为此老王爷曾亲率数万铁骑深入荒原腹地亲自接回大公子尸身,一路之上所遇阻拦者,皆杀之。
与此同时,尚在琳琅书院求学的张麟轩在闻此噩耗后不久竟然险遭刺杀,而凶手却是那个与自己一同远游他乡,一起求学的女子。
女子手中那柄沾染少年的寒刃,刺破的并不仅仅是少年的血肉,更还是少年的心。亲近之人不仅了背叛自己,更是还要亲手置自己于死地。
同窗数年,帮着少年发现了练剑的天分,一同远游,陪着少年在异国他乡艰苦求学,早已被少年视若亲人的她,竟然是从一开始便埋在自己身边,要杀掉自己的死士。少年竟然还可笑地为她练剑,成了朔方城有名的天才少年,如今看来,这何其可笑。
练剑作甚?帮着她杀掉自己吗?
浑浑噩噩的少年被兄长张麟泓接回了家,一夜之间遣散了院中原本所有的佣人和丫鬟,看着近乎疯癫地少年,没有一个人敢靠近他。唯独求凰一直站在少年身边,无论少年言语如何伤人,求凰始终都不曾离开。
那一夜,少年好像一下失子去了很多很多东西。
兄长,亲人,以及练剑的那份初心。
一月之后,荒原传来消息,那金帐公主诞下一男婴,按着张麟诚生前所愿,取名张予礼,留在荒原抚养。
消息传来后,张麟轩不辞而别,只留下一封书信,说是要外出游历,修补剑心。
少年独自背剑去了荒原。
离家四百多个日夜,走遍荒原各处险境,最终在荒原之主寿辰之日,斩杀其女,带回了镇北王府的小公子。
回家之后,与惊鸿花魁宋珺宓下了一盘棋,一切尽在不言中,少年看似无事带在府中,出了偶尔上街闲逛,便再无任何外出举动,但暗处却搜集着各种关于当年之事的情报。
诸位兄长珠玉在前,相较而言,少年确实并不出彩,但不要忘记,这种并不出彩,也只是相较于少年自己的诸位兄长而言。
张麟轩睁开眼眸,眼神冷漠地望向窗外。
书上有言,虎豹之驹未成文,而有食牛之气。
有些怒火,承受不住,可是要死人的。
------------------------
寺庙后山有一处石台,光滑如镜,黑衣老僧常常在此打坐参禅。老僧手里时常握有一串黑石念珠,今儿不知怎地却是没有佩戴在身,僧人如往常一般,坐在石台之上,口诵佛经。
张欣楠站在老僧背后,等着他念经结束。一炷香后,老僧这才起身与背后之人见礼,念了声佛号后,歉意道:“施主在此苦等,贫僧却不能解施主之惑,还望施主见谅。”
张欣楠淡淡道:“装模做样,还是这般让人作呕。”
“张施主,您北上之事,贫僧可是未曾参与,您怎么怪也怪不到贫僧头上啊。”老僧面色如常。
“吃斋念佛,枯坐石台,如此年复一年,可有一天能够真正成佛?”张欣楠问道。
“吃斋念佛,只为修心,不作其它奢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