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跟风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915.赵高的阴谋,皇上您该去搬砖了,我是跟风狗,笔趣阁),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b>《李斯列传》留三日,赵高诈诏卫士,令士皆素服持兵内乡,入告二世曰“山东群盗兵大至”二世上观而见之,恐惧,高既因劫令自杀。引玺而佩之,左右百官莫从。上殿,殿欲坏者三。高自知天弗与,群臣弗许,乃召始皇弟,授之玺。
夷李斯三族后,赵高指鹿为马独揽大权。事情发展到这里,最多也还是“阉人奸佞”程度,不足以特别留意。即便是杀了秦二世,也不过是“弑主”。问题出在赵高杀了秦二世之后的做法“引玺而佩之”,这就特别让人大吃一惊了。
引玺而佩之什么意思?就是把传国玉玺戴在身上,自己要当皇帝。
虽然在“天弗与,群臣弗许”的情况下没能当成皇帝,但至少他有这个想法并进行了尝试。
那么问题就来了赵高这个非分之想,是随着权势的日益增加而兴出的,还是预谋良久?
李淳丰再三分析,认为答案是后者。
按常理来看,赵高不过只是一个太监而已,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想法?这就要从他的生平和当时的情况来看分析了。
赵高,原本是贵族之后。其母在秦国服刑,故兄弟数人皆生隐宫。赵高为内官厮役,因精明强干,通晓狱法,秦始皇任命他当中车府令。
《史记》中并未详细说明,但有些传闻中提及赵高原是赵国宗族远支。如果这样的话,其密谋害死秦始皇以图“复国”之举就更加合情合理了。《陔余丛考》卷四十一《赵高志在复仇》条云“高本赵诸公子,痛其国为秦所灭,誓欲报仇……卒至杀秦子孙而亡其天下。则高以勾践事吴之心,为张良报韩之举,此又世论所及者也。
或许正常来说,赵高也不敢这么想。但始皇帝九年发生的“蕲年宫之变”,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当时宫变夺权的嫪毐也就是以太监的身份进宫侍奉太后的。假如成功了,嫪毐不就是皇帝了吗?这么说来,太监并不是不能起事啊。嫪毐那个假太监没完成,不代表我这个真太监做不到!
很可能从当上中车府令开始,赵高就坚定了谋朝篡位的决心。
从官爵来说,这个官职并不大,同一个县令的级别差不多。但有一点,这个位置是“近臣”。
虽然谈不上“视若肱股”,但对阴谋家来说,任何一片枯叶都能成为进身之阶。
始皇帝三十五年,公子扶苏因焚书坑儒上谏触怒秦始皇,被派往上郡监军。
这件事让赵高加快了谋逆的脚步。
和蒙恬一样,赵高很清楚秦始皇对扶苏的“责罚”,实际上是一种“培养”。按照这个轨迹,扶苏前面的“公子”二字,就会变更为“太子”。
一旦扶苏被册封为太子,不但赵高心里那个计划再也没有半点成功的可能,自己本人恐怕也难逃一死。
扶苏本人非常厌恶赵高且不说,蒙氏兄弟也都和他有过节。之前那次犯罪,就是蒙毅审理的。
好在还有时间,皇帝还没有马上立太子的意思。
秦始皇之所以没有立扶苏的原因,赵高大概也能推测出一二。据他估计,秦始皇先是让扶苏去军队历练一番,然后再立为太子。
对赵高来说,不管是从哪个角度都必须要阻止立扶苏为太子这件事。
这个机会,在第二年出现了。
得知陨石落东郡后,赵高便派出实现私养的死士去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这行字。
他可以确定,即便秦始皇有立太子的打算,也必然会往后推。因为秦始皇看到这句话的第一时间,肯定只会联想到拥兵在外的扶苏。
但这个做法,能起到的作用也只是拖延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